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与十大育人体系关系(西安交大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与十大育人体系关系(西安交大三全育人)(1)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升网络育人工作成效,“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互联网占据信息传播主导地位的今天,如何打造网络思政育人阵地、探索凝聚新时代青年群体的育人路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命题。网络育人可以实现教育载体的有效延伸,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度,既是时代发展所需,也是青年成长成才所需。构建网络思政育人格局是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教育事业发展最大增量的关键一环,这就需要各高校积极探索打造有时代热度、人文温度、思想深度、情感厚度的网络育人阵地。西安交通大学持续完善网络教育机制,加强平台建设,强化成果评价,坚持创新,不断优化网络育人成效。

一是完善网络育人机制。学校宣传思想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分工协同,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十条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全面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首创教学质量实时监测大数据平台,融合11个业务部门47类共计6亿条数据,以网络技术手段助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升级学工大数据分析平台,构建学生成长档案,全方位展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及发展轨迹。打通本研教室和教师资源,实现全校一张课表,实现本研成绩互认。疫情期间,启动大规模线上直播教学,建成领先国内高校的智慧教室700间,支持2万师生相聚“云课堂”,研发“健康每日报”“疫情实时查”应用及学生返校智慧管理系统,建立师生健康档案。优化师生网上综合服务大厅,提供一站式服务体验。依托网络安全学院、网络舆情科普基地,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开展全校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举办网安系列主题报告、网络安全培训。

二是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建设以“学习强国”号、“学习交大”微信公众号、党建学习平台为代表的理论教育网络矩阵,与全国高校思政网、中国高校大学生在线等紧密联动,借助学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影响力,形成网络思政育人合力。建设考察西安交通大学专题网、西迁精神专题网、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网、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等一批特色网站。上线新版新闻网,推出“初心·使命”等近百个专题栏目,建设“焦仲平”网络评论品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以学校新闻门户网站为核心,打造校级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年均发布新闻7000余条,为立德树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大力建设校园新媒体矩阵,凝聚校内300余个新媒体平台形成集拳效应。依托星火大学生网络工作室、浪潮工作室,打造校园主流网络舆论的引领平台、优秀网络文化作品的孵化平台、一流大学精神文化的传播平台。与人民网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成立当代融媒体研究院等,入选教育部首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启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工作,加强二级网站备案管理,采用VPN访问的限制访问策略等,提升网络安全性能。

三是强化网络成果评价。修订《人文社会科学科学研究评价指导意见》,将师生员工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上发表的理论文章等产生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纳入科研评价内容。鼓励师生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红旗文稿》等媒体平台发声亮剑,传播“交大思想”,发出“交大声音”,作为对院系考核的重要内容。参与2020年度、2021年度“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2人入选陕西省推荐人选。以学生学习情况为先导,结合生活状态数据问诊把脉,描绘学生精准画像。有效处理困难学生告警信息6647条,学业帮扶作用显著。面向精准扶贫,通过26个指标构建受助学生认定和量化资助模型,确保资助标准与困难家庭需求相适应。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动员引导更多教师,特别是学术大师、教学名师、优秀导师、辅导员、班主任重视网络文明,参与网络育人,一方面系统设计知识连贯、激发兴趣、呈体系化的网络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提供篇幅较短、内容凝练、图文结合的育人作品。同时挖掘、培养一批在新媒体平台上有潜力的网络意见领袖,传播正能量,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并进一步强调政策引导,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条件、作为师生评奖评优依据,更大程度激发师生参与网络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回应时代挑战,充分认识青年群体网络育人的重要性和现实性,实现“线上线下”互通互享,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网络育人格局。

文字:宣传部

编辑:崔可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