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里长黑毛藻对鱼有危害吗 鱼缸爆发黑毛藻是观赏鱼太多惹的祸

导语

你的鱼缸里出现过黑毛藻吗?

你讨厌黑毛藻吗?

你想知道黑毛藻的诱因吗?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请把本文读完,你肯定会有收获的。

鱼缸里长黑毛藻对鱼有危害吗 鱼缸爆发黑毛藻是观赏鱼太多惹的祸(1)

哗仔说鱼

对不起,我是哗仔!

草缸里爆发黑毛藻,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一个没被黑毛藻虐待过的草缸玩家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草缸玩家。

其实,鱼缸里爆发黑毛藻,也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

假如你的鱼缸里养了绿萝,或者摆放了观赏鱼石,你就有机会一睹黑毛藻的“盛世容颜”了。

黑毛藻在水族圈的知名度极高,但是出了水族圈,几乎无人知晓。

如果你去网络上搜索有关黑毛藻的权威知识,你会惊奇地发现,你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信的资料。你能够找到的,要么是那些所谓的观赏鱼论坛分享的少量隔靴搔痒的信息,要么就是那些所谓的自媒体大V分享的一些相互矛盾的妙招。

于是,黑毛藻就成了水族圈十大谜团之一,让无数观赏鱼玩家魂牵梦绕。

今天哗仔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搜集到的那些有关黑毛藻的比较靠谱的信息,以及我通过实验得到的一些有益的结论。

为什么我一定要选择今天来分享有关黑毛藻的知识呢?

那是因为我的鱼缸终于爆发黑毛藻啦!哈哈!

友情提示:本文适合那些讨厌黑毛藻的观赏鱼玩家,更适合那些喜欢黑毛藻的朋友们。预计阅读218秒。


鱼缸里长黑毛藻对鱼有危害吗 鱼缸爆发黑毛藻是观赏鱼太多惹的祸(2)

哗仔的小鱼缸

黑毛藻到底是藻还是菌?

黑毛藻到底是属于藻类,还是属于细菌呢?

在知乎上,大家可以找到一篇帖子,那是一个朋友在回答一个鱼友有关黑毛藻的问题,在他给出的答案中,他指出一个观点——黑毛藻是细菌,而不是藻类。

他的理由是他认为黑毛藻属于蓝藻,而蓝藻又叫蓝细菌,所以黑毛藻属于细菌。

其实这本质上就是一个有关黑毛藻的终极问题:黑毛藻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说实话,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藻类分为两大类:真核藻类和原核藻类,绝大多数藻类属于真核生物。

蓝藻门旗下的全部藻类和绿藻门旗下的少部分藻类属于原核生物。

我们都知道,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最简单的区分标准就是看某一个生物有没有标准的细胞核,蓝藻门旗下所有的品种都没有细胞核,所以它们一定都是原核生物。

蓝藻主要分为三个大类:色球藻目、颤藻目和念珠藻目,其中色球藻的个头和细菌一般大,颤藻的个头比细菌略大一丢丢,所以黑毛藻绝不可能是这两种。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黑毛藻属于念珠藻目。

可当你对念珠藻进行深入了解以后,你会恍然大悟:原来知乎上的那位答主的结论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念珠藻的代表物种就是不少吃货们最爱的发菜,而发菜的形态和黑毛藻太像啦!

没吃过发菜的读者朋友可以现在去搜索一些发菜的野生状态图片,你会发现,发菜简直就是黑毛藻失散多年的异父异母的双胞胎兄弟。

可是,问题来了,黑毛藻真的属于念珠藻目吗?

鱼缸里长黑毛藻对鱼有危害吗 鱼缸爆发黑毛藻是观赏鱼太多惹的祸(3)

哗仔鱼缸里黑毛藻近照

黑毛藻身世成谜

如果黑毛藻真的属于蓝藻门旗下的念珠藻目,那问题就简单了——我们只需找到念珠藻目旗下所有的物种名录,然后挨个对应就完了,对不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哗仔网购了几本专业书籍,其中一本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藻类学》,这是一本很多水产类专业书籍在编辑过程中经常参考藻类知识的工具书,作者是一位美国藻类学教授。

当你打开相关章节的时候,你会失望地发现,你就算把这本书翻烂,你也找不到“黑毛藻”三个字。

根据黑毛藻的形态,我们可以轻易断定它肯定不是细菌,因为细菌一定是单细胞的,地球上就不存在多细胞的细菌,很明显,黑毛藻不是单细胞生物。

至于它到底属不属于藻类,这个还不能得出百分之百的结论,因为这个在水族圈司空见惯的物种,在藻类学专注中毫无踪迹可寻。

你不仅无法找到它的学名,你甚至无法完全确定它是不是真的有细胞核。

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能暂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黑毛藻肯定不属于细菌;

第二,黑毛藻是否属于念珠藻,不知道;

第三,黑毛藻是否属于藻类,很可能,但是不是百分之百的肯定。

请大家注意一件事:“黑毛藻”这个雅号是观赏鱼玩家强行送给黑毛藻的,目前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学术名称可以与之对应,这种藻类看起来黑黑的,毛茸茸的,于是就被称作黑毛藻了。

就好像鱼友口中的“褐藻”,看起来是褐色的,于是就称呼它“褐藻”,其实人家根本就不叫这个名字,人家真正的名字是“底栖硅藻”,而真正的褐藻是类似海带那种大型海生藻类。

与此类似的还有一个叫“蛋白虫”的生物,在生物学专著中,你根本就找不到“蛋白虫”这个东西,都是观赏鱼玩家给胡乱起的名字。

在水族圈,褐藻的称谓是个小笑话,蛋白虫的称谓也是一个小笑话,而黑毛藻的称谓很可能是个超级大笑话。

鱼缸里长黑毛藻对鱼有危害吗 鱼缸爆发黑毛藻是观赏鱼太多惹的祸(4)

哗仔鱼缸里的黑毛藻

黑毛藻的诱因

虽然没有任何一篇权威文章可以阐明黑毛藻到底是何方神圣,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在水族圈研究它一番,因为它在水族圈的出镜率太高了,可以获取准确信息的途径也不少。

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虽然无法确定黑毛藻的学名,但是我们基本可以猜测黑毛藻十有八九是属于藻类的,而非少数玩家猜测的霉菌。

很多朋友想方设法地要灭杀黑毛藻,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它的习性,能了解多少就了解多少,总比什么都不知道强得多。

依据鱼友们反馈给哗仔的信息和哗仔亲自测试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明确的结论——

第一,黑毛藻的爆发与观赏鱼密度无关。

网上很多帖子说黑毛藻的爆发是因为观赏鱼密度过高造成的,其实这是谣言。

哗仔此次作实验的鱼缸是一个长度为30厘米的超白小缸,里面只养了一条体长约为十厘米的小锦鲤,密度已经是很低了,所以黑毛藻的爆发和饲养密度毫无关系。

第二,黑毛藻的爆发与营养过剩无关。

其实这个说法和上一个说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鱼多了,水体营养自然有可能过剩,但是这条鱼哗仔已经三个月没喂了,所以和营养过剩扯不上边儿。

第三,黑毛藻的爆发与水体缺磷无关。

有人认为水体缺磷会导致黑毛藻爆发。

其实只要你对鱼缸水体有基础的了解,你就知道这是在胡说八道。

因为在没有人为干预的大前提下,每一个鱼缸都是缺磷的。

如果只要缺磷就会爆发黑毛藻,那每一个鱼缸里都应该出现黑毛藻,可惜出现黑毛藻的鱼缸在鱼缸总数中毕竟是少数派。

那么,为什么有的鱼缸容易爆发黑毛藻,而有的鱼缸不容易出现这个东西呢?

鱼缸里长黑毛藻对鱼有危害吗 鱼缸爆发黑毛藻是观赏鱼太多惹的祸(5)

黑毛藻和小锦鲤

黑毛藻的预防策略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藻类的爆发条件都是四个:温度、肥料、光照和藻源。

就拿我们最熟悉的螺旋藻来说吧,只要能凑齐以上四个条件,你在鱼缸里也能培养出螺旋藻。

我们鱼友口中的“褐藻”和“青苔”更是如此。

黑毛藻的爆发也是一个道理。

此次哗仔故意在鱼缸里诱发黑毛藻的条件设定如下——

温度:室温,没有加热棒,昼夜水温在22~26之间;

肥料:由于长期不投喂,硝酸盐数值低于50;

藻源:以空气为介质随风而入;

光照:连续一周24小时不开鱼缸灯,只有阳光的散射光,毫无直射光,水体清澈,有些许杂质,无发白发黄和发绿的情形。

结论:在室温条件下,无需考虑肥料浓度,只要有鱼,只要光照不足,一旦黑毛藻的孢子飞进鱼缸,就可以诱发黑毛藻的爆发。

根据部分鱼友的反馈,每天开鱼缸灯五个小时左右,也有爆发黑毛藻的可能性,而24小时连续不停地开鱼缸灯的鱼缸几乎不会爆发黑毛藻。

经过哗仔对几十个案例的分析和汇总,我得出一个可供大家参考的数据:如果你保证每天打开鱼缸灯超过12个小时,鱼缸水体爆发黑毛藻的可能性低于1%,与此同时,建议鱼缸灯瓦数需大于30瓦。

知道了规律就好办了!

要想预防黑毛藻的爆发,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鱼缸里增强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长。此法虽不能做到百分百规避黑毛藻的爆发,但是已经是目前最优的预防策略了。

当然,即使你24小时开灯,即使你的鱼缸灯瓦数合格,你仍然有被黑毛藻欺负的风险,因为我们在以上的分析中只分析了以空气为介质的传播途径,如果你是以增添水草或新鱼的方式带入黑毛藻,那就另当别论了。

至于灭杀黑毛藻的办法,网上有很多,有的靠谱,有的不靠谱。

比如用白醋就不靠谱,用戊二醛就靠谱,只是需要你控制一下用药浓度;

再比如用黑壳大军就不靠谱,用黑线飞狐就靠谱,只不过这个办法只在黑毛藻爆发初期有效。

至于用工具虾和工具螺的办法,说实话,大多是效果不佳的。

哗仔的建议:要解决黑毛藻问题,预防为主,灭杀为辅。黑毛藻之所以是黑的,而不是绿的,那是有原因的,你品,你细细品。


养鱼新手福利

哗仔专门为观赏鱼新手编写的入门手册《养鱼不死鱼基础100问》已经在今日头条独家更新完毕,100个常见养鱼难题,100个标准答案。

有了它,从此养鱼不求人。

点击下方链接,半价即可收入囊中!

感谢读者朋友们的转发、关注和打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