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在哪里(教育端午节并非源于纪念屈原)

端午节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在哪里(教育端午节并非源于纪念屈原)(1)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舒道原这首词里的庆祝的“端阳”就是端午节。6月3日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不妨跟孩子一起庆祝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起源或与自然天象崇拜有关

我们在给孩子讲端午起源时,通常会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这种说法有道理,但不完全。

据不完全统计,端午节叫法有20多种,比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于一体的民俗大节。

有民俗学家考证,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这来自古代人对星象的观察和崇拜。人们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28组,俗称“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又分成四大组: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东方的7个星宿,看起来好像一个龙的形状,称为“东方苍龙”。仲春,苍龙七宿的角宿出现在地平线上,即“二月二,龙抬头”;仲夏苍龙升至正南中天,即“飞龙在天”;秋天苍龙自西方缓缓落下;冬天苍龙隐没于地平线以下。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农时周期相一致,可以指导农事,端午时节“飞龙在天”也衍生了祭龙习俗。我国南方水系众多,人们利用自然条件进行龙舟竞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端午习俗附会到历史人物身上,如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或者越王练兵。因为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他诗词的魅力深入人心,所以将端午节跟屈原联系起来的说法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

适合开展生活和劳动教育

端午不仅名称多,习俗也很多。不同地区用不同习俗来庆祝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放纸鸢、佩香囊、除五毒、采草药、拴五色丝线……只是,现在的孩子还知道多少呢?

端午节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在哪里(教育端午节并非源于纪念屈原)(2)

图源:视觉中国

每到端午节前,线上线下都会有各种口味的粽子出售,很多家庭都会选择购买,而不是在家包粽子。其实,只要家长挤得出时间,建议尽可能带孩子一起包粽子,共同体验节日的气氛。还可以顺便学习包粽子都用到了哪些农作物、有什么营养价值。现在,劳动新课标也要求让孩子学习做家常菜,包粽子不失为一堂好的劳动课。

做香囊、挂艾草、放纸鸢、拴五色丝线,这些也都是适合家庭的娱乐活动。这些民俗原本的含义是为了祛病驱邪。从战国时起,北方民间就认为“端午到,五毒醒”,“五毒”指的是蛇、蝎、蜈蚣、壁虎和蟾蜍。端午节也算是传统的卫生节,是民间和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因为天气热,容易流行瘟疫,而且蛇虫开始繁殖,容易咬伤人,采草药、挂艾草、洗草药水,都是祛病防疫的习俗。这里有些做法,如沐浴,是可以继承的卫生习惯;也有错误的说法,比如壁虎是没有毒的。借此,也可以向孩子普及现代科学防疫知识。

“端午”文化跨越国界

不仅很多古诗词涉及端午节,近现代涉及端午节的文学作品也非常多。例如,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也是以端午节为背景,鲁迅还曾以《端午节》为题写过短篇小说。

端午节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因此,这个节日不只是属于中国的传统,也是属于人类的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李峥嵘 亲子作家、金牌阅读推广人

编辑:毛梦囡

审核:王飞

终审:陈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