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湖南岳阳楼(读故事品古建湘潭)
作为湘潭历史上的标志性建筑,万楼建在湘潭城东北,湘江的下游宋家桥。
400年来,万楼6次修建,且都是社会稳定和谐之时,官民共同努力、齐心协力之结果。而毁坏、萧条之日,不是兵灾动乱,就是财力匮乏之时。所以民间曾一度流传:“万楼兴,湘潭兴。”
万楼以其雄伟磅礴的气势、深厚凝重的文化积淀,成为湘潭繁荣兴旺的时代象征。
新湖南客户端特别策划《读故事 品古建》,与你走进湘潭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精神寄托——万楼。
湘潭万楼第一次矗立起来
明万历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这是“万历中兴”与“万历怠政”叠加的时代,对于湘潭来说,却是一个步入辉煌的年代!
这一年的秋天,过湘潭城东北不远的宋家桥,濒临于北去的湘江弯道里,一座城市地标式的楼阁已经矗立起来。蓝天白云之下,飞檐展翅,轩户临空。一群人迤逦向这里走来。大家簇拥着两个人:一个是这天活动的召集者,湘潭知县包鸿逵;一个是特邀的主宾,湘潭籍当今名士,前正五品京官李腾芳。
时间往前,包鸿逵修建了眼前的这座建筑。
万楼建于从远处延伸至湘江之中的一块土地之上,这里地势太低,与对岸高达百余尺的岩石极不相称,朴素的人们认为这样风水不好,致使湘潭经常发生饥荒,百姓比较贫困。有人建议县令包鸿逵组织人力在江边深挖,打好地基,用石头砌筑成高台,再在高台上方修建楼阁,使这里成为一道关卡,将湘潭的财富留住。
楼阁建成后,包鸿逵喜形于色,他拿起笔来,先为楼阁的台基题写了他想好的名字“杰灵台”,人杰地灵,全国通用,这再明白不过了。当历史跨越几百年之后,还有谁会否认用这四个字来概括湘潭最恰当不过呢?
包知县今日此行的本意,就是要请出本地最杰出的人物,让他来施展文才,为楼阁增色。
他满怀恭敬地,同时也是一片诚心,要请李先生题写楼名了。李腾芳略一沉吟,口吐“万”字。好!万楼!多么响亮的名字!“万,数之大者也,邑从此而大也!”
数,在中国文字里,除了数学的数字含义,还有运数、天数之意。在李腾芳的思维里,显然是包括了这层寄寓的。邑从此而大也,就是说,以万楼的兴起为象征,湘潭这座城市的规模将一天天发展壮大,湘潭这个县邑的命运将一天天走向辉煌!
既融入庄严典雅,也吸收江南柔情
从万楼所处位置来看,古人择址是很有道理的,他们确实认真考虑了这些楼阁庙宇修建以后所能起到的实际作用,如控制水流、提高水位、有利于泊船等。
据记载,一修万楼存在了29年, 二修万楼存在了30多年, 三修万楼存在了60多年,四修万楼存在了20多年,五修万楼存在了150 多年。前四次修建的万楼存在时间都比较短。第五次修建工程浩大,万楼坚固结实,因此存在时间比较长。
2009年,湘潭开始第六次重建万楼。
万楼的外形设计既融入了皇家大院、一类寺庙的庄严典雅,也吸收了江南民居诸如马头墙、猫拱背墙、灰瓦等柔情特色。而最为独特的还是万楼“九五至尊”的结构。根据设计方案,万楼总高63.48米,其中主楼为52.58米,从外面看,主楼只有五层,从楼里看,其实有九层,这种内九层、外五层的结构寓意着“九五至尊”。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铭俊 实习生 邓子涵 整理
资料来源:湖南日报、湘潭在线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王铭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