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玉文化知识讲座 玉文化知识课程之战国玉琮的特点

第十课 战国时期的玉琮特点

上一堂课我们介绍了一下战国时期的玉璧,作为战国时期的礼仪用玉,玉璧的实际功能已经出现了极大的改变,从新石器时期祭天拜地所专用的功能,已经转化成为特殊阶层身上的服饰佩饰,由于社会功能的进一步功能蜕化,所以反映在器形上,相对于一般的佩饰言,已经简化到极至,似乎已经完全没有美感而言了。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础上不断推成出新的大变革时期,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礼仪用玉,不仅仅是玉璧的传统功能发生了转变,其他的玉礼器的原始功能也逐渐消失殆尽了。

沈华玉文化知识讲座 玉文化知识课程之战国玉琮的特点(1)

我们从玉璧上已经看到了,作为祭天的最重要的用品,其功能却已经转变为身上的装饰佩饰,地位和功能都已经出现较大的变化。在古人的眼中,天是代表着至尊和极限的,能将祭天的礼器降格使用,可想而知社会的风气已经出现了大幅度的变革,同样的道理,玉璧都已经改变了性质,其他的玉礼器功能能否幸免,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一堂课我们就谈一下战国时期的另一个玉礼器,就是战国时期的玉琮,这个时期玉琮的器形特征也有很多的变化,经过总结和归纳,汇总有以下四点特征:

1、战国时期的玉琮,外观的射,比例都比较小,有的仅呈一个小台状存留,也有的玉琮根本无射。

沈华玉文化知识讲座 玉文化知识课程之战国玉琮的特点(2)

2、战国时期玉琮的整体高度开始减低,我们能看见的实物,一般就是在6厘米以内,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样的设计明显地作为一种敛葬的附加玉器而存在。

沈华玉文化知识讲座 玉文化知识课程之战国玉琮的特点(3)

3、战国时期的玉琮大多以素器为常见,虽然我们在传世玉器中也见到过有带工的作品,但这样的物品相对比较少见。例如这件残琮的改制器,也可以将这个阶段的工艺状态表现出来。

沈华玉文化知识讲座 玉文化知识课程之战国玉琮的特点(4)

4、战国时期的玉琮制造,在外观设计上大多数仍遵循着传统 “天圆地方”的形制模式,造型以方体圆射为主;也偶尔可见个别的玉琮,整体呈长方形,无射,也许是未完成的半成品。但无论造型多变,在战国时期的玉琮设计中,从未见到有圆形的玉琮出现。

以上这四点特征是综合国内各考古现场出土的战国时期玉琮特点,汇总而成的,是不是完全按照此类标准?建议大家也不要形而上学,毕竟,战国时期王侯级别的墓葬早期被盗掘较为严重,遗留下来的数量和等级也与历史记载中的有差异,从目前我们所知的数据整合中可以知道,以上的标准只是针对目前市场上大家可以见到的玉琮特征,不能否认有前朝遗留或者尚未被发现的器型存在,都有待于今后的考古数据完善,所以大家学习时也需要掌握与时俱进的原则,才能不断进步。

沈华玉文化知识讲座 玉文化知识课程之战国玉琮的特点(5)

(特说明:建议读者可以点击今日头条同名专栏课程,此文为授课讲义,更详细的内容,请点击视频课程查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