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相应的农事活动(农事节气立夏)

二十四节气相应的农事活动(农事节气立夏)(1)

“忽惊夏向明朝立,便恐春从此地更。”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又称“春尽日”,预示着季节的转换。“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交节时间在公历5月6日前后,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到达45°。

二十四节气相应的农事活动(农事节气立夏)(2)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是“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到这时已经长大了。《莲生八戕》云“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立夏开始,温度明显升高,雷雨增多,农作物也因为水量充沛、光照充足而生长快速。夏收农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所以有农谚“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二十四节气相应的农事活动(农事节气立夏)(3)

《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说的是立夏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在立夏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蝈(土狗子)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一派孟夏之初,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

二十四节气相应的农事活动(农事节气立夏)(4)

自古立夏习俗多。古代帝王要穿朱色礼服,举行迎夏仪式,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民间还有斗蛋、称人、尝三鲜、饮新茶等习俗。食“立夏饭”又称“五色饭”,将赤豆、黄豆、黑豆、豌豆、绿豆搭配粳米蒸成“立夏饭”,寓意“五谷丰登”,祈愿整年身体健康。江南有“见三新”的习俗,樱桃甜蜜,青梅爽口,新麦清香,青梅爽口鲥鱼正肥,满是新鲜的味道。

二十四节气相应的农事活动(农事节气立夏)(5)

时光中的春、夏、秋、冬称为“四时”,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合起来就是“八节”。

一年四季,最舒适的季节就是初夏。立夏过后,气温会逐渐攀升,要适当晚睡早起,重视午休。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所以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安闲自乐,笑口常开。饮食上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多吃水果、蔬菜、粗粮等,补肾助肝、调养胃气。

在夏季,还可以通过内服和外治“冬病夏治”的中医理论和方法,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宿疾得以康复。

二十四节气相应的农事活动(农事节气立夏)(6)

小知识:古代常用孟、仲、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孟者,《说文》曰:“孟,长也。”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仲者,《说文》曰:“仲,中也。”仲,在排行中指居中的。季者,《说文》曰:“季者,少称也。”古人把“孟仲季”引申为表示季节的顺序,按农历分一年为四季,每季三个月,总共十二个月,把孟仲季与每一季中的三个月相配,“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逸周书·周月》)。在表示月份时,孟表示每一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

二十四节气相应的农事活动(农事节气立夏)(7)

由此美丽的夏季三个月又分别被称为孟夏、仲夏和季夏。(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