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如何铺就农民致富路(小甘薯成为百姓)

金秋九月,叠翠流金,硕果累累。走进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甘薯种植基地,随着机械的轰鸣声,埋藏在地下的甘薯破土而出,像一个个胖娃娃,圆鼓鼓,胖嘟嘟。

红薯如何铺就农民致富路(小甘薯成为百姓)(1)

几十名农民正在田间忙碌着捡薯、分级、装箱,将一箱箱甘薯装上车运往外地。“今年栽了150亩甘薯,主要是烟薯26和济薯26两个品种,亩产40000多斤,在地头装车,每斤1.3元,主要销往唐山和长春等地,因我们这的甘薯品质好,唐山客户今年在我这一次就定购了30万斤,每亩地收入可达5000多元,除去租地和栽植成本每亩地纯收入可达3000元。”甘薯栽植大户胡晓丽介绍说。

青龙山镇位于奈曼旗南部山区,水资源匮乏,但富含矿物质的土壤和秋季昼夜温差大的独特气候条件却非常适合甘薯种植,甘薯因色泽鲜艳,口感香糥甘甜而深爱消费者喜爱。

红薯如何铺就农民致富路(小甘薯成为百姓)(2)

走进高庆林家,他正用小型铲车把收获的甘薯投放到打淀粉的机械中,说起甘薯他有一种别样的情怀。“从我记事时起,我父亲就种植甘薯,小时侯就是吃着甘薯长大的,那时候种植甘薯是为了填饱肚子,要用水桶拉水一颗颗栽植,每年最多也只能栽三、四亩地,多余的甘薯漏成粉条,冬季拿到市场上出售来补贴家用。”得力营子高庆林回忆起以前艰苦的岁月。“我自已种植甘薯也有30多年了,把父亲制作粉的手艺也传承了下来,现在都实行机械化了,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现在每年都要种植三四十亩地甘薯,好年头可以产五六千斤,制做成粉条,每亩地可纯收入4500元,曾经填饱肚子的甘薯,如今已经成了我们家的“致富薯”了。”高庆林满脸幸福地说道。

红薯如何铺就农民致富路(小甘薯成为百姓)(3)

象高庆林这样的手工作坊,在得力营子村就有13家。把红薯加工成粉条出售,可以使利润实现翻倍。手工粉条的技艺在青龙山镇一直得以流传。

红薯如何铺就农民致富路(小甘薯成为百姓)(4)

“去年栽了30亩地地瓜,全部制成了粉条,2万多斤粉条不到一个月就全部出售完了,后期很多客户要粉条都没有货了,今年我栽植了80亩地甘薯打算全部制成粉条,预计纯收入能达40万元,比种玉米强多了!……”四一村粉条加工大户唐志华说道。

红薯如何铺就农民致富路(小甘薯成为百姓)(5)

近年来,青龙山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立足镇情,大力发展甘薯特色产业,甘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注册了“青龙山粉条”县域公用品牌,并成功申请了“中国地理标志保护”和“生态原产地保护”。规划建设了甘薯科技产业园,引进龙头企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合作开展冷凉地区的甘薯耐冷品种资源筛选和新品种创制试验,打造种苗、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键,推动甘薯产业全面发展,甘薯产业从最初的卖原产品向工业化生产迈出坚实步伐。

小小的甘薯,为青龙山镇群众开启了一条“薯”光大道,已逐渐成为老百姓的“致富粮”。(李树刚 宋颖)

编辑:任志鸿

校对:郝春映

审核:王彦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