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后各方面的发展成就(澳门回归背景意义简介澳门回归的过程是怎样的)

澳门回归后各方面的发展成就(澳门回归背景意义简介澳门回归的过程是怎样的)(1)

澳门名称的由来

“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它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所以称“澳门”。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因此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着于《明史》。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澳门这个名字源于妈祖,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从当时明朝广东地方政府取得澳门居住权,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欧洲人。当时葡萄牙人从妈祖阁(妈阁庙)附近登陆,向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因在妈阁庙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妈阁葡萄牙语的译音),大陆多拼写为Macao。”

  历史背景:

  1.早期租地

  早在明朝,葡萄牙人已开始在澳门进行贸易和修建洋房居住。

  1583年,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在未经明朝政府同意下,自行成立澳门议事会进行葡萄牙社区的自治管理,但葡萄牙仍每年付白银予明政府与其后的清政府为地租。

  由于澳门有葡萄牙人聚居和日本倭寇的活动,明朝于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香山知县蔡善继以《条议制澳十则》加强对澳门的管治。1614年,朝廷接纳两广总督张鸣冈的上书,加强澳门的军事防范。

  2.变相强占

  1616年,葡萄牙任命卡洛告为澳门总督(简称:澳督),但并没有到任。

  1623年,葡萄牙任命马士加路也为澳督,并正式到澳门就职。最初只负责澳门防务,澳督官邸亦设于大炮台。

  1749年(乾隆十四年),清政府颁布《澳夷善后事宜条议》以完善对在澳外国人的法律,并将其葡文石碑竖立于议事亭。

  1783年4月4日葡萄牙海事暨海外部部长以葡萄牙女王名义发布《王室制诰》后,议事会逐渐失去大部分权力,作为葡萄牙国家代表的澳门总督的权力则不断扩充膨胀。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后,葡萄牙派代表与清朝钦差大臣爱新觉罗·耆英谈判,要求豁免地租银,并由葡萄牙军队驻防澳门半岛。清政府断然拒绝葡萄牙的要求,但维持已给予葡萄牙的各样优待。

  及至1845年11月20日,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单方面宣布澳门为自由港,除容许外国商船停泊进行贸易活动外,更拒绝向清朝政府缴纳地租银。

  1846年4月澳督亚马留上任后,随即推行一系列殖民统治政策。

  1846年5月,亚马留单方面宣布对澳门华籍居民征收地租、人头税和不动产税,把只对葡萄牙居民实行的统治权,扩大到华籍居民。亚马留之举引起驻澳的清朝官员的严重抗议与交涉。

  从1849年开始,亚马留将清朝官员赶出澳门和捣毁清朝海关,并停止向清政府缴纳地租银。亚马留的举动,进一步激起了华籍居民的民愤。亚马留在同年8月22日被刺杀身亡。

  3.条约定案

  1862年葡萄牙曾与清政府草签《中葡和好贸易条约》,欲将澳门地区转为葡萄牙之属地,但被发现而告终。

  直至1886年(光绪12年),葡萄牙与英国代表藉鸦片缉私征税的合作与清政府谈判。

  1887年,清政府与葡萄牙先后签订了《中葡里斯本草约》、《和好通商条约》,条约列明:“由中国坚准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国治理他处无异”。

  为避免主权彻底丧失,清政府保留了将澳门让与他国的权利,葡萄牙若想将澳门让与他国,必须经过中国同意。

  澳门回归意义:从1849年中国丧失在澳门的实际主权,到1999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历史走过了整整150年。澳门的回归在世界范围内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澳门回归祖国在亚洲解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1553年葡萄牙入居澳门,到葡人获得统治权,再到现在已近500年。如今中国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不仅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的结束,而且最终结束了白人在亚洲统治的历史。

  为了使澳门早日回到祖国怀抱,中国历届政府曾作出过各种努力。但只有在今天,中国一发出收回的声音,葡萄牙政府即顺应了潮流,这足以说明现在中国的强大。

  而且中国在解决澳门这个历史遗留的问题上,又表现出了体谅和现实态度,将在本世纪内收回澳门的具体时间,放到了本世纪最后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充分反映出一种宽宏的气度。

  其次,澳门回归祖国奠定了中葡两国关系发展的新基础。中葡联合声明妥善地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澳门问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为葡萄牙同亚洲国家,特别是同中国的关系开辟了前景。

  中葡联合声明既重视中国对澳门的主权,也尊重葡方的利益,是相互理解和友谊的典范,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历史性文献。

  中葡两国的友好合作是澳门顺利回归的保证,而将来澳门回归后,两国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澳门也将成为中葡两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纽带。

  另外,澳门回归祖国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国家统一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在客观地分析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之后得出的正确结论。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圆满解决,充份显示了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实现中国统一大业指导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一国两制”方针将能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民族的全面振兴。

澳门回归后各方面的发展成就(澳门回归背景意义简介澳门回归的过程是怎样的)(2)

1630年澳门议事会会议纪要

中葡谈判

1986年5月20日,中国与葡萄牙政府正式发布新闻公报,宣布6月30日在北京展开澳门问题的谈判,解决澳门问题。到6月,中国代表团由周南率领欢迎葡萄牙代表团,并在欢迎词指出:“中葡两国就澳门问题的谈判,将是伙伴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对手之间的关系。”自此,中葡两国正式就澳门问题举行会谈。

四轮会谈全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分别举行于:

第一轮会谈于1986年6月30日-7月1日。会谈开始时,中国代表已建议会谈总议程:1.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的有关问题;2.中国对澳门行使主权后的安排;3.过渡时期的安排。葡萄牙代表同意中国代表提出之总议程并按之讨论。其次,中国代表提交了《中葡联合声明》草案的中、葡、英文版本,并对此作出简要的说明解释。

第二轮会谈于1986年9月9日-10日。会谈时,中国代表提交《中葡联合声明》的附件,并作出相关说明。葡萄牙代表团表示需要对全部文件进行深入研究后,才能作出全面的评论,故提议在第三轮会谈上才作出全面评论。最后,双方就第三轮会谈的时间、第三轮会谈后成立工作小组的时间和中国代表团长周南在11月访问葡萄牙之新闻公报细节等进行了磋商,取得了广泛的一致。

第三轮会谈于1986年10月21日-22日。葡萄牙代表终于评论首两轮会谈中国代表团所提交的文件,并将中国的意见分为“同意、接受的”、“需要作出适当修改和补充的”和“需要进一步弄清一些概念的确切内容和含义后才能做出评论的”。中国代表随即赞许葡萄牙代表的积极回应,并就葡萄牙代表所提及的一些拟修改的问题进行磋商。会谈当中,葡萄牙代表更主动提议将部分重要的、实质性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周南访问葡萄牙时,才与葡萄牙总统和总理磋商。但周南表示:“不能将我的访问视为一轮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也不能以我的访问来代替关于澳门问题的正式会谈。我在与贵国领导人的会晤中,如谈到澳门问题,也只能是我们在谈判中遇到的重要的、悬而未决的问题,而不是把所有的问题留到访葡时才解决。”其后,双方就设立工作小组的细节进行具体讨论和将所提出的全部协议文件草案。最后,双方同意工作小组在周南访问葡萄牙后便开始工作。

三轮会谈,中葡双方讨论比较顺利。但在周南访问葡萄牙时,葡萄牙政府就交还澳门的日期上改变原本的立场,并将此日期要延至下世纪初。结果,周南在会晤葡萄牙总统后,取消了原定的参观访问计划。其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1986年12月31日郑重声明:“在2000年前收回澳门是中国政府和包括澳门同胞在内的十亿中国人民的不可动摇的坚定立场和强烈愿望,任何超越2000年后交回澳门的主张,都是不能接受的。”1987年1月6日,葡萄牙国务会议经过4个多小时的讨论后,原则上同意1999年将澳门治权交还中国。中葡两国在解决了此争议后,1987年3月18日开始第四轮的会谈。

第四轮会谈于1987年3月18日-23日。正式签署《中葡联合声明》之北京人民大会堂第四轮会谈中,中葡双方代表团共同表示不希望再遇到重大障碍,并期望是次会谈为澳门问题之最后一次谈判回合。由于双方的诚意,即使在澳门葡裔人士拥有双重国籍和保护澳门的葡萄牙文化特色仍有分歧,但都给双方尊重态度和相互让步解决了。最终,中方容许澳门葡裔澳门人士自行选择国籍(即中国籍或维持葡萄牙国籍),而中方亦尊重澳门的葡萄牙文化特色。经过四轮会谈后,双方联合发表新闻公报,宣布两国已就澳门问题达成协议,并将于3月26日在北京举行草签联合声明的仪式,仪式由两国的政府代表团团长进行草签。

澳门回归后各方面的发展成就(澳门回归背景意义简介澳门回归的过程是怎样的)(3)

澳门交接

签署声明

1987年4月13日,中国总理和葡萄牙总理分别代表中葡两国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正式签署《中葡联合声明》。1987年,中葡两国各在各自政府内取得《中葡联合声明》的批准。中葡两国政府终于在1988年1月15日互换批准书,《中葡联合声明》正式生效 。

区旗

澳门回归后各方面的发展成就(澳门回归背景意义简介澳门回归的过程是怎样的)(4)

澳门区旗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为五星莲花绿旗。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其长和宽之比为3:2。五颗呈弧形排列的五角星,象征着国家的统一,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含苞待放的莲花是澳门居民喜爱的花种,既与澳门古称“莲岛”,旧称的“莲花地”、“莲花茎”、“莲峰山”相关,又寓意澳门将来的兴旺发展;三片花瓣表示澳门由澳门半岛和氹仔、路环两附属岛屿组成;大桥、海水反映着澳门自然环境的特点。底色象征着和平与安宁,寓意澳门四周是中国的领海。

区徽

澳门回归后各方面的发展成就(澳门回归背景意义简介澳门回归的过程是怎样的)(5)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上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以绿为底色。区徽中间是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周围以中文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下为澳门的葡文名“MACAU”。区徽图案的含义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相同。

风景名胜

澳门历史城区是一片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其间以相邻的广场和街道连接而成,包括22座建筑及8个广场前地。澳门历史城区于2005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vi)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澳门世界遗产:妈阁庙、港务局大楼、亚婆井前地、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前地、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大楼、圣奥斯定教堂、民政总署大楼、议事亭前地、三街会馆 (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 (主教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教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教坟场、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
  • 博物馆及展览厅:澳门博物馆、澳门海事博物馆、澳门葡萄酒博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澳门科学馆、玫瑰堂生物宝库、圣若瑟院珍藏馆、天主教艺术博物馆、澳门国父纪念馆、澳门林则徐纪念馆、澳门消防博物馆等
  • 教堂:大三巴牌坊、大堂(主教座堂)、圣母雪地殿圣堂、主教山小堂、路环圣方济各圣堂、圣弥额尔小堂、嘉模圣母堂、花地玛圣母堂、九澳七苦圣母小堂、马礼逊教堂、圣安多尼教堂、圣奥斯定教堂、玫瑰堂、望厦圣方济各小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圣老楞佐教堂、望德圣母堂
  • 庙宇:妈阁庙、观音堂、莲峯庙、莲溪庙、菩提禅院、谭公庙、关帝庙 (三街会馆)、哪吒庙
  • 公园:白鸽巢公园 (贾梅士花园)、何贤公园(香山公园)、宋玉生公园、艺园、二龙喉公园、螺丝山公园、卢廉若公园、南湾花园 (加思栏花园)、纪念孙中山市政公园、得胜花园、华士古达嘉马公园、望厦山公园、氹仔市政公园 (嘉模公园)、花城公园、石排湾郊野公园、路环山顶公园和妈祖像、黑沙水库郊野公园
  • 炮台:大炮台、望厦炮台、加思栏炮台、东望洋炮台(包括圣母雪地殿圣堂及灯塔)
  • 其他景点:澳门大熊猫馆、澳门旅游塔会展娱乐中心、澳门渔人码头、妈祖文化村、关闸、金莲花广场、观音莲花苑、华士古达嘉玛纪念像、冼星海纪念铜像、澳门档案馆、伊斯兰清真寺及坟场

澳门回归后各方面的发展成就(澳门回归背景意义简介澳门回归的过程是怎样的)(6)

澳门回归后各方面的发展成就(澳门回归背景意义简介澳门回归的过程是怎样的)(7)

澳门的官方货币单位是澳门币(PATACA)。

澳门回归后各方面的发展成就(澳门回归背景意义简介澳门回归的过程是怎样的)(8)

澳门回归后各方面的发展成就(澳门回归背景意义简介澳门回归的过程是怎样的)(9)

澳门币

澳门币(13张)

有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及1000元六种;硬币有1毫、2毫、5毫、1元、2元和5元六种。发钞银行两个:大西洋银行和中国银行。澳门并无任何外汇管制。在澳门售卖的商品和所提供的服务收费一律以澳门币计算,但也可使用港币或其他流通货币。至今,澳门币还被当地人称作“葡币”。

澳门交接

1999年12月20日零时,在中葡两国元首见证下,第127任澳门总督韦奇立和第1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于澳门新口岸交接仪式会场场内交接澳门政权。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门群众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部队进驻澳门;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实行“一国两制” 。

2015年12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自2015年12月20日起施行。1999年12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同时废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