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为什么要杀蜀汉(是刘禅昏庸无能)

三足鼎立时期的三位霸主:曹操、刘备、孙权,在他们统治生涯的末期,也没有看到三国一统的局面产生。而他们的继承者们,才是真正结束了这个动荡时代,见证了群雄割据的终末。最终,魏国政权完成了统一,然而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的倾向无疑是汉室正统的蜀汉政权。在书中我们可以看见,对于蜀汉集团二代人物的描写着笔很少,蜀国一代人物声名赫赫的不在少数,而二代人物几乎没有名声在外之人。反倒是文中的蜀国后主刘禅被描写的一无是处。那么蜀汉政权从强盛走向倾覆是刘禅无能,还是蜀汉集团二代人物全都平庸所致呢?

刘禅为什么要杀蜀汉(是刘禅昏庸无能)(1)

要想探究这个问题,首先就是要了解刘禅是否是一位无能的君主,毕竟《三国演义》中的内容,与史实有很大出入,刘禅的个人能力真的和小说里写的一样不堪吗?而蜀汉政权的衰弱原因都在于他吗?

若是要选一位三国时期命最苦帝王,刘禅一定算是一个,作为一个"王二代",刘禅的童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锦衣玉食。他出生于建安十二年(207),而刘备打出自己的势力,真正称帝是在蜀汉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而在这之前的战乱年代,刘禅一直在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不然也不会有子龙七进七出救"阿斗"的佳话了。甘夫人给刘禅取了"阿斗"这个小名,也一直因此为人耻笑。所以刘禅这个后主的名声实在是和昭烈皇帝,他的父亲刘备有太大的差别了。

刘禅为什么要杀蜀汉(是刘禅昏庸无能)(2)

归根结底来说,刘禅不仅童年饱经动荡,身为君主的时候也不为人所信服,这和魏国的曹丕完全不同。曹丕不仅继承了曹操枭雄的一面,同时对于臣子的掌控也有独到的能力。但是对这些一窍不通的刘禅,真的是那种一无是处的,"扶不起的阿斗"吗?

刘禅为什么要杀蜀汉(是刘禅昏庸无能)(3)

刘禅最能体现他无能的事便是在被捉回魏国之后,被人询问是否思念蜀国时他的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因此被人传为笑谈,甚至还出现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形容人沉溺于玩乐而不想做该做的事。

但是作为一个亡国之君,身在敌营最后却得到了善终,这不能说得上是碰巧。那时候,倘若刘禅有其他"表示",恐怕就是死路一条了。而且诸葛瞻在临死前说的一句话,无疑是对刘禅的智慧有所体现:他就是被刘禅用来制衡姜维和黄皓的利器。

而刘禅的臣子们,蜀汉的二代集团是否是被刘禅给拖垮了的呢?

刘禅为什么要杀蜀汉(是刘禅昏庸无能)(4)

其实还真的不能都怪在刘禅头上,因为和刘禅一样有着厉害老爹的"官二代"在蜀国也不算少,像张飞之子张绍,就是毫无他老爹的气魄,甚至主动向邓艾的大军投降,将曹魏势力一路领进了成都。不仅是丢净了他老爹张飞的脸面,更是刘禅投降的导火索。而上文提到的诸葛瞻就是诸葛亮老来得子的宠儿,智谋方面虽不及诸葛亮,但也算得上是天资聪慧。但是在与曹魏大军对峙之时,却是没体现出他的聪明才智出来。不过他倒是没有像上面两位一样,而是选择了以身殉国,这份气节还是值得尊敬的。

刘禅为什么要杀蜀汉(是刘禅昏庸无能)(5)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官二代"的能力其实并不会比他们的父辈差在什么地方,但是最致命的一点就是他们的孩子经历的磨练太少了,哪有像父辈们一般出身入死,与主浴血奋战的袍泽之情?还有一点是,在诸葛亮死后,蜀国几乎是没有了主心骨的存在,虽然诸葛亮慧眼识珠,挖掘出了姜维这样的将才,但是仍然掩盖不住蜀国有生力量越来越少的局面,何况刘禅对姜维还不是十分信任。反观魏国,当时的魏国在老一批将士先后去世后,新的能才很快又填补了上来。曹魏集团的"官二代"们也是在勾心斗角中得到了充分的历练,尤其是暗中崛起的司马家族,不像是蜀汉名将的后人一样过得很是安逸。

刘禅为什么要杀蜀汉(是刘禅昏庸无能)(6)

得出结论,蜀汉政权之所以不敌曹魏集团,不能将原因全部归咎在后主刘禅身上,刘禅也非一无是处,而是非常识时务,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保全自己,这样的君主才可以在乱世之中可以生存下去,只不过刘禅跟忍辱负重的越王勾践不一样,终归不能成为卷土重来的霸主君王的那块料。而蜀汉的二代臣子们也不乏能人将才,只可惜比起曹魏集团的有生力量还是太过于弱小了,走向衰颓无疑是必然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