因势利导的真实故事(因势利导历史小故事)

因势利导的真实故事(因势利导历史小故事)(1)

公元前226年,赵惠文王死,太子丹立,即为孝成王。时孝成王年少,母亲赵太后掌管朝政。次年,秦国攻打赵国,一连攻占赵国三座城池,情势十分危急。赵国无奈,只好向齐国求救。齐人说:"一定要用长安君(赵太后少子,长安君是他的封号)做人质,方可出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不耐烦了,明明白白地对身边的臣下说"有人再提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的,老妇必定朝他脸上吐唾沫,别怪我不客气!"

因势利导的真实故事(因势利导历史小故事)(2)

左师触龙说他愿见赵太后,太后怒气冲冲地等他来见。触龙腿脚有毛病不能快步行走,故作姿态来到太后面前说:"臣有一个儿子叫舒祺,他年龄最小而又偏偏不成器。臣老无用了,内心非常怜爱他,希望能安排他当一个宫中的卫士,为保卫王宫出把力。臣想趁自己还没进棺材之前把他托付给您,亲见此事办成,就幸运得很了。"

因势利导的真实故事(因势利导历史小故事)(3)

太后有所感,说"男子汉也疼爱小儿子吗??”

触龙回答说:"甚至比妇人还要厉害"

太后不示弱,说:"不,妇人更厉害。"

触龙说:"我认为您爱女儿燕后甚于长安君。"

太后说:"你错了,不如爱长安君爱得甚。"

因势利导的真实故事(因势利导历史小故事)(4)

触龙说:"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应该替他们作长远打算。太后送女儿出嫁时,哭哭啼啼,这是因为想到她要离家远嫁,不觉哀怜她了。嫁过去以后,不是不想念,但是在祭祀时却祷告说,"即使想家,也一定不要让她回来",这难道不是从长远打算,希望燕后的子孙后代世世为王吗?"

太后说:"是的。"

触龙接着又问:"从现在算起,赵孝成王、惠文王、武灵王以前赵国国君的子孙现在有封侯的吗?"

太后肯定地说:"没有。"

因势利导的真实故事(因势利导历史小故事)(5)

触龙说:这些事实说明,他们当中遭祸早的,祸患及于自身,遭祸晚的,祸患及于子孙。岂不是国君的子孙,得到封候并非好事,这是因他们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却仍在执掌国家的权力。今天,您使长安君地位尊贵,封给他肥沃的土地,多给他贵重的器物,而不趁此时让他为赵国立场,一且太后您不在,他就无法保持自己在赵国的地位。"

因势利导的真实故事(因势利导历史小故事)(6)

太后恍然大悟,说:"好!这事交给您办了,任凭您派遣他到哪儿去都行。"

于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去标人质。齐国的要求满足了,才出兵救赵,秦军不战而退。

因势利导的真实故事(因势利导历史小故事)(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