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晚年避世 三百年来一大师

1925年,清华大学准备筹建国学研究院,最先聘请的大师有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但章太炎与王国维、梁启超素有瓜葛,不仅拒聘不就,还当场把聘书摔到地上并踩了几脚。

陈寅恪晚年避世 三百年来一大师(1)

陈寅恪是什么人?竟然能让如此重量级的大师推荐呢?

陈寅恪,祖父陈宝箴官拜湖南巡抚,陈宝箴乃是支持戊戌变法的开明巡抚。父亲陈三立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也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陈寅恪从小就遍览群书,涉猎极广,曾留学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多个国家,精通十多门外语,一向眼高于顶的傅斯年对他甚是推崇,声称:“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陈寅恪晚年避世 三百年来一大师(2)

那么这样一位大师,为什么连一个小小的文凭都没有呢?陈寅恪的解释是这样的:“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具体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知识了。”可见,陈寅恪追求的是广博的学问,而不是一张单薄的文凭。这不光在当时,即使是现在,也是特立独行的。

陈寅恪涉猎极广,遍及历史、文学、宗教、民俗、语种、服饰、饮食、建筑等等十多个领域,且任何一个领域都足以让相关的教授汗颜,他曾声称:“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因此,每到上课的时候,不光是学生没有逃课的,连很多教授也都来听课,如吴宓、冯友兰、朱自清等等,陈寅恪也因此也被誉为“教授的教授”、“大师的大师”

有一次,讲到唐朝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竟把葡萄酒的原产地、如何传入中国,以及在中国如何发展都讲得头头是道,各种年代、数据分毫不差,让学生和教授们大呼过瘾。

陈寅恪晚年避世 三百年来一大师(3)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北京危在旦夕。这个时候的陈寅恪,因用眼过度,右眼视网膜脱落,医生劝他赶紧做手术。但做完手术要休养很长时间,陈寅恪为了避免落入日寇的魔爪,毅然放弃了手术,最终导致右眼失明,左眼也视力低下。

除了视力受损,在逃亡的途中,陈寅恪多年来收集的图书资料也毁于战火。相比视力,这些图书资料简直就是他的生命!

然而,陈寅恪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凭着惊人的记忆力,更凭着惊人的毅力,在几乎没有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完成了两部不朽的学术著作:《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有一次,因缺医少药,陈寅恪病入膏肓。邓广铭去看他,陈寅恪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说:“我快不行了,但我现在还不能死,写不完这两本书,我绝不能死。”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陈寅恪竟然真的好了。或许是他真的感动了上天,让他把那两本书写完。

后来,陈寅恪说:“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

到了1944年底,陈寅恪的左眼也失明了。牛津大学曾邀请他赴英讲学,并顺便医治他的眼睛,可惜因为种种原因,终究没能成行。一代不世出的国学大师,就这样永远失明了。

后来很多人回忆说,陈寅恪未失明时,讲课讲到精彩的地方,会深深地闭上眼睛,回味好久才睁开,而等他失明后,他的眼睛就再也没有闭过,总是睁得大大的,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却像是一切尽在眼中。

陈寅恪对讲课极为看重,有一次,因日寇扫荡,陈寅恪的课也被迫停掉了。但有一天,一个学生胡守为来到他家,想听他的课。当时陈寅恪正在工作,得知后,马上起身到里屋换上干净衣服,极其郑重地给唯一的学生讲起了课。后来担任中山大学教授的胡守为感慨地说:“这件事对我的教育很深,这就是为人师表啊!”

1948年,北京物价飞涨,陈寅恪的工资已不足以支付家庭开销。时任北大校长的胡适听说后,要送给他一笔钱,但陈寅恪坚决不要。胡适最后提出用这些钱来买他的书,这才答应了。拉书那天,陈寅恪坐在椅子里,久久不语。在他心中,书就是生命,但如果让他不劳而获,却比要他的命还让他受不了。或许,这就是那一代读书人的风骨。

陈寅恪晚年避世 三百年来一大师(4)

陈寅恪的夫人名叫唐筼,是清朝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两人的相识,还有一段很传奇的故事。

1928年,陈寅恪跟清华校友郝更生聊天,郝更生素知陈寅恪学问渊博,就问他“南注生”是什么人。陈寅恪说,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别号,又问郝更生在哪里看到的。郝更生说是自己的女友的一位朋友,有一幅字,是她爷爷留给她的,署名“南注生”。

陈寅恪对这幅字很有兴趣,就让郝更生帮忙联系,亲自去看看。因此,陈寅恪与唐筼因这幅字而结缘,并最终喜结连理。

陈寅恪与唐筼相濡以沫,携手度过了艰难的一生,在1955年的结婚纪念日上,陈寅恪专门写诗道:“同梦葱葱廿八秋,也同欢乐也同愁。”唐筼和道:“甘苦年年庆此秋,也无惆怅更无愁。”其恩爱之情,皆诉诸笔端。

陈寅恪对妻子极为敬重,经常对女儿说:“我们家里头,你可以不尊重我,但是不能不尊重你们的母亲。”

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因各种原因加上疾病困扰逝世。45天后,唐筼也追随而去。临终前,她对女儿说:“你们父亲的事已经料理完了,我也该去了。”

因当时的特殊环境,陈寅恪的墓地一直没有得到保护,直到2003年,才跟妻子唐筼合葬于庐山植物园。墓前,有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十个字: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这十个字,是陈寅恪送给王国维的,也是他自己一生的写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