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1)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2)

每座城市

都有自己鲜明的城市地标

一个好的地标

往往承载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

譬如中山陵之于南京

东方明珠塔之于上海

兵马俑之西安

而谈及北京的地标建筑

在咱西城区广安门桥以北护城河西岸的

滨河公园内矗立着一座

蓟城纪念柱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3)

如今的蓟城纪念柱

这座纪念柱虽然名气不大

但却代表着

北京城最初的模样

记录着这座古老城市的年龄

成为北京城市记忆的独特地标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4)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5)

从蓟城到北京

延续三千余年的城市历史脉络

北京建城之始,名字叫做蓟。《礼记·乐记》中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城市自此诞生。《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燕在蓟之西南约百里,国家开始形成。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6)

▲古燕国地理位置

蓟城是西周南北交通大动脉的最北端,连接着从山谷前往草原化外之地和辽东平原的各条小道,太行山与燕山在此交汇,隶属海河水系的各条河流自西向东在此流过。与西、北两面的山区、南边的沼泽相比,这里广阔的河流冲积扇让其成为战略要地。当时光进入春秋,北方燕国开始移至蓟城,国家与城市正式交汇。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7)

▲金中都城复原图

战国时代,随着燕国成为七雄之一,作为燕国都城的蓟,一步步开始发展为北方最重要的城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蓟设置广阳郡蓟县;汉帝国勃兴后,蓟又成为幽州治下的城市,自魏晋延续至隋唐,辗转千年;直至契丹、女真与蒙古族等北方各族相继兴起后,这座千年古城迎来新的发展。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8)

▲建都之始

辽太宗将此地改称南京,作为陪都;金海陵王完颜亮在此基础上扩建城郭,改为中都;元世祖忽必烈更是将其改称大都,北京城自此正式成为全中国的政治中心。追根溯源,如今体积庞大的北京城正是从蓟城发展而来,绵延不绝地走过了三千余年的时光。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9)

▲广安门金中都公园

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通过翻阅《水经注》《太平寰宇记》等诸多文献古籍,并经过对北京河湖水系地理位置变迁的详细考证,最终将古蓟城的地理方位确定在北纬39度54分,东经116度23分。这里,便是如今西城区广安门一带。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10)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11)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12)

从无到有

蓟城纪念柱的设计与诞生

虽然侯仁之教授确定了蓟城确切的发源地址,但是基于年代久远,北京城历史上又多经变乱,因此广安门附近早已没有了昔日的遗迹。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13)

▲辽南京燕角楼故址

1995年,为了纪念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建城3040年,当时的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政府决定以广安门为中心,设置蓟城纪念柱、北京建都纪念阙以及辽南京燕角楼故址等历史地标,从而保留古城记忆,设计蓟城纪念柱的想法就这样成型了。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14)

作为北京建城之始的纪念性标志物,蓟城纪念柱的设计和选址自然政府考虑的重点。经多方征集后,最终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员、古建筑学家王世仁先生承担了纪念柱的设计工作,他借用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汉代墓表式样,将纪念柱打造成古朴凝重的特色造型。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15)

▲纪念柱顶部铭文

纪念柱的整体采用花岗石进行建造,柱身呈圆角长方形,高8.5米,底座高1.5米,建于方形台基之上。纪念柱正面最上方雕刻着由书法家康雍所撰写的铭文:“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惟周、其名曰蓟。”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16)

▲北京建城记石碑

柱前立有石碑,石碑的正面刻着侯仁之教授所撰写的《北京建城记》,他用短短五百余字,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北京建城三千年历史发展脉络,强调“今日北京城起源于蓟,蓟城之中心在宣武区。其地承前启后,源远流长。立石为记,永志不忘。”石碑的背面则刻着宣武区人民政府建碑记。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17)

▲广安门北滨河公园

蓟城纪念柱和纪念碑设计完成后,纪念柱最终选址立于广安门以北护城河西岸的滨河公园内,这里不仅是侯仁之教授考证出来的蓟城故地,更曾经位于辽金时期宫城的中轴线上,在此立柱可谓意义非凡。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18)

▲蓟城纪念柱矗立在护城河畔

1996年9月,“蓟城纪念柱”揭幕仪式在广安门滨河公园内正式举行,就这样,蓟城纪念柱矗立在护城河畔,正式同北京市民见面了。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19)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20)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21)

以纪念柱为轴

蓟城地标建筑的再修缮与扩大

进入新千年之后,伴随着城市化不断加深以及北京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滨河公园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蓟城纪念柱的体量和尺度与周围的环境出现了明显的不协调。为了向全世界展示北京城悠久的历史,加大古都风貌的保护力度。重立蓟城纪念柱一事再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22)

▲新蓟城纪念柱广场设计图纸

2002年12月,在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水利局以及宣武区各单位的配合下,蓟城纪念柱焕然一新。此次新修建的纪念柱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当代艺术中心负责设计,从西城区档案馆目前所珍藏的设计图纸中可以看出此次设计的精细程度和艺术高度。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23)

▲新蓟城纪念柱设计图纸

扩建后的蓟城纪念柱场地面积已经达到数百平方米,全部使用天然花岗岩石进行铺设。新建成的纪念柱就耸立在整个场地中心,高达10米,其顶部改为更加美观大气的庙宇式房样,整个结构皆是由巨大的花岗石一块块堆砌而成,整个石材加在一起有70吨的重量。

纪念柱原有的底座得以扩大到6平方米并被铺上了新的地砖,底座上雕刻有两个石狮子盘绕四周,与雕刻在纪念柱上的两个石狮子互相映衬。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24)

▲新蓟城纪念柱设计图纸

方形台基也由花岗岩、混凝土、三合土和素土等材料重新夯实。整个纪念柱广场的四角也各新置了一个高2.7米的花岗石灯,纪念柱南侧的纪念石碑也由两块巨大的汉白玉大理石重新雕刻,整座高2.7米、宽0.6米、长2米,其正面仍然雕刻由侯仁之教授撰写并新修订的《北京建城记》,背面则是宣武区人民政府建碑记。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25)

▲北京湾雕塑

纪念柱的背后又新增了北京地形雕塑,雕塑呈半圆球形,其圆形底座前部刻有侯仁之教授撰写的《北京湾》:“北京小平原,三面环山,形如海湾,三千多年前沿太行山东麓北行的大道由此分途,向北穿越不同山口,將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区联系起來,古代蓟城就坐落在大道分途的地方,这一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北京最终成为全国的首都。”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26)

▲西二环轴线上的建都纪念阙

于2003年重新修建完成的蓟城纪念柱迅速成为西二环护城河畔一个十分亮眼的建筑,它和同样位于西二环轴线上的建都纪念阙交相辉映,成为北京城市记忆的最好地标,也成为外地游客进京观赏游玩的又一大去处。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27)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28)

蓟城纪念柱

是展现北京古都风貌的代表性地标

它不仅在北京城市文明建设中

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更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

从蓟城纪念柱

到北京建都纪念阙

从辽南京燕角楼故址到金中都公园

北京城正在用自己的一个个城市地标

打造着文明城市

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文化自信”

助力着文化复兴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29)

文字:靳潇飒

图片:西城区档案馆 资料图片

制作:樊鲁阳

责编:王昭

审核:苑佳

中轴线的故事 | 鼓楼大街和“黄金漩涡点”

中轴线的故事 | 北端点钟鼓楼:暮鼓晨钟敲击出北京时间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30)

欢迎广大市民提供新闻线索:

热线电话:66237796(工作日9:30—17:30)

邮箱:xcxmtk@163.com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分享你喜欢的文章!如在公众号或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京西城(ID:bjxchnews)

对于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北京历史名城蓟城(中轴线的故事肇始斯地)(3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