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宫廷中的珐琅器具(象牙凉席甜碗子)

文/山鬼(明清史研究原创团队作者)

刚过完立夏,天气越来越热,空调冰箱电风扇这样的避暑神器又要大放异彩了。如果回到清代的宫廷,我们恐怕很难想象在夏天皇帝穿着短袖批阅奏折,皇后戴着太阳镜训示六宫的场景,但在没有这些避暑电器的时代,不允许短袖连衣裙的年代,皇上和娘娘又是怎么避暑的呢?

在《茶馆》里面,王掌柜的曾经有一句很经典的话:“皇上,娘娘,那些个狗男女都活的有滋有味儿的···”。那么在夏天,皇帝和娘娘又是怎样才能在避暑的同时又活的有滋有味儿的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凉席是从古到今通用的避暑工具,皇帝也不能例外,于是紫禁城中就出现了古往今来第一奢侈的象牙凉席。

清朝宫廷中的珐琅器具(象牙凉席甜碗子)(1)

(清宫旧藏象牙凉席,至今光洁如新,伸卷自如)

象牙现在早已经不允许以任何形式进行买卖了,但是我们都知道象牙的质地是坚硬脆弱的,可是为了给皇帝晚上睡觉的时候带来一些清凉,竟然能把象牙劈成只有2毫米宽的篾条,并且编成席子这也算是鬼斧神工别具匠心了。而余下的一些材料也不会浪费,一般会雕镂成象牙宫扇,用来赏赐后宫的妃嫔。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由于制作方法繁琐,在雍正年间,皇宫也一共只有5张象牙席。而制作这些奢靡的席子自然是耗费钱财,甚至皇帝都觉得心疼,所以雍正皇帝曾下令:“著传谕广东督抚,若广东工匠为此,则禁其勿得再制。禁广东象牙席,禁民间购用。”

(象牙编织嵌百宝的宫廷团扇)

当然如此奢侈的避暑方式只能是昙花一现,而且不可能皇宫中的贵人们都能享用。所以从历代的宫廷笔记中最多的记载还是吃冷食。吃冷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窖冰的问题。据清宫档案记载,工部都水司的差役们会在每年立冬后清理过的护城河中蓄满净水,等到结成坚冰之后,就切割成一尺五寸见方的冰块,运进位于紫禁城隆宗门外西南处的冰窖中,以待皇帝来年夏天取用。

清朝宫廷中的珐琅器具(象牙凉席甜碗子)(2)

(清末民初,北京护城河上的切冰人)

而这些冰,在夏天将派上最奢侈的用场。据《宫女谈往录》记载,慈禧皇太后喜欢吃冷食,其中最爱的就是冰乳酪和甜碗子。冰乳酪就类似我们现在吃的冻酸奶,而甜碗子就复杂了,要先把“新采上来的果藕芽切成薄片,用甜瓜里面的瓤,把籽去掉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镇了吃。把青胡桃砸开,把里头的带涩的一层嫩皮剥去,浇上葡萄汁,冰镇了吃。”

作为一个喜爱冷食的人,慈禧甚至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逃往西安之后也不能舍弃这样的爱好。据《庚子---辛丑随銮纪实》记载,老佛爷想在夏天喝冰镇的酸梅汤,可是西安这种地方,大夏天的哪里去给她弄冰。最后还是本地人建议说,在离西安百余里的太白山上有一处洞窟,深邃险峻,里面有长年不化的坚冰。于是当地官员每天命令快马在西安城和太白山之间日夜不停来回奔走,为太后取冰解暑,颇有当年为杨贵妃运送荔枝的影子。

清朝宫廷中的珐琅器具(象牙凉席甜碗子)(3)

(清代掐丝珐琅“冰鉴” 即古代的冰箱)

当然除了满足口腹之欲,皇帝们不可能一直待在炎热的紫禁城中度过漫漫夏日。由于清朝的皇帝都是从关外而来,所以对于北京城夏季的炎热很不适应,所以从顺治皇帝开始,每年清宫的帝后们都会离宫避暑。而她们去的最多的不是承德避暑山庄,而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在北京修的各个园子。

据记载雍正皇帝一年中有大部分的时间会在圆明园里居住,用他自己的说法是“避喧听政”。而慈禧老佛爷更是会在夏天进入颐和园避暑,登山万寿山,面对着水面广阔的昆明湖,自然清风徐来,暑气顿消。甚至末代太后隆裕还在大清最后三年计划修建一座全部由玻璃盖成的水晶宫,准备做避暑之用,最后迫于辛亥革命的爆发不得不停止修建,变成了一座“烂尾楼”。

清朝宫廷中的珐琅器具(象牙凉席甜碗子)(4)

(水面开阔的颐和园昆明湖)

除了这些外在的,在天气最炎热的时候,宫中的帝后还会常备一些解暑的药。当然皇上和妃嫔们是不会用现在那些气味巨大的藿香正气水的,而是让造办处的锭子药作进献一些避暑药品,例如蟾酥锭、太乙紫金锭、盐水锭以及平安丸等用来服用或是佩戴在身上。

清朝宫廷中的珐琅器具(象牙凉席甜碗子)(5)

(避暑药品“蟾酥锭”)

这些避暑药品多是以蟾酥、麝香、冰片等名贵上乘药品不惜成本制作的,并且在皇帝使用的同时也会赏赐给一些内眷和各地藩臣,用来昭示皇恩浩荡。夏季到来,天气炎热病毒容易滋生,所以在医疗技术并不是很发达的清代,仅仅是夏天避暑这一项,每年清宫都要耗费大量的钱财,但是通过皇帝和后妃对此的重视程度,也足以证明避暑对每个人的必要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