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原来很有趣的好词好句(清史原来很有趣)

清朝是封建王朝最后一个朝代,在清朝覆灭之后,八大铁帽子王、满清后裔散落在民间,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人,再也不是皇亲贵胄,大部分更是改了姓氏。额、本期详细说说大清皇室爱新觉罗氏是什么姓氏?他们为什么改了姓氏?又改成了哪些姓氏?

清史原来很有趣的好词好句(清史原来很有趣)(1)


什么是爱新觉罗氏?


爱新觉罗,历史上清朝皇室姓氏,因此,爱新觉罗姓也变得无比尊贵。其实,在满族的姓氏中,爱新觉罗只是个小姓。满族的八大姓为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络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和钮祜禄氏。根本没有爱新觉罗。


清史原来很有趣的好词好句(清史原来很有趣)(2)

爱新觉罗 · 永琪


爱新觉罗,满语“爱新”为金的意思。常见说法称“觉罗”为姓的意思,但实际上满语中“姓氏”一词原文为hala(汉语哈喇、哈拉),gioro为首领之意。


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清朝统治者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觉罗一词在女真语里是“远方”的意思,后来,就演变成了爱新部族远支。


清史原来很有趣的好词好句(清史原来很有趣)(3)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灭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


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后妃,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远超过常人妻室的妃妾,加上中国崇尚多子多孙的古老传统习俗,因而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现如今,姓爱新觉罗的人已经高达30~40万。


清史原来很有趣的好词好句(清史原来很有趣)(4)


爱新觉罗氏为什么更改姓

氏?


清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因为它向汉族学习,接受儒学,在很多方面全盘汉化,因此深受汉人学子的支持。


虽然清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一朵绚丽的浪花,但是任何封建王朝都逃不过灭亡的怪圈。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廷以宣统皇帝溥仪的名义正式宣布了退位诏书,也就是从那一天起,大清王朝灭亡了,封建专制君主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清史原来很有趣的好词好句(清史原来很有趣)(5)

溥仪与婉容


之后的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混战的年代。清朝灭亡后,很多曾经显赫的皇室贵族全部解散了,爱新觉罗这个大的家族没有了昔日的光环,一些当时的权贵也永远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一时间,他们成为宛如丧家之犬一般,曾经给他们带来无上尊荣的“爱新觉罗”这个名头,此时已经变成了一种负担。


清史原来很有趣的好词好句(清史原来很有趣)(6)


今夕不同往日,爱新觉罗再也不是皇族,而是平民了,昔日的以下犯上成了平民之间的纠纷;一听到是爱新觉罗,满大街的人往往会对他们投来鄙视和看不起的眼神,工作不好找不说,有些商家甚至连东西都不卖给他们。


清朝贵族之所以将自己的姓氏改了,还有一个原因,孙中山先生闹革命的时候,有一个口号就是驱除鞑虏,其中鞑虏指的就是满清。


清史原来很有趣的好词好句(清史原来很有趣)(7)


爱新觉罗氏后代改成了哪些姓氏?


1912年溥仪退位清亡以后,爱新觉罗家族被迫改取汉姓,其中多为改姓金,但也不乏改姓王、孙、艾、罗、肇、范、关、鄂、依等。


改姓金,是因为爱新在满语中是黄金之意。譬如,金默玉(1918-),原名爱新觉罗 · 显琦,满族,是清末八大亲王之一的和硕肃亲王善耆最小的女儿,原为十七格格;启功,清世宗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他是弃姓不用的典型代表,即就叫启功,而不加爱新觉罗姓。


清史原来很有趣的好词好句(清史原来很有趣)(8)

金默玉


改姓的其他规律或按音节姓氏中的第一字为姓,或取数音节相切,取一音近的汉字为姓,譬如将爱新觉罗改艾、鄂等。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指出:辛亥革命以后,爱新觉罗家族里也有一支改姓王的。


也有人考证,爱新觉罗的本姓应该是“赵”。是被掳宋宗室的后代!在满语中

“觉罗”就是赵的意思。据调查,东北地区和河北的满族同胞老姓“觉罗”的没有一家改姓金,全部都改姓‘赵’。


……


还想知道更多,请跟我们一起读《清史原来很有趣》吧!


清史原来很有趣的好词好句(清史原来很有趣)(9)


内容提要


《清史原来很有趣(套装共4册)》以人性解史,以趣味说史,将整个大清王朝将近300年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天朝上国初长成;跃马中原,扶摇直上;夕阳残照——在残败家园被辱的岁月),记述了大清王朝近300年历史史实,解读了中国历史上后一个封建王朝。


文摘


清朝地方政权机关分为省、道、府、县四级,层层统属,直至基层。


地方一级的行政组织是省,省级官员是总督和巡抚。总督为从一品官,一般管辖数省,巡抚为正二品官,只管辖一省。在明朝时,督抚都是临时派遣的,清朝成为封疆大吏固定人选,代表皇帝掌控一省或多省的军政大权。


由于督抚统领一方,权力颇高,所以清朝前期和中期,总督、巡抚多由满族人和汉军旗人担任。到太平天国运动以后,任督抚的汉族人才多起来。为了使总督和巡抚相互牵制互相监督,有的地区往往总督巡抚并存,事权不一,相当混乱。


在明朝,三为地方的辅佐长官,括都指挥、布政使和按察使,后来卫所制被废除,裁撤都指挥,只剩下的布、按两也成了督抚的附庸。到了清朝布政使(藩)和按察使(臬)成为督抚的辅助官员。前者为从二品官,后者为正二品官,分别管理本省的民政财政和法刑狱,合称两。


清史原来很有趣的好词好句(清史原来很有趣)(10)

清史原来很有趣的好词好句(清史原来很有趣)(11)


清史原来很有趣的好词好句(清史原来很有趣)(12)

清史原来很有趣的好词好句(清史原来很有趣)(13)


清史原来很有趣(插盒套装全4册),畅销清朝历史通俗读物。大清王朝十二帝,讲述清朝近三百年历史!

清史原来很有趣的好词好句(清史原来很有趣)(14)


清史原来很有趣(套装共4册)

原价¥296/套

小编推荐:98元/套(包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