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哭闹如何调整(孩子刚上幼儿园哭闹咋办)

前段时间带孩子去游乐场玩,其中有一个项目是在半空中,要从一个大约高3米左右的平台,爬行或者站立通过一个圆形的、长十几米的大的钢丝做的洞,然后到达对面的树洞,再由树洞楼梯下来。

我带孩子去玩的时候,看到有个家长带着两个孩子也去玩,老大大概八九岁的样子,老二三四岁,老大十分喜欢这个被称为“树洞”的游戏,反复走了两三次,老二一开始不敢,后来老大鼓励他说:“走吧,姐姐保护你,跟姐姐一起。”老二就犹豫着上去了,刚走了不到一米,他往下一看那么高,腿就开始打颤,不敢再往前走了。

一开始他的爸爸在下面鼓励他说:“没事的宝贝,你看虽然你站得很高,但是根本掉不下来呀,你看你脚下的铁丝网是圆形的,而且特别硬,你整个人在铁丝网洞里,不会有事的,就是摔倒也是摔在铁丝网里。”可是老二依然不敢走,甚至哭了起来。

孩子上幼儿园哭闹如何调整(孩子刚上幼儿园哭闹咋办)(1)

这时他的妈妈说:“你看,一开始你自己说的要上去,钱都花了你又要下来,那钱人家也不会退了啊,不是白花钱了?好歹你尝试一下。”可是孩子坚持要退回去,妈妈没办法,嘟囔着说“这孩子胆子太小、钱白花了”之类的话,把孩子接了下去。

其实,我在旁边看着这一幕,知道这个孩子正处于“心理临界点”上。

01、什么叫“心理临界点”?

心理临界点是心理学上提出的一个概念,简单点说就是,这是人心理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人们在这个节点上面对恐惧的时候,虽然会感到很害怕,但其实是可以面对的,而且仍然可以有所行动,至少可以向前迈一小步。

针对上面说的那个孩子,正处于是否愿意进行下去的心理临界点上,而他的父母则不知道,不停地在下面催促他“没事的,你快点吧,钱都花了”,虽然嘴上说着是没事,可是传递到孩子耳朵里的信息却是“虽然你很害怕,但是钱花了你就必须进行下去,为了这个钱花得值得”,孩子就会下意识地产生抵抗情绪,认为在父母的心目中自己没有钱重要,这个时候不光是有面对困难时的害怕情绪,还有不被理解的难过情绪,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孩子就不愿意突破这种心理临界点,下意识地想要逃避。

孩子上幼儿园哭闹如何调整(孩子刚上幼儿园哭闹咋办)(2)

那可能还会有一种父母,看到孩子这么害怕,就会非常心疼孩子,然后跟孩子说:“算了,害怕咱就下来吧,等宝贝长大一点再来。”其实这样一来孩子还是退缩了,没有克服对“树洞”的恐惧,下次再来还是感到害怕。

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的催促或者是“别怕别怕”的安慰,也不是父母说“不玩就算了,下来吧”这样的话,而是需要给他时间,让他自己安静一会儿,最好是没有人注意到他的“怂样”,这样他才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继而鼓励自己继续下去。

对于家长来说,想让孩子有克服困难、坚持下去的决心和勇气,必须要重视孩子的心理临界点。

孩子上幼儿园哭闹如何调整(孩子刚上幼儿园哭闹咋办)(3)

02、为什么家长要重视“心理临界点”?

我家孩子去年九月份上幼儿园,开学之前幼儿园提前一天把家长们叫去开了一个家长会,告知我们孩子前一周只上半天课,并且要求家长前一周必须抽出半天时间来陪孩子上幼儿园,帮助孩子度过最初的入园不适。

很多家长表示无法理解,纷纷说自己还要上班,家里也没人来陪孩子之类的话,可是园方坚持要这样做。

其实,这正是幼儿园为了让父母帮助孩子突破心理临界点而做出的决定。我们通常都知道,孩子刚上幼儿园会经历分离焦虑,适应快一点的孩子,有可能哭一个星期就不哭了,可是适应慢一点的孩子,恨不得能哭半个学期,如果我们在早上送孩子上幼儿园时,面对孩子的哭闹硬把孩子推到幼儿园,那么就会加重孩子的恐惧心理,使得孩子有更多的分离焦虑。

孩子上幼儿园哭闹如何调整(孩子刚上幼儿园哭闹咋办)(4)

幼儿园这样做的目的,相当于通过让父母陪读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调整了孩子的心理临界点,让孩子在害怕或者担心的时候、超出心理临界点的时候,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跟家长一起回退一点,找到孩子合适的心理临界点,让孩子在这个合适的临界点上适应了,再适当地把孩子往前推一推,孩子就更能适应和克服恐惧。

孩子们确实如老师预料的一样,第一天上幼儿园时都显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我家孩子不停地问我:“妈妈,你不会离开吧?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儿。”在我再三向他保证不会离开时,他才安心地跟我一起进入教室,第一天的时候,甚至眼睛一直盯在我身上,生怕我中途离开。

一个星期的适应期过后,孩子已经可以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第二周没有家长的陪同,孩子们也能很快地融入到集体中去了,极少再有哭闹的情况。

看,孩子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不行,只是因为太多的时候我们过于焦虑或者过于拔苗助长,忙着代替孩子做决定,没有给孩子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适应当前的困难,也没有时间去找到那个合适的“临界点”。

孩子上幼儿园哭闹如何调整(孩子刚上幼儿园哭闹咋办)(5)

03、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临界点?

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活泼、外向、善于冒险的孩子,更容易克服恐惧,调整好自己的心理临界点,而内向、含蓄、保守的孩子,则不容易去克服恐惧,那么他的心理临界点会更低一些。那么我们作为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临界点呢?

  • l 允许孩子在“前进”中“后退”

之前我在公园看到一个爸爸,非逼着一个男孩坐海盗船,虽然公园里的海盗船是那种小型的,但对于没坐过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后来孩子害怕不愿意上去,爸爸就说孩子“胆小、不像男子汉”,逼孩子上去了,结果孩子上去之后在中途大哭,工作人员不得不被迫停止了海盗船。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遇到恐惧事物的时候说“有什么好怕的”,其实这正是逼着孩子强行推过临界点,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坐海盗船这件事从此成了这个孩子的恶梦,他再也不愿意面对这个困难,也不愿意克服心里的恐惧了。

这样被强行推过临界点的孩子,要么“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要么就是情绪彻底失控,用哭闹来激起父母的愤怒情绪。但无论过程怎样,结果就是以后再也不想做这件事了。

我们可以在孩子感到恐惧和焦虑的时候,先让孩子退回去缓和一下,短暂的安全和休息之后,孩子会更有力量去面对眼前的困难和焦虑,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能耐心地陪着孩子去共同面对度过的困境,孩子就会更有勇气面对困难。

孩子上幼儿园哭闹如何调整(孩子刚上幼儿园哭闹咋办)(6)

  • l 懂得正确运用“停走停”游戏

什么是“停走停”游戏呢?《游戏力》一书的作者劳伦斯·科恩在书中分享过一个小故事。

他的女儿艾玛小时候很害怕剪指甲,这个时候强行让她剪只会增加她的抵抗情绪,她会用不停乱动来表达自己的反抗,害的大人不敢下手。

于是劳伦斯·科恩想了一个办法,就采用“停走停”的游戏。比如他拿着指甲刀,站在离她3米远的地方,有人说“走”,他才可以继续走(如果艾玛不说走,那么他有权利自己说)。就这样,他非常缓慢地走向她,只要她喊“停”,爸爸就立刻停下。等到孩子接受一点之后,由孩子继续说走,或者爸爸说走。

爸爸这样缓慢地向她靠近,让她在临界点上有足够的时间面对恐惧,而恐惧也在她的可控范围内。最后,艾玛的指甲剪完,完全没有以前的对抗或挫败感。“她说停我就停”的环节,让她信任爸爸绝不会伤害她,或者做违背她意愿的事情;而爸爸每次停下后又会向前走,则让她明白“爸爸不会放弃努力”。

孩子上幼儿园哭闹如何调整(孩子刚上幼儿园哭闹咋办)(7)

  • l 允许孩子表达内心的恐惧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说害怕,就会嘲笑孩子,尤其是男孩,大多数父母都觉得男孩就应该勇敢、坚强、无所畏惧,但其实每个人都有害怕的时候,人在紧张时,本能就是逃跑(逃避)或者紧绷起来(咬紧牙关),而要让孩子学习直面感受,就必须允许孩子表达内心的恐惧。

当孩子表达内心恐惧的时候,我们这时候不能做两件事:

一是不鼓励孩子逃避:

比如有的家长会说“你要是害怕就算了,咱们下次再来”,那么这样就相当于告诉孩子,遇到困难你可以不去面对,你可以逃避,那么孩子形成这种心理状态,再遇到困难就只想着我不面对就好,下次再说,那么下次如果还是害怕呢?下下次?下下下次?

二是不把孩子推向情绪失控状态: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害怕,就会用羞辱的方式来“激励”孩子:“你看看你那怂样,还男孩呢,你干脆当个女孩算了。”这样的话说出来非常伤孩子的自尊心,有可能孩子从此就会变得自卑,更加不愿意面对,甚至等下次再面对眼前的困境,孩子不自觉地就会脑海里出现你曾经羞辱过他的画面,从而更加促使他去逃避困难。

我相信很多家长小时候都有过这样被强行推过临界点的经历,所以不要把这种被迫坚强的难过情绪再强加给孩子,我们可以握住孩子的手,对他说:“我能感觉到你有点担心和害怕。是啊,这是挺可怕的。我会一直握着你的手,等到你准备好了,我们再一起过去。”

孩子上幼儿园哭闹如何调整(孩子刚上幼儿园哭闹咋办)(8)

我们希望孩子在身体方面健康并安全,我们也希望孩子在内心拥有强大的安全感。孩子内在的安全感在被爱的感受中诞生,在恐惧面前经历考验。站在临界点上,既不逃避,也没有崩溃,直面内心的真实感受,才是内化并巩固安全感的重要方式。

崇尚科学养育的职场妈妈,用温暖的文字讲述育儿道理,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Doris妈妈说育儿,共同探讨育儿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