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玩物丧志的事情(古人讲玩物)

众所周知,玩“物”丧志是一个成语,讲的是人们往往会醉心于玩赏一些事物或沉迷于一些小的兴趣与爱好,无法出离,继而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和高瞻远瞩的志向。

古代玩物丧志的事情(古人讲玩物)(1)

因此,古人把玩“物”丧志这一成语,用形容一些不务正业的富家子弟,并警示后人,不要以他们为榜样。

那么,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一成语又能够给我们有哪些启迪呢?

我们先看这一成语的出处,即《书·旅獒》,《书》中讲: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所谓“玩”,并不是玩笑或戏闹,而是强调不务正业之意。

什么是正业?

古代玩物丧志的事情(古人讲玩物)(2)

在古人看来,“正业”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除此之外,其它都不是正业,甚至可以说,不以这些为目的的行为或作为都不是正业。

所以,古代的人常把一些发明或技艺称之为“奇淫技巧”,并认为沉迷于这些内容的人,就是玩“物”丧志,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卫懿公。

卫懿公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这位国君对于修身、齐家、治国或平天下都不感兴趣,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养鹤。

为了养鹤,他不仅专门为鹤建造宫苑与豪华的车子,而且还整天与鹤为伴,并为此耗费大量资财,完全不顾“国之将亡”。

古代玩物丧志的事情(古人讲玩物)(3)

当卫国后来受到狄部落的侵犯时,卫懿公下令军队前去抵抗,但是,将士们见到自己的国君只喜欢养鹤,而不顾国事,早已失去了抵抗的信心……

正是有鉴于此,古人才讲玩“物”丧志,用以警示后人,不要因为沉迷一些兴趣,而荒废了真正的事业。

那么,为什么沉迷于一些兴趣与爱好,会导致事业的荒废呢?

其实过度沉迷于一些小兴趣或爱好,有两大弊端,即:

一、过度沉迷于一些兴趣,容易让人沉于其中,丧失积极进取的志向

很多人把沉迷于兴趣之中,当成一种享受,而这种享受,则往往反过来,增加人的欲望,并让欲望不断的加大。

古代玩物丧志的事情(古人讲玩物)(4)

而欲望本身,只有更大,而没有被满足的说法,也就是说,欲望本身只能被暂时满足,当暂时满足之后,又会进一步的加大,最终无法完全满足。

所以,过度的沉迷于这些兴趣,就很容易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向。

二、过度沉迷于一些兴趣,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我们知道,任何兴趣与爱好,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如玩音响就是如此,光是买器材与光盘,就需要大量的金钱与精力,更何况有人还专门找个房子来的听音乐。

其实这些兴趣与爱好,并不是仅限于音响这一类,甚至可以说,就算是看手机,也会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据有人统计,绝大多数人现今每天看手机的时间就达5个小时以上,由此可见,这些日常的兴趣与爱好,确实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古代玩物丧志的事情(古人讲玩物)(5)

而这些其实是古人为什么讲玩“物”丧志的真正原因,当然,古人讲玩“物”丧志,更多的是一种警示,让人引以为戒。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道德经》《史记》《论语》《尚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