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背竹芋冬天怎么养(紫背竹芋盆景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紫背竹芋盆景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紫背竹芋别名紫贝竹芋、红背卧花竹芋、红背竹芋等,为竹芋科花竹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巴西,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均有分布和栽培。紫背竹芋株高可达 80cm,直立,叶片长卵形或披针形,枝叶生长茂密、株形丰满,厚革质,叶面深绿色有光泽,中脉浅色,叶背血红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穗状花序,苞片及萼鲜红色,花瓣白色。背部呈紫红色,是优良的室内喜阴观叶植物。

紫背竹芋喜温暖、潮湿、阴蔽环境。生长适温 20℃~ 30℃,需水较多,不耐干旱。紫背竹芋较耐热,稍耐寒,怕霜冻,5℃以上可安全过冬。紫背竹芋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和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为佳。盆栽可用园土泥、木糠、腐熟鸡粪按5∶3∶0.5的比例拌匀即可使用。

紫背竹芋叶色丰富多彩,观赏性极强,多为阴生植物,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性较强,可种植在庭院、公园的林荫下或路旁,在华南地区已有越来越多的种类被应用于园林绿化。种植方法可采用片植、丛植或与其他植物搭配布置。在北方地区,可在观赏温室内栽培用于园林造景观赏。

上盆管理

浇水 要根据植株生长期和季节进行浇水,在生长季节需勤浇水,并经常向叶面喷雾,夏季每天浇 2 ~ 3 次,且要及时,最佳浇水方法是早晨喷洒叶面,中午或下午全株浇灌,但要注意土壤不要过黏、过湿,否则易烂根并引起病害。进入秋、冬季后,竹芋生长减慢,浇水量要逐步减少,可根据天气变化决定每天浇水量,气温较低时应保持土壤干燥,使之免受寒害。

施肥 应依据“勤施薄施”的原则,生长旺季每隔 2 周施 1 次花生麸与复合肥的混合肥或腐熟堆肥。肥料营养成分应以氮肥为主,磷、钾肥次之。由于竹芋为观叶植物,适当增施氮肥,能使叶片色泽更加优美。另外,可用含氮量达46% 的尿素配制成 0.1% 的溶液,加含磷大于 50%、含钾大于 30% 的磷酸二氢钾配制成 0.2% 的溶液作根外追肥,在早上露水未干时或傍晚施用效果较好。喷施时要用细孔喷雾器把叶片正反两面全喷到,每周喷 1 次,连续喷施 3 次后停止。特别要注意的是,施肥的浓度不宜过大,否则易引起叶片灼伤造成肥害,严重时甚至引起植株枯死。冬季休眠期和夏天太炎热时要停止施肥。

紫背竹芋冬天怎么养(紫背竹芋盆景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1)

温度 紫背竹芋喜高温、多湿和半阴环境,适宜生长温度为 20℃~ 30℃,白天最佳生长温度为 18℃~ 21℃、夜间16℃~ 18℃,安全越冬温度为 10℃,所以夏天要防止高温照射,将其放在阴凉处,冬季应注意防寒,可将植株移至无风、温暖的室内越冬。

光照 紫背竹芋喜阴,忌阳光直晒,不可置于阳光下,否则叶片褪绿,失去光泽,严重的会造成日灼病。但也不宜长期放在阴暗及通风不良处,以免叶片发黄、脱落。

湿 度 3 ~ 10 月 是 紫 背 竹 芋 生长旺季,要控制好空气湿度,如果空气湿度低和盆土干旱就会叶片边缘发黄发焦。最适宜其生长的空气湿度是75% ~ 85%。

紫背竹芋冬天怎么养(紫背竹芋盆景繁殖及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2)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白绢病、叶斑病、叶枯病、煤污病、炭疽病、白粉病、灰斑病等,虫害主要有介壳虫、红蜘蛛、斜纹夜蛾等。

白绢病 该病 7 ~ 8 月较为严重,在土壤过湿、贫瘠缺肥时易发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 25%瑞毒霉或75%百菌清 600 ~ 800 倍液喷杀,每隔7 ~ 10 天喷 1 次,连续喷 2 ~ 3 次。

叶斑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该病终年可发生,以 9 ~ 10月和翌年 3 月为两个高峰期。在病害发生高峰期可使大量叶片干枯,管理不善、通风不良、栽培过密、积水、土壤贫瘠、阴蔽不足、植株生长势差的种植地危害严重,病残体是该病初次侵染来源。防治方法:增施基肥,增强抗病力,及时摘除病叶,减少菌源,掌握在发病前开始喷洒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 ~ 600 倍液或喷施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 1000 倍液加 70% 甲基硫菌可湿性粉剂 800 ~ 1000 倍液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叶枯病 多从叶尖部开始发生,发病初期叶尖有灰褐色病斑或片状干枯,以后逐渐向叶基部侵染,最后导致整个叶片呈焦枯状,并出现黑色粒状物。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与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交替喷施,连喷 4 ~ 5次,每次间隔 8 ~ 10 天。

煤污病 在叶面、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霉斑,后扩大连片,使整个叶面、嫩梢上布满黑霉层。防治方法:在生长季节,尤其是春季,可喷洒杀虫剂防治蚜虫、蚧虫等,常用药有 40% 氧化乐果乳油 800 ~ 1000 倍液,或 50% 三硫磷乳油 1000 ~ 1200 倍液。发病期喷洒 45%代森铵水剂 500 ~ 800 倍液,或灭菌丹400 倍液。每隔 7 ~ 10 天喷 1 次,连续喷 2 ~ 4 次。

炭疽病 发病初期叶尖呈现红褐色病斑,病斑下延致使叶片成段枯死。叶片中部病斑呈椭圆形或圆形。叶缘病斑呈半圆形。叶脊染病,病斑连成一线,形成条斑。在叶基部发生,病斑连成一片,可致叶片枯断。后期病斑颜色变浅,中央偶有褐黄色轮纹,并散生小黑点。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施 50% 炭疽福美可湿粉剂 500 倍液,或 30% 特富灵可湿粉剂 1500 ~ 2000 倍液,隔 10 天喷 1次,连续 3 ~ 4 次,即可控制病情。发病严重期,可喷施喷克菌 1500 ~ 2000倍液。发病期可用 50% 复方硫菌灵可湿粉剂 800 倍液,或 25% 应得悬浮剂1000 ~ 1200 倍液,50% 施保力可湿粉 剂 800 ~ 1000 倍 液, 或 69% 安 克锰锌 75% 百菌清可湿粉剂(1 ∶ 1)1000 ~ 1200 倍 液、65% 多 克 菌 可 湿粉剂 800 倍液、75% 百菌清可湿粉剂 70% 代高乐可湿粉 800 ~ 1000 倍液或25% 炭特灵 500 倍液,每隔 7 ~ 10 天喷1次,交替喷3~4次,防治效果明显。

白粉病 危害苗、叶、花,在叶片上发生严重。防治方法:发现病叶,及时喷施代森锌 500 倍液或 75%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20%粉锈宁 3000 ~ 4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交替喷3~4次,防治效果明显。

灰斑病 受害叶片从叶尖或叶缘开始,或其他部位产生不规则圆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或灰褐色,边缘褐色或暗褐色,多数病斑有轮纹。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40% 克瘟散乳油 800 ~ 900 倍液、50% 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 ~ 1200 倍液、25% 苯菌灵乳油 800 ~ 1000 倍液、20% 三唑酮乳 800 ~ 1000 倍液,每隔7 ~ 10 天喷 1 次,交替喷 3 ~ 5 次。

介壳虫 介壳虫主要为粉蚧类,发生在叶片边缘或叶背上,有时也见于叶面。在室内栽培通风不畅时,易受介壳虫的危害。防治方法:根据介壳虫的发生情况,在若虫盛期喷药。因此时大多数若虫孵化不久,体表尚未分泌蜡质,介壳尚未形成,可用 40%氧 化 乐 果 800 ~ 1000 倍 液 或 50% 敌敌畏 600 ~ 800 倍液、2.5% 溴氰菊酯1500 ~ 2000 倍液喷施。每隔 7 ~ 10 天喷 1 次,连续喷施 2 ~ 3 次。

红蜘蛛在温度较高和干燥的环境中,虫体繁殖迅速,危害严重。防治方法:保持环境通风,使环境湿度保持在 40%以上,叶背经常喷水能控制红蜘蛛的繁衍。由于农药难以杀死虫卵,一般在虫卵孵化后的成虫、若虫期进行防治,可用 20% 三氯杀螨醇乳油 800 ~ 1000 倍液,或 40% 氧化乐果乳油 800 ~ 1000倍液喷杀。每隔 7 ~ 10 天喷 1 次,连续喷施 2 ~ 3 次。[吉山花瑶]

斜纹夜蛾 近几年在花卉生产中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 , 是花卉生产中的主要虫害之一 , 危害多种草花和木本花卉。防治方法:发现虫害可用 90% 敌百虫 800 倍液、80% 敌敌畏 800 倍液、35% 赛丹乳油 1000 倍液、2.5% 敌杀死1000 ~ 1500 倍液,或 25% 马拉硫磷800 ~ 1000 倍液,每隔 7 ~ 10 天 1 次,连续喷洒 2 ~ 3 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