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孟门居然隐藏着这么一个村庄(黄河边的柳林县)

黄河感觉,黄河情

山西吕梁山的柳林,军渡,孟门,临县碛口等,都是黄河边的文化名镇。

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年灿烂文明离不开黄河的养育。每次佇立在黄河岸上,看着浩气天来的滚滚水流,止不住心潮澎湃。激动哪里来,也说不清楚。反正站在那里,心脏砰砰跳的欢,浑身的毛孔由不住张开,扑面而来的黄河水气浸润到体内每一个细胞。脑子里瞬间一片空白,又感慨出万千的思绪。大概这就是悠久黄河文明的强大吸力,有人说灵魂的力量就是磁场。

清晰记得,第一次见到黄河,跨过长江,是40年前。1979年坐着铁路货运闷罐子车,押着工厂生产的军品到东海舰队,一路7天。在济南过黄河,南京跨长江。回来见人就激动的炫耀,看到黄河和长江了。见到黄河了又能咋样?反问回来,我不会说了。

柳林孟门居然隐藏着这么一个村庄(黄河边的柳林县)(1)

有时一下说不出来的东西,往往溜在嘴皮简单,寓意深奥莫测。

后来大江南北四处转悠,高铁,飞机在黄河头上过来过去有无数次,没啥感觉。怪劲儿吧,身体活跃了,欢歌笑语,其乐融融,灵魂反而就迟钝了,麻木了。黄河是母亲河,也没琢磨过,为什么一条河,心里要上升到和我老娘一般的级别。因为匆匆路过,还来不及对话,就寻找另一个风景去了。看过了天下的各样美景,各种大江大河,奇水流瀑,仙潭神湖,激动一霎间,也不过如此。末了回到黄河身边,淡定的流水,带着浑浊的泥沙,写照了我们生活的平庸无奇。很真实。只有这汪水,是灌溉了华夏大地生命的血汁,是基因植在我们骨血中的液体。为什么人对黄河情有独钟,是天然的缘亲。

为什么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才格外的思念父母的恩情,才回味走过的人生路,因为体会了短暂的生命,看过了世间那么多好母亲,好妈妈。那些妈妈是人家的母亲。看到人间无数的风景与自己毫无关系。到老才沉淀下来。最后属于自己的财富,省下的,剩下的是身边不多的亲人、朋友。自己的父母亲才是人间的最亲。母亲的每一年变化,母亲黄色细密的皱纹,沧桑的不光是一家老小,那里边有自己成长与文化的全息描述。黄河之所以是激动华夏儿女的圣水,之所以被称为中华的母亲河,她对我们生生不息的喂养,祖祖辈辈文化的浸染,不感恩不行,不依恋不行。

一辈子脑壳里淘下来的丁点儿思想。如果一不小心早早的老年痴呆,那就悲惨了。

好像听到母亲的召唤,迫不及待的着急去看黄河。也顺便看看柳林,孟门。这是近期的事儿。

有吕梁朋友开车作伴。距离省城最近的地方吕梁市柳林县,两百公里出头。黄河在柳林身边擦身而过。柳林就有一身的黄河故事。

柳林县孟门,南山寺

孟门就在黄河边。柳林县孟门镇孟门村。一个普通的村庄建在黄河东岸的土坡上。要问现在的年轻吕梁人,只知道离石区是吕梁山的都心,临县的碛口是“天下黄河第一镇",再往远说,吕梁山的龙尾河津禹门口,是“黄河第一门“,名气也很大。孟门是什么门,一般人不知道。连有些柳林县人也未必清楚孟门这扇门多牛。

读吕梁山必须有孟门这一课。因为五千年悠久的华夏历史,孟门这个村庄曾经有光辉的岁月。四千多年前,黄河在吕梁山一带有大山横堵,积淤成湖,洪水漫溢,滔天的巨浪。有史书称孟门这一带为“定湖",秦汉时期还一度称定湖县。大禹授命治水,当然先治黄河这条大龙。他站在孟门山顶,劈开蛟龙壁,放出黄河水南流,而后又在河津禹门口,削去横堵的石山绝壁,彻底征服了黄河龙,使晋陕河畔的百姓消除了水患,有土地可种,得以安居乐业。

孟门,才是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门。大禹治水,通神接地,惊世伟业天地人共敬。他站在孟门山指挥治水,昼夜不息,以至在山顶留下深嵌在山石中的脚印,成为印证一代先祖伟人的神迹。

黄河被驯服,顺流南下。孟门从此成为吕梁乃至山西通往陕西,内蒙及大西北的重要水陆码头。

春秋战国时期,孟门已成为重要的黄河沿岸城市。赵襄子时期,这里设蔺国,封拯救"赵氏孤儿"的韩将军后代为蔺侯。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孟门作为黄河的重要渡口,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国西北与华北商业贸易的要冲。地理经济分布看,一河隔两省,河东较河西要发达,所以河东是货物主要集散地,孟门的城市元素有了,不发达不行。对岸河西是陕西省吴堡。堡在古代是军事意义的屯兵之地。古代孟门的管辖地还跨过黄河,现在的陝西吴堡县,绥德县大片地域,都得听驻扎在孟门的县官领导。

到了大唐盛世,孟门又再一次辉煌。

柳林孟门居然隐藏着这么一个村庄(黄河边的柳林县)(2)

威名显赫的唐太宗李世民巡游黄河,在孟门停歇。他站在黄河沿岸的南山上畅望,河天高远,雄浑浩气,美景尽揽在胸。再俯瞰孟门城繁华的景象,人头攒动,商铺林立,盛世年景哇。他当即下旨命令爱将尉迟公,在南山修建了佛家禅寺“南山寺”。唐太宗御笔欣然写下"晋西第一丛林"。此后几百年来,孟门城,南山寺,更是华夏瞩目的地标。孟门城占尽繁华,南山寺名刹更是统领吕梁各县佛寺,包括河西的吴堡,绥德等地众寺之首。行政中枢加经济,文化的中心,孟门在黄河流域的三晋地区,可是风头无二,占尽光彩。模糊说起来,孟门繁华发达的年份有1500年之多。

后在元明清之后,临县的碛口才悄悄的崛起,成为超越孟门的商埠重地,荣盖孟门,称为“天下黄河第一镇”。衰落后的孟门呢,羞答答的降次为"天下黄河第二镇”。实际上这是不公平的说法。历史就是过往的定格。世间风流,各领风骚几百年足够。

今天的孟门,已经成为普通的小村。南山寺,也历经千年风化和朝代变迁,名刹不复存在。在原址上,近年,柳林县孟门镇又复建起了南山佛寺。

孟门往南,大禹劈开了蛟龙壁,这一神斧落下,比河津附近的禹门龙口时间还早。黄河水南流,孟门才变成商埠与行政的市镇。有人怀疑,大禹怎么就可能劈开坚硬的山石,搬走高耸的大山呢。实际如此的神力,都是文学渲染出的无限想象力,赞扬的是古人的智慧,改变生存环境的伟大创举。

今日柳林

黄河边的柳林县有什么,山外的人说起来,都知道柳林有枣,还有"碗秃子"。

经过柳林的高速路往两面瞭望,绵延不断的黄土山梁,漫山遍野的枣林。顺着沿黄公路经过柳林几十公里,黄河河滩是枣树,岸上也是枣树。有自然衍生的,有人工栽种的,地道的枣树王国。

几年前到柳林,正赶上秋季枣熟,红色星点的枣树硕果累累,可是没有人采摘。村里的年轻人大批的跑到大城市,没有出山的也到县城的工厂闯荡了。山村剩下些老年男女孤守。除了枣林没人光顾收果,一片片梯田也荒芜的长满了野草。

柳林县物产丰富,特别有地下的宝藏,工业用的“离柳焦煤",是国宝级的黑金。改革开放没多少年,柳林县涌现出了不少省级的煤炭大王。也带动了地方的财力,推动了贫困柳林向现代城市的转变。

许多人对山西的一代“煤老板",有不同的评说。不妨可以到吕梁大山中走一遭,穷困,闭塞,支离破碎的土地,不毛的山梁,强烈改变的冲动。所以挖坑找煤,象淘金一样要改变命运。没有文化,胆壮也可。突然发现一车车黑面子卖出去,钞票哗哗的流回来。有的发了财光鲜在外,豪车阔气了。更多的掏个黑洞,什么也没挖着,还有运气差的搭上小命。

山沟里的江湖,与上海滩冒险家的乐园有异曲同工之处。导致柳林县走出了一大批煤焦富豪,也产出了些黑道老大。不管咋说,历史的演变都是在阴阳两面的激烈碰撞中前行的。柳林的这一代人是改变柳林的功臣,是现代繁华柳林的垫脚石。

柳林孟门居然隐藏着这么一个村庄(黄河边的柳林县)(3)

从陕西省跨过黄河到东岸柳林,路过薛村镇,穆村镇直到县城所在地柳林镇,几十里国道顺沟而行,烟雾混沌,一路几乎不断眼线。规模巨大的煤化工管塔,发电工业的机组,还有插缝就盖起来的楼盘高厦。不得不惊叹柳林人的高速发展。外面世界一向低估的那些个煤老板,土鸡已褪变为洋凤凰。建大工厂,垒大厦,科技高智,广博开阔,山里人一点不差。

柳林县城很漂亮,很摩登。贺昌大街有座华丽的煤炭宾馆,楼标上的洋字码,放在省城也是鹤立鸡群的。高层小区,摩天大厦,购物中心,钱在哪里哪就好。一座美丽的山城正在崛起中。

吕梁市的经济,在山西各地市的排名一直往前靠。吕梁市的孝义市,是全省实力最强的县级市,也是全国的百强县之一。听说孝义人现在很紧张,因为柳林人在屁股后面紧赶着,柳林人的野心和实力,不是吹牛。

煤炭成就了柳林。也还不是土产柳林枣,碗秃子几样小品。咱柳林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故事。

古代,柳林地面上还生长出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赫赫有名的后晋开国皇帝石敬塘,生在柳林,雄起在太原,荣辱一生,做过“儿皇帝”,但治理地方有模有样。还有后汉始皇帝刘知远,雄才大略,文兼武备。身后都留下了不少文化印迹。

近代,柳林的儿子贺昌,是山西省最早的革命先驱,1922年就在省城太原领导工人运动,1935年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贺昌精神,已成柳林县的文化魂。

柳林孟门居然隐藏着这么一个村庄(黄河边的柳林县)(4)

柳林,开放在黄河东岸吕梁山上的一朵奇葩,前途不可限量,未来会更壮美亮丽。

(来源:胡说胡又说)

柳林孟门居然隐藏着这么一个村庄(黄河边的柳林县)(5)

柳林孟门居然隐藏着这么一个村庄(黄河边的柳林县)(6)

柳林孟门居然隐藏着这么一个村庄(黄河边的柳林县)(7)

柳林孟门居然隐藏着这么一个村庄(黄河边的柳林县)(8)

柳林孟门居然隐藏着这么一个村庄(黄河边的柳林县)(9)

柳林孟门居然隐藏着这么一个村庄(黄河边的柳林县)(10)

柳林孟门居然隐藏着这么一个村庄(黄河边的柳林县)(11)

柳林孟门居然隐藏着这么一个村庄(黄河边的柳林县)(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