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为何天马行空(毛泽东诗词为何天马行空)

建国后,毛泽东战争年代写的诗词,开始公开发表在《诗刊》和《人民日报》上。那些诞生在戎马倥偬年月的诗词,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让中国人民所知,让世界所知。

毛泽东诗词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体现了毛泽东一以贯之的思想脉络,也表现出毛泽东深厚的唐诗宋词功底,更表现出毛泽东作为一个诗人的恣意汪洋和大江东去,当然,还有一些春花秋月。

“天”作为一个宏大独立的概念,作为一个自然和人内心最容易感应的概念,是毛泽东诗词里出现很多的一个字。老子的以天地为刍狗这样的思想,在毛泽东诗词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毛泽东的青年时代,虽然挥斥方遒,但是天这个概念在他的诗词里,还是自然的天,还是寄托个人喜怒哀乐的天,还是个人顺应天意的天。现在出版的毛泽东诗词,第一首是1915年写的悼念亡友的《挽易昌陶》。最后一句是“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这里的天和江连接在一起,怀念朋友的惆怅情感,寄托在一泓江水里。青年毛泽东是一个注重个人情感的毛泽东,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毛泽东,天作为多愁善感的载体,出现在毛泽东的诗词里。

1918年,毛泽东送青年时代的朋友罗章龙去日本留学,此时告别友人的感情也和天空交织在一起。“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给朋友送行,没有任何理由,就会无端生出一天的忧愁。好在青年毛泽东是很会解除个人忧愁的,东风吹来,忧愁抛却万里之外。这就是毛泽东大起大落的奔放性格,在青年时代诗词里的表现。

作为自然的天,在毛泽东早年的诗词里,一般都和离愁相联系。既有柳永那样的凄清,又有李煜那样的愁绪。离开新婚妻子杨开慧,毛泽东的愁苦之状就在诗词里有所表达。《虞美人.枕上》里面有这样两句:“夜色天长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读起来简直就是李煜词的翻版。还有另一首《贺新郎.别友》,也是写给杨开慧的,和《虞美人.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半天残月和天涯孤旅,都是李煜词里常见的,可见青年毛泽东对于李煜的诗词是多么的熟稔和钟情。 湘江橘子洲头

1925年之后,毛泽东诗词里的天,已经脱离了自然的天,包涵了发自内心的寓意。《沁园春.长沙》,是文革结束之前,《毛泽东诗词》选本里的第一篇。因为那个时候,选编毛泽东诗词的人,还不会把青年毛泽东充满惆怅的诗词编辑进去。在《沁园春.长沙》里,有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已经脱离了惆怅的情感,而是一种要到更大的世界里搏击的欲望感召着毛泽东,一种要主宰世界主宰大地的宏大情感在毛泽东的胸怀里诞生,“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个寥廓,比天还大,是整个宇宙。什么李煜,什么柳永,已经离开毛泽东和毛泽东的诗词。毛泽东的诗词已经进入了崭新的境界,在寻找另外一个世界。

毛泽东诗词为何天马行空(毛泽东诗词为何天马行空)(1)

长沙橘子洲

1929年10月,毛泽东写下了让很多人记忆的《采桑子.重阳》,里面有一句“寥廓江天万里霜”,和《沁园春.长沙》里的“万类霜天竞自由”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字面上写的是寥廓江天,万里白霜,而内涵是,辽阔春天,一派春光,而且是春光更加无限,更加明媚。战争之余,毛泽东的诗词,是他无边无际精神世界的弥补。战地黄花,是他歌吟的自然景观。1930年,毛泽东在行军的路上,写下了《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第一句,就是“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这里的漫天皆白,是为了烘托“风卷红旗过大关”的浪漫和艰辛,而不是为了写雪中的天空。

毛泽东诗词为何天马行空(毛泽东诗词为何天马行空)(2)

野菊花

1931年春,毛泽东在反围剿空隙,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这首诗词,一反诗词写作的忌讳,开始两句都有一个“天”字。“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大自然里的一切,在霜天里,红得烂漫无边,而毛泽东代表的红军,被毛泽东称为天兵。天兵是指天子的军队,也是陆游诗词里的王师。毛泽东在这个时候,俨然就是王师,一怒而气冲霄汉。在写这首词之前的1930年7月,毛泽东写了一首《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开头就是“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这里的天兵就是红军,手握万丈长缨,要把国民党反动派绑起来。和毛泽东青年时代诗词里的天相比,这个时期的天,就是另外一个概念了。

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写作时间跨度从1934年到1935年。“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这时,毛泽东骑马过山,快马加鞭,而天空在毛泽东的眼里,很低很低,因为毛泽东忽然回首,原来天距离毛泽东只有三尺三的距离,只有一米那么远。在诗词里,毛泽东想叫天多高天就多高,大有一个人横空出世的恢宏。最后一句是“天欲坠,赖以柱其间。”此时的毛泽东,就是一座山峰,天要掉下来,毛泽东站立天地之间,像是一根柱子,顶着天空,没有让天掉下来。伟岸高大、中流砥柱,是毛泽东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的诗词就是他内心的抒发。

毛泽东的《念奴娇.昆仑》,是毛泽东著名的诗词之一。诗词里有“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天算得了什么,一个昆仑山的雪,就搅得满天冷透了,还不说喜马拉雅呢。而对昆仑山,毛泽东说“安得倚天抽宝剑,”就是把倚天之剑抽出来,一头放在天上,这样的宝剑干什么呢,把昆仑山截为三截。从此“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还要你这个天干什么呢?

毛泽东诗词为何天马行空(毛泽东诗词为何天马行空)(3)

昆仑山

1935年10月,毛泽东翻越六盘山,写了《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成为一个时代人们念诵的经典。此时长征即将结束,毛泽东站在六盘山上,天空辽远,淡云飘逸,大雁南飞,极目望断。毛泽东的心情,就如同秋天的天空,开阔万里,毛泽东一下子回到青年时代,又看到了自然的天空,竟然和人的心境达到如此的一致。诗词的最后一句最有意思:“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自己解释,苍龙,蒋介石,不是日本人。长缨这个词,在毛泽东的诗词里出现两次,而要缚住的人都是蒋介石。

毛泽东诗词为何天马行空(毛泽东诗词为何天马行空)(4)

六盘山

这首词,是毛泽东的一个分水岭,从1936年的《沁园春.雪》开始,毛泽东诗词里的“天”又有了新的含义和新的概念。

毛泽东的诗词第一次引起轰动,是《沁园春.雪》。1946年毛泽东到重庆和蒋介石谈判的时候,把《沁园春.雪》抄送给了诗人柳亚子,然后在重庆的《新华日报》发表。山城重庆的的知识界和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国民党政府上层人物,都对这首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有一句“欲与天公试比高”,表面上是状写秦晋高原披上一层皑皑白雪,似乎是在和天公比试高低,实际是毛泽东此时已经把老天爷看低了。经过八年抗战,红军已经壮大,已经有了和蒋介石的军队抗衡的可能,“欲与天公试比高”,也有着和蒋介石一比高低狂傲不羁的心境。里边和天有关的还有一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在毛泽东蔑视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后,连上天也骄纵的人物成吉思汗,也不过是一个只懂得拿着一个弯弓,射掉几只大雕的猎手而已。特别是最后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被当时重庆的知识界认为有很严重的帝王思想,毛泽东在作者自注里说:“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一个人。因此,一个群体,何来帝王思想?

毛泽东的诗词里,喜欢用“天“这个字,来表达自己一个时期的思想和意志,来表达自己跟天的关系。就是自己的军队取得的胜利,毛泽东也认为有上天眷顾的因素,是天意倒在自己的一边。1949年4月,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南京,毛泽东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首七律,只有八句,就用了三个天字。“天翻地覆慨而慷,”是毛泽东获得胜利时的激昂里的感慨。天终于翻覆了,天终于属于自己了,而不是蒋介石的了。毛泽东的“何时缚住苍龙”的追问,就要画上一个句号了。在此时此刻,毛泽东认为这是“天若有情天亦老,”老天爷也会因为蒋介石的统治感到痛苦感到羞愧,自己也要衰老了。天,权利和意志的象征,回到毛泽东的手里,原来是上苍的赐予啊。

毛泽东诗词为何天马行空(毛泽东诗词为何天马行空)(5)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50年10月,国庆观剧,毛泽东的诗友柳亚子写下了《浣溪沙》,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即写一首《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浣溪沙》只有六句,就出现了两个“天”字。第一个是“长夜难明赤县天,”毛泽东把建国前漫长的历史阶段视为漫长的黑夜,神州大地没有一丝光亮,天空也阴霾重重。而另一句“一唱雄鸡天下白,”则恰巧和上一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雄鸡高唱一声,天下大亮,黑暗从此远去。而这只雄鸡是谁呢?是毛泽东个人,还是一个集团。柳亚子说“不是一人能领导,”毛泽东的“一唱雄鸡天下白”,就是对柳亚子的回答。

1954年夏天,毛泽东到北戴河疗养,写下了《浪淘沙.北戴河》。这个时候,毛泽东的内心里充满了悲悯的情怀。一个刚刚取得政权的人,在初期的胸怀都是悲悯的。他写出了这样的句子:“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这里的天空,被毛泽东矮化了,海里的巨浪几乎把天都要淹没了,那些打渔的船呢?现在何处呢?毛泽东这首词里的矮化天空,是在放大那些打渔的人和打渔的船,和唐诗里的“不知一叶舟,出没烟波里”所表达的极为相似。

毛泽东诗词为何天马行空(毛泽东诗词为何天马行空)(6)

北戴河渔船

1956年6月,毛泽东已经63岁了,第一次横游长江,并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毛泽东喜欢游泳,在激流里,他很高兴。因此连湖北大地的天空也分外辽阔和舒展,就是风吹浪打,毛泽东也认为是在庭院里悠闲地散步。毛泽东游泳时,看见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更是踌躇满志。又一个“天”字,出现在同一首诗里。“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就是很大的天然的壕沟,在毛泽东眼里,也是很自然的平坦,也是四通八达的大路。天远天近,天高天低,在毛泽东个人世界里,都是很渺小的。因此毛泽东很喜欢“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这样的民歌。

毛泽东诗词为何天马行空(毛泽东诗词为何天马行空)(7)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1958年7月1日,毛泽东读《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写了《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中的两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很多人都十分欣赏的句子。毛泽东认为,一个人就是坐在屋里不动,也因地球的自转每天就行走了八万里,站在地球上巡视天空,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动,也能看见很多星河。毛泽东个人的浪漫就在这样的诗句里,充分的表现出来。在其二里,毛泽东用了两个“天”字。一个是“天连五岭银锄落,”一个是“纸船明烛照天烧,”连绵于中国南方的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和天空连接在一起,整个南中国得田野里,银锄闪闪发光。天很大,五岭相连,而银锄很小,在五岭之间闪光,用五岭之大衬托银锄之小,运用银锄之小,映衬江山之大,可见毛泽东的遣词造句和空阔的胸怀相联系。“纸船明烛照天烧,”纸扎的祭送鬼神的船只,被蜡烛点燃,天空也被照耀得明亮。瘟神还有藏身的地方吗?没有。毛泽东在诗词里,最会用这样浪漫的语言,来描写自己的心情。天,只是他浪漫情怀的一个陪衬。

1959年,毛泽东的诗词里有:热风吹雨洒江天,1959年,毛泽东还有一首《七律.到韶山》,里面有两句十分响亮的句子:“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个新天是个什么景象呢?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1961年,毛泽东在送给朋友周世钊的《七律.答友人》里,有“洞庭破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毛泽东诗词里的天,辽阔而悠远。

1962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70岁生日,他写出了《七律.冬云》。此时的天空不是晴朗的天空,而是“高天滚滚寒流急。”毛泽东认为,在寒流面前,自己就是暖流,忽然转折写到“大地微微暖气吹。”就是再大的寒流,也会在暖气里消失。1963年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表现的也是战斗战斗再战斗。这首词里出现的“天”字,成为了时间的概念。“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消灭世界上的害人虫,也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越快越好。为什么要只争朝夕呢?就是“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毛泽东认为,只要有敌人存在,这个世界就是不美好的,要把敌人全部消灭,才是美好的。接着毛泽东的《杂言诗.八连颂》里的最后两句,“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和前面两首里表达的思想达到了高度的一致。

1965年,毛泽东有两首写井冈山的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里有这样两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第二首《念奴娇.井冈山》,有“飞上蓝天奇岳,”“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礡”这样的句子。无限的天空赋予了毛泽东独有的豪情。

毛泽东诗词为何天马行空(毛泽东诗词为何天马行空)(8)

井冈山

还有一首毛泽东的诗词,是1965年写的《念奴娇.鸟儿问答》。一首诗词里,又一次用了三个“天”字。“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廓。”“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第一个“天”,是写给鲲鹏的,背着青天朝下看,居高临下,君临一切。这个鲲鹏被解释为中国人民的群体形象。第二个“天”,是写给在蒿草和刺丛里飞过的麻雀的,指的是赫鲁晓夫。第三个“天,”是在骂赫鲁晓夫之后,扬眉吐气的。你们苏修是什么玩意?不就是土豆烧熟了,再加几块牛肉吗?那简直就是屁话。天翻地覆的结局在等待着赫鲁晓夫。1965年,是毛泽东写诗最多的一年。《七律.洪都》里,有一句“彩云长在有新天,”指的是天与地将要有新的变化,对于未来有着新的预期和展望。

1966年6月,毛泽东写了一首《七律.有所思》,里面两句实在引人深思:“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青松,向着苍天发出了愤怒的声音,而那些败叶,随着水流飘落而去。青松愤怒的声音发给谁?当然是苍天。毛泽东在决定一切的时候,都以为苍天跟自己站在一起。一个唯物主义者,和苍天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诗词里的毛泽东。

毛泽东的很多诗词里,用得最多的是天这个字。仔细品味,能品味出毛泽东极为敏感的内心世界和极为独特的宏大视角,能看出毛泽东诗词天马行空的浪漫与奔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