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弹子石洪崖洞(寻找记忆中的过河船)

一声嘶哑的“口哨”,上客;再一声,起锚、发动;第三声,伴随着柴油机的轰鸣,船尾卷起一股翻腾的水流,掉头向着对岸缓缓地驶去……这是40多年前,重庆轮渡码头每天都在发生的场景,如今却已成老重庆人心头的一抹回忆,回忆的名字,叫做“过河船”,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重庆弹子石洪崖洞?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重庆弹子石洪崖洞(寻找记忆中的过河船)

重庆弹子石洪崖洞

一声嘶哑的“口哨”,上客;再一声,起锚、发动;第三声,伴随着柴油机的轰鸣,船尾卷起一股翻腾的水流,掉头向着对岸缓缓地驶去……这是40多年前,重庆轮渡码头每天都在发生的场景,如今却已成老重庆人心头的一抹回忆,回忆的名字,叫做“过河船”。

游客在船上自拍留念

半个多世纪以来,“过河船”是重庆人同“柴米油盐”一般的必需品。每一次进城、回家、上学、上班,都伴随着过江渡口的口哨声。随着一座座跨江大桥的建成,繁忙而缓慢的渡口慢慢地远离了人们的视线,甚至新一辈人,只知有桥、不知有轮渡。

一切似乎都遵循着“轮回”的规律。近年来,重庆城市旅游异军突起,“轮渡”作为“最重庆”的标志,借着旅游的东风似乎看到了新生的曙光。1月12日,最经典的轮渡线路朝天门-弹子石恢复开航,重新进入大家的视线。但也许,穿过江心的已不是船,而是这座城市的丝丝情怀。

游客在船上远眺

记忆

朝天门交运二码头的渡口趸船上,售票员接过10元钱,递给老莫两张花花绿绿的门票,门票上印着半个多世纪前,朝天门码头迎来送往的场景,土黄色的美术字写着“重庆轮渡老码头”的字样,一行“山水风情之旅”的标注,清晰地讲出了轮渡在今天的定位。

老莫已经67岁,前一天,他在新闻中听说“朝天门-弹子石”轮渡航线开通,一下打开了记忆匣子。第二天,他便带着老伴,找到了年轻时曾无数次往返的轮渡码头。

老莫和老伴在船上自拍想要留下纪念

“我算不得和轮渡最有感情的一拨人。”老莫说,自己住在沙坪坝,和老江北、老渝中、老弹子石指着过河航线生活的居民比起来,他算不得常客。但堂哥住在弹子石,两兄弟感情很好,他几乎每周都要到弹子石看哥哥,一来二去,也就在这条线路上坐出了感情。

星期一,是工作日,和老莫一样有闲的并不是多数,趸船上只有稀稀落落几名乘客。但老莫口中的老故事,却勾起了船长李先春的话匣子。

李先春是过河轮渡的船长之一,拿他自己的话说他生在一个“轮渡世家”,父亲曾是船上的机修工人,家里父辈和兄弟姊妹一共有7人在客轮公司工作,他自己已和“过河船”打了半辈子交道。

“以前这里可不是门可罗雀的样子。”李先春说,20多年前朝天门通往弹子石的轮渡,高峰期每一班要装几百人,仅上、下客,就各需要半个小时时间。客人们经常在船上挤作一团,拥挤程度一点不比现在最火热的轨道线路逊色。

“过河船还是小孩们的乐园。”今年38岁的李小姐带着8岁的儿子,也来凑了热闹。

李小姐是在弹子石土生土长的老重庆,小时候,她最盼望的事情,就是跟着母亲坐轮渡过河去解放碑。一路上,她可以踏着石板路一路跑跳。在码头上,母亲经常会特许她买两块凉拌藕片或糍粑块什么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对她无疑是最大的诱惑。

“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好了,却很难获得这种最简单的快乐。”

游客下船

斜江

说起轮渡,重庆文史专家肖能铸性质盎然,上世纪80年代,是重庆轮渡最辉煌的时候。重庆仅过江航线就有达19条,通达主城各区及沿江一些乡镇。根据客轮公司的数据,每天轮渡从早上5点多就开航,几分钟一班。直到晚上10点,最后一班轮渡才收航。平均每天的乘客量超过10万人次。

游客排队上船

“遇到发大水,起大雾,很多单位都要歇菜。”肖能铸回忆说,自他有记忆以来,轮渡几乎是重庆城的交通命脉之一。轮渡停航,就意味着有学生不能到校上课,职工不能准时上班。

那时的轮渡,就好比公交车线路,唯一的区别就是“两点一线”,通常“过河船”不设中间经停的站点。

“朝天门的趸船码头,还是一个异类。”肖能铸说,储奇门的过河到哪、望龙门又能到哪,是那是重庆人必须知道的常识。但每个水码头,都只有一个目的地,唯独朝天门例外。在朝天门码头,有着到野猫溪和弹子石两条线路,野猫溪叫“横江”、弹子石叫“斜江”。乘船时,船票上会标明,却没有人专门引导,坐错船的大有人在。

轮渡的辉煌从上世纪90年代起便走了下坡路。一座座跨江大桥的修建,让轮渡越来越显得“多余”,甚至空载往返,找不回油钱。到2010年,过江轮渡仅剩4艘,航线已萎缩为朝天门至野猫溪、江北嘴和磁器口至桂花园这两条,后来,甚至只剩下一艘轮渡。

“轮渡作为交通工具,注定将留在大家的记忆中。”肖能铸回忆,70年代他送了侄女一个口哨,在乘坐轮渡时,侄女调皮吹了一声,结果大家误以为是上船的哨声,趸船上所人都提前上了船,却因为迟迟未开船,和船长大吵了一架。“侄女那时6岁,今年已经40多岁,这个故事,家里说了几十年。”

重生

“它是最经典、最重庆的线路之一。”市客轮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朝天门到弹子石的线路,是1938年客轮公司成立以来便开通的航线之一,至今已经80多年了,承载了很多重庆市民的回忆和感情。

大约在2011年左右,因种种原因,该航线停航,仅保留了朝天门到野猫溪的航线。但随着近年来弹子石老街开街,南滨路该路段旅游资源日渐丰富等原因,加上受长江航道疏浚施工影响。1月12日起,朝天门至弹子石码头轮渡航线已正式恢复开航,往返轮渡均经停江北嘴码头再至目的地,每天往返10班轮渡。

轮渡靠岸

轮渡靠岸

“作为旅游线路,轮渡或许能找到新的存在方式。”该负责人说,在江心看两江四岸的景致,用最重庆的方式出行,说不定会是下一波旅行潮流。今年春节长假,重庆将会迎来一波旅游高峰,轮渡日载客量,也许会突破10000人次。就在本月内,朝天门至大竹林的轮渡航线也将开通。

轮渡,或许真会用不一样的方式,重生!

重庆晚报慢新闻全国爆料热线:(023)966988

——END——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 记者 彭光瑞 文/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