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华侨有多少:福建福清市一侨厝

福清华侨有多少:福建福清市一侨厝(1)

原乾昌当铺建筑外貌,现岸兜村诚信文化馆。 郑松波 摄

中国侨网福建福清5月20日电 (郑松波)在福建省福清市江镜镇岸兜村,有一座由昔日乾昌当铺化身成的岸兜村诚信文化馆,流传着当地华侨的诚信故事。

这座乾昌当铺建筑虽以福建传统民居为本,但融合了不少伊斯兰建筑元素,且为伊斯兰建筑中的印尼风格:大门两侧门窗皆为尖拱洞形,一楼、二楼两侧门窗也多如此。建筑内雕梁画栋,木制构件精细美观,与钢筋窗户、水泥柱、瓷砖等现代建材相得益彰,呈现出侨厝的独特风格。

它的主人是福清籍印尼富商陈惟纲。1892年,陈惟纲生于岸兜村。清末,还是少年的他,随村里人到印尼谋生。他从苦力做起,省吃俭用,后来开了家“土库陈”商号。靠着诚信经营,生意越做越大,拓展到黄金业、手表业,在南洋一带颇有名气,累积了巨额财富。

福清华侨有多少:福建福清市一侨厝(2)

原乾昌当铺建筑内一角。 郑松波 摄

1925年,陈惟纲携巨资回乡,在家乡投资开办当铺,为此盖起了两落六扇大宅。见当地盛产花生,但多用土法榨制,出油量低,他又从国外运来了新式榨油机,办起了新式油坊。靠着诚实守信,当铺与油坊生意兴隆。

不久,他在两落六扇大厝内开了一家钱庄,取名“乾昌”。钱庄与当铺不断做大,还开始发行自己的银票,取名“乾昌猫仔票”。

1938年,乾昌当铺突遭大火,所有当物毁于一旦。远在印尼的陈惟纲得知此事,立即叫当铺“以一还一,除本赔息,兑换所有当物”。同时,收回之前发放的“猫仔票”私银票,让客户全部兑换成银元,维护了自己的信誉和客户的利益。

大火过后,陈惟纲在废墟上投入4万银元,从新加坡进口优质钢筋、水泥,盖起了福清全县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新式大楼,在传统的中式古建筑中融入了高厅窄窗的印尼伊斯兰风格。

陈惟纲重信践诺的商道,先是成为岸兜村、后成为整个江镜镇的行商守则。据不完全统计,江镜人目前在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千余座城市经商,与当地人合作共赢。

陈惟纲的后人陈孟兵修缮了乾昌当铺旧址,并将其捐献出来,作为岸兜诚信文化馆。该馆于2017年10月开始筹建,2019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

馆内最大程度保留了原乾昌当铺建筑原貌,精心布置各个展室,全方位展示了岸兜村村史村情村貌、农耕器物、乡村规划愿景、家谱族谱、家规家训、乡贤故事、三代华侨史、书画作品等。(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