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人生皆苦(南怀瑾先生小学肆业)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普遍认为,文化程度高的人,不仅与他(她)的学历有关,而且还给人留下学识渊博、有涵养的良好印象,认为他们的一生将会不平凡。

反之,如果一个人文化程度不高,就会被人们认为他(她)的一生注定平淡无奇。

当然了,这只是以偏概全的想法,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是这样的,而对于南怀瑾先生来说,他却是打破了这种观念。

南怀瑾人生皆苦(南怀瑾先生小学肆业)(1)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他在小学毕业考试中全班倒数第一,只得到肄业证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的一生也就这样了,可是他不愿这样虚度年华,后来一心习武、参禅、研究文化,成为了著名的国学大师,让我们见证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小学肆业、一心习武

13岁,对于南怀瑾先生来说,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在13岁时,南怀瑾先生以全班倒数第一的成绩,未能小学毕业,只得到了肄业证书,对于其他人而言,他这辈子,只能碌碌无为,过着平凡的日子。

为此,他的父亲为了他以后着想,便想着为他谋求一门手艺,好让他以后靠此为生。

而南怀瑾先生不愿接受父亲的建议,更不想去学木雕或去商店做学徒,而是选择在家自修,此时的父亲,看到他这样,也没有多说什么,只得随他。

后来,在自修的时候,亲人发现,南怀瑾先生还喜爱武术,常常一个人在那里琢磨和练习,为了让他更好地学习,亲人为他请来了一位老师,名叫叶公恕。

南怀瑾人生皆苦(南怀瑾先生小学肆业)(2)

当时的叶公恕可是名声在外,有着”博古通今“的美誉,正是在他的教导下,南怀瑾先生不仅用心的学习文化,而且还勤练武术。

可是,亲人只想让他好好学习文化,并不想让他在武术上面发展,更不想让他以后靠武术生活。

但是,这只是亲人的一厢情愿,南怀瑾先生却一心习武,以至于到了1935年,17岁的南怀瑾和表姐王翠凤结婚后,便独自一人出去游历,拜访名师,只是为了习武,想让自己的武艺再上一层楼。

得遇恩师、习武参禅

可是,在一番游历后,他也遇到了许多武术大师,并得到了他们的悉心指导,让自己的武艺超群,为此还在国术比赛中夺得了冠军。

南怀瑾人生皆苦(南怀瑾先生小学肆业)(3)

按理说,他应该高兴,毕竟自己的梦想已经实现了,可是他却高兴不起来,反而有所迷失,一直在内心思考,他学武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强身健体,又或者是为了与人切磋。

此时的他开始反思,这条道路是继续走下去还是放弃,直到遇到一个人,让他明白了此后的路该如何去走。

在1943年,南怀瑾先生遇到了袁焕仙,两人经过交流,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感,通过恩师的指点,他才知道,自己之前所追求的,都是虚妄,可谓是一场空,唯有灵魂的解脱,才是他此生最大的追求。

随后,他开始跟随袁焕仙一起修行,并得到了他的指点,让他真正地领悟到了佛法的智慧,后来,他选择闭关3年,开始体会佛学文化的真谛。

著书立说、传播文化

圆满闭关后,南怀瑾先生不仅习武、参禅,而且还一心研究传统文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

南怀瑾人生皆苦(南怀瑾先生小学肆业)(4)

在1955年,他曾出版了《禅海蠡测》一书,本以为会取得不错的成就,可惜的是,他一本也没有卖出去。

虽然有所失望,尽管当时的他生活艰难,可是,他没有放弃,仍然一边执笔写书,一边抱着幼子,在这种情况下,写成了《楞严大义今释》、《楞伽大义今释》两本力作。

可是,结果还是和以前一样,但是他还是保持初心,认为这些都不是事。

直到后来他认识了杨管北(杜月笙的门生)、张其昀(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等人,让他的人生开始了改变。

此后,经过他们的推荐,让南怀瑾先生的名气大噪,成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人,后来,南怀瑾先生,更是著书立说,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 、《老子他说》等三十多种著作。

同时,他不仅亲自讲解,而且还培养了众多弟子,可谓是一生都致力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成为了著名的国学大师。

到了2012年9月29日,南怀瑾先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南怀瑾人生皆苦(南怀瑾先生小学肆业)(5)

纵观南怀瑾先生的一生,他淡泊名利、精研儒、释、道三家文化,可谓是学识渊博,被学术界认为“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虽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可是他却在临终前,留下了8个字“一无所长、一无是处”,这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从这8个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南怀瑾先生的虚怀若谷,还有那颗不变的初心,同时,也让我们见证了他那不平凡的一段人生历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