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墓纪实文学(纪实文学老家立碑记)

作者:杨志河

前言

坟墓纪实文学(纪实文学老家立碑记)(1)

乡间都有立墓碑的习俗

人类是靠情感维系的,家庭和家族就是情感维系的基本单元。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这是血脉相连的纽带,生死相依的关系,我们无法脱离。一个民族在生存的过程中需要有自己的记忆,一个家族在延续生命的过程中也需要有自己的记录。政府建纪念碑、公墓,而民间的方式就是建坟地,以安葬先人,怀念逝者。

所以,修坟、立碑是一种怀念亲人,表达哀思的最好方式,也是怀念亲人的一种美好愿望。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来说,有一个让自己思念的故乡,有一座让自己想念过世亲人时祭拜的地方,那是心灵的一种最大慰藉!可是如今故乡没有了,亲人们迁徙了,思念也就如同随风飘落的枯叶一样,没有着落了。

每当想到这里,我心头就有一点伤感:因为在我心中总是抹不去那一片古色古香的村落,它凝结着我儿时的一片彩云,一抹亮丽的晚霞。我知道当我身心疲惫不堪时,当我被都市高楼大厦阻隔住视线时,我就会想到了那遥远的一片彩云,一片古老的村庄,它可以让我思念的灵魂暂且得到小憩。

我总觉得人人心里都有乡愁,都有一个恋乡的情结。我知道我那古老的村庄并不美,但它是我心中的清平湾,是我人生的起点,也是我人生思念的终点。因为那里埋葬着我的亲人,我无法摆脱对他们的思念。这种思念每每凝于笔端,发自心底,激情勃发,一挥而就。

一、心中的路通向远方

八月,在西行的漫漫长路上,我看到连绵的山峦起伏,流淌的河水欢唱着流向远方,秋高气爽,清风明月,这次行程仿佛置身在风景秀丽的画卷之中。

前两天,经过连续不断的秋雨,天地下透了。远山近岭一派葱茏景象,空气清新怡人,这是家乡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车过乌稍岭,穿过亚洲最长的隧道,眼前顿时开阔了起来,随着山势的起伏,远处绿色草场伸向远方,田野片片,村舍点点,有牧羊女放声歌唱,有种地的汉子在收获,一派详和丰收之景象。

当晚,我住在古浪县城。这里是我年轻时经常来往的地方,心中珍藏着许多美好的记忆。我行走在街道上,热切地寻找着过去的影子,希望能碰到一个熟悉的人。可县城发展太快,街道变了,楼房多了,处处商店,繁华得多了,再也看不到过去小县城的样子了。就这样我一个人在街上行走着,从东到西,从繁华的新城区到仍然破旧的旧城区,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没有碰到一个认识的人,心中有点怅然若失,走累了,就找个旅馆住下。

第二天早早起来,7点不到赶到汽车站,环顾四处,还终于找到了旧时的影子。那车站仍然是多少年前的样子,破旧而保持原貌,开车的司机是个老司机,我似乎曾经坐过他的车,他脸色黝黑,不苟言笑,一路走走停停,随叫随停。他从不多说一句话,对乘车人只说一句"给钱",客人想讨价,他又说一句"不能少",然后默默无言地开车。三个多小时的路程,在吵闹声中、在烟雾弥漫中度过,心中很是难受。

今年雨水多,山路多处被冲毁,加之车况不好,只能艰难爬行。这里地处高山与丘陵的过渡地带,山连着山,沟连着沟,车在跳跃中前行。可沿途的风景令人赏心悦目:满眼的绿色像大海波浪一样起伏,迎风扑面而来的花香沁人心扉。随着车子前行,我看到一块块绿色田野,一栋栋红砖瓦房,还有那熟悉惹人的洋芋花、放蜂的采蜜人,这一切构成了山乡美景,令人神往不已!

虽然经受了不少颠簸才到干城,但心情还是很愉悦的。小镇曾经是我小时候生活的中心,也是留下许多快乐的地方:上学、买东西、办事都要来到这里,每周不来上几次心里就空落落的。我记忆中的乡镇,就座落在那山环水抱的山洼中,远山是有名的毛毛山,长年白雪覆盖,银色如黛,那里是我小时候拾柴、采蘑菇的天堂。近处则田野连天,庄稼丰收在望;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掩映下,那里是成片成片的青一色的泥顶砖房;这是一个既古朴又平静的地方。

可眼前的小镇却令人很失望。如今房子盖多了,到处乱成一团;田地大多荒芜,树木也很稀少;道路破碎、店铺杂乱;街上处处粪堆,污水四溢;车来人往,鸡鸣狗叫,尘土飞扬,嘈杂之声不绝于耳。过去那平静而整洁的小镇不复存在,行走在街道上,大多是些脸色黝黑的老人或聊天或做小生意,东西少而贵。有时,突然从身边飞驰而过的农用车,惊吓得你半天缓不过劲来。

二、相聚时难别亦难

我们的老家往下走几里路就到了,那里叫峨岜村。我们杨氏家族是一个大家族,在我父亲那一辈有弟兄四个,加上上一辈他们同辈的当家户族,整个家族在村上有40多户,200多口人。到了我们这一门,有兄弟姊妹5人,如今分居各地,远在千里之外,平时只有电话联系,相聚很难。

今年春节期间,远在新疆的老大兴荣来电话,说过年期间他们兄弟三相聚,和母亲商议要把老家的坟墓修一下,并给过世的爷爷、奶奶、他父亲坟头立个碑。我当时听了甚为高兴,难得他们有一片孝心!我也十分理解他们的心情,父亲去世早,他们从小在艰难岁月中成长,如今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可这一切慈爱的父亲再也看不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想给父亲上个坟也困难,因为离的太远。

近年来山区的人们全部迁移各地,那里再也没有亲人了,逢年过节上坟的人也少了,坟头已经长满了荒草,有的地方已经塌陷,想来很是凄凉。而远方的人们思念亲人,回来一趟实属不易,尽管时常怀念那块养育了我们的土地,也怀念躺在那里的亲人,但路途遥遥,可望不可及,让人想起来就发怵!只有立个碑,才能保留永远的纪念地,以表达对亲人的永久怀念。

再说,如今大家条件好了,有能力为去世的亲人做点事,尽一点孝敬之心,也在情理之中。他们三兄弟出大钱,其它的出小钱,老家的人们出力,共同来完成这项家族的大事。想法很好,马上就可付诸行动。八月份,兴荣带着兄弟三的深情,带着他母亲的嘱托来办这件事。他是家族中的长孙,也是家中的长子,理应完成这个寄托大家希望的好事。

时间已经确定,他便与在老家的二叔、小叔两家电话联系沟通,两家也是出力出人,积极支持。并且在约定的时间内,从各地赶到老家的坟地,开始了这项难巨的工程。

三、青山处处埋忠魂

老家很遥远、是个偏僻的小山村。荒野之地,行路漫漫,如果是旅行则可以怀着恬静的心境,让你感受到另外一份值得欣赏的风景:看那青山连绵,芳草凄凄的山野之景;看那山路荒芜,车马稀少的乡村衰落之景;看那还坚守的几个零星住家户,等待迁移之人的无助的眼神,心中必定会产生无以名状的诸多感受。行走在这几乎被世界遗忘的角落,感到无比的寂静,耳边清风徐徐吹过,天空大雁在孤独地鸣叫。路边有鸟语花香,还有寥廓长天上的蓝天白云,这一切就是真正纯朴的山乡景色。

老家的坟墓就座落在这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那里有青山环抱,碧草连天,据阴阳先生说:前有河水环绕,后有青山背靠,向东有青龙抬头,向西有龙脉与水脉相融,两条山脉相交,形成了龙脉和水脉,菀如一个天然地静谧卧塌之所,是非常好的坟茔之地。这里聚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灵光,定能庇荫家族后人,保佑家族长盛不衰。对于阴阳先生的花言巧语,只可听之,一笑了之,不能当真,否则遗害无穷。

就在这里,安葬着我的三位亲人:他们是我的父母、大哥,他们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可谓与这里的山水融为一体。这里是他们人生的起点,也是最后一站,因为他们的遗愿,安葬在这里,所以我们有责任把他们的安息之地看护好,维护好,以表孝敬之心。为父母立碑,其实也是为自己心灵立一块向往纯洁的碑,如果你想着通过立碑之举,能看到那边的他们,对自己的心灵岂不是一个莫大的安慰。

我们杨氏这一族,在这山区一带大户人家,名声在外:家族大,人口多,父辈做事喜欢张扬,后辈们也大有出息,自然就有点与众不同。到了我们这一代兄弟姊妹多,每个家庭都有十多口子人,大家户人多事也多,各有各的想法,很难协调到一起。

如今大家天隔一方,地理上的距离,造成了心理上的距离。许多时候想把他们当作一家人,而他们实实在在算着自己的小账;他们认为已经各奔东西了,不在一起生活了,就不是一家人了。我们知道恋爱中的人,距离产生美,而生活中亲兄弟距离产生隔阂,这也是无法解决的事。

四、再看一眼难忘的亲人和故土

动工期间,我们重走故乡的路,重温儿时的旧梦,感受那远去的时光岁月给这块土地留下的沧桑记忆,借此告慰先人,净化我们的灵魂。

老家的土地上,那里是几代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想起来眼前就会出现一幅美丽的画卷;曾经家家户户鸡鸣狗叫,六畜兴旺,往日充满了欢乐,有炊烟升起,有土房泥屋。如今这一切没有了,看到的只有残景破败,风雨飘摇中的衰草,出没在草丛中的野兽,和在草丛中食觅的麻雀……

我们行走在曾经辛苦耕耘过的每块土地上,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走进每一户家中,怀念每一个在那里生活过的亲人。走过每一条小道,怀念儿时留下的美好记忆;站在高高的山头,俯瞰整个的荒草覆盖的村庄;看那山下弯弯曲曲的小路,那曾经是条全村人行走、驮水的主要道路,可眼前的路已经无从找到,只有荒野湮没的山坡。

我们看着那些曾经的大片大片的良田,仿佛剥开了一层层黝黑的泥土。每一块土地都是一个家庭多少代洒下汗水的地方,如同它们的生命,如今成了鸟兽出没的天堂;我们走过每一块土地,就如走进了曾经幸福的那个家庭,就如看到了那个曾经忙碌的家庭。走进每一块地,我们还能记忆起土地的主人,叫出他的名字,回忆起这块土地上发生过的许多故事。我们想到每块土地上人们曾经是如此的辛劳,那土地还是黑油油的,在犁铧的下面翻耕,散发出土地特有的清香。他们播种、拔草、收割,把一代代人的希望与这块土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这一切仿佛是昨天发生的事一样,让人不曾忘记。

作为农民的后代,土地让我们深深地迷恋,土地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情感,也留下了我们太多的辛酸苦辣,而离开这么短短的几年,土地就变成了眼的情景,令人实在难以接受。

面对这熟悉而又亲切的土地,面对那再也找不到原貌的村庄,我们深深地鞠一躬,告别村庄、土地、留在这里的亲人,何时再能回来重温旧梦,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离开是痛苦的,选择是无奈的,我们必须面对,别无他法。请愿留在那里的人们理解、原谅!

五、兄弟捧场,其情难忘

在老家,婚丧嫁娶、盖房修坟是家族大事。唯其大事,必得当家户族齐出动,方显家族之势力。因为这关系到人情事理,每个家庭都必然懂得这一点道理。立碑与修坟是一个道理,自然少不了请当家户族的人们来帮忙,可请过了,来者了了。

盼望着兄弟们再能见上一面,以了却相思之苦。可现在村子搬迁了,人们各奔东西,相距遥远,很难相聚在一起。人散了,心也就散了,这是常理。能够来者,是给了我们很大的面子,是专门来给你捧场的,应该十分感谢!

工程开始后吃住在干城的侄子杨兴盛家中。他是我们子智哥的二儿子,见到他就想起小时候在一起的生活情景,大家族的欢乐情景还是那么亲切,如今又相聚,真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幸福。

这次有事,全靠小兄弟帮忙。他每天跟随着我们早出晚归,出车出力,安排各类活计,重活累活全靠他干,他不叫苦,也不说累。遇到难题总是想出办法去解决,为我们这次立碑出了力,解决了大问题,是我们应该最为感谢的人!在他家的几天里,他的媳妇很贤惠,每天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忙生活、忙家务。他的两个女儿也很可爱,都在村上上学,大的十二岁,小的有十岁,每天跟前跟后,让我们想起来很温暖!

还有从远路上赶来帮忙的亲戚谭文武,他40多岁,人很豪爽,办事也很真诚。几天来一直跟着我们忙碌,不分你我,什么活都干,有时候也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可谓真心帮忙的人。

再就是我们三爹的三个儿子:子祥、子爱、子俊,都是年近四、五十的人了,那天全部上山来,这让我们更感动!他们也是分居各地,这次是偶然凑巧遇到了一起,给我们帮忙捧场,实实在在忙活了两天。当我们在一起的日子里,相互叙旧,回忆起过去的许多往事:我们还相约给杨家的先祖们一一去上了坟,每到了一个坟头,我们怀念逝去的先人,祭典完之后,坐下来诉说他们各自的为人功绩,大家觉得这样非常美好、非常难得。

在这两天里,我们一块行走在那漫漫荒草山坡上,行走在每块土地上,说到这块土地的主人,路过每座坟头,就指出是谁家的先人;行走在每条小道上,我们相互携手并肩走过,就像亲兄弟一样,心里总是充满了美好的向往。

我们一块来到老家祖坟前,正好赶上牧羊人,看到一大群羊让人兴奋不已!你能想在这漫漫青山绿水中,在这蓝天白云下,突然看到一大群可爱洁白的羊只,能不感到高兴吗?子俊说"上坟看到羊群是喜事,很吉利!"借他的吉言,保佑我们杨氏后代平安吉祥。

也许在一起有偶然的不愉快,有时说话有不中听的,但想到兄弟们能这样像从前一样,真是很高兴,想到他们真心地帮忙,就一切释然了。凡事总要从他人的角度想一想,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宽厚之心待人,多从别人好处想,自然就会想到别人的好处,大家相处也就容易多了,感情也就加深了。

六、大山恩赐,坟头有三喜

我们家的坟座落在一个山凹里,此时正是初秋之季,时有秋雨飘落。按照阴阳先生的说法,要在凌晨三点赶到坟地,开始立碑仪式。夜幕下山路弯弯,山阴重重,星火点点,我们感受到在这夜色下的山野小道,远处的繁星,有一种无以名状的兴奋,这种久违了的感觉真好!

阴阳先生说,在这个时候立碑是吉日吉时,这是他反复推算得出的好日子,可谓天赐良辰。这些天来,老先生一直在讲他神道如何高明,修行如何了得,功德如何圆满,他甚至吹嘘能请来土地爷、山神婆,给县长、局长看过坟茔,算过命,这一带的人们没有不知道他的法行和威力的,谁家有事必定会请他……

我们对他的说词,总是听之笑之,知道这是这一行糊弄人的把戏,为的是多蒙骗几个人,多弄点钱而已。所以,他在坟头大肆宣扬风水宝地之说,我们也是一样的态度。我们明知道他在玩弄人心,但看到他的真诚,跟着我们爬山涉水,为了搛几个钱,也就不说什么了。

经过几天的辛苦,坟修好了,碑立起来了,大家如愿以偿。阴阳先生说"这是他在山区一带看到的最好的坟,也是修坟最气派的一次!"我们告诉他,坟地是先人的长眠之地,是我们心中的神圣之地,我们后辈有能力了,来看望一下。至于花费多一点,每个人来时带着什么,诉说些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个心愿。我们知道,也许诉说先人能听到,也许什么也听不到,只要了却了心愿,宽慰了自己就够了。怀念先人,感激先人养育之恩,这本来是人之长情,它可能说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性的可爱之处,没有什么可炫耀的。

我们对阴阳的说词不会相信,但对大自然的神奇还是无比感动:首先是这里的大好山景。前些日子还在下雨,今天突然晴朗得很,看那万里高空,彩云飘飘;蓝天上雄鹰高飞,喜鹊叫着;山间遍布的羊群、出没在草丛中的小小精灵、欢快觅食的小小黄雀儿,这一切美好的景色,让我们觉得仿佛祖上保佑,让我们免受雨天之苦。

其次是这里鲜花盛开。在这山川之间,在茂盛的草地之上,盛开着各种鲜花。那些可爱的小花,有白色的、红色的、黄色的,看上去小小的,星星点点,一片片、一蔟蔟在开花,生命力很旺盛;那就是我小时候经常见到的那种可爱极了的小花,它们开得漫长,在山谷中静静地绽放,不显山不露水,那就是我们山乡之人为人处事的风格。

再就是到了天快亮的时候,坟头上的碑立好了,工程完成了。于是开始放炮、放礼花。你能想到吗,在深深的夜空中,在巨大的夜幕下,四周寂静,突然有一群人来到这里,他们祭奠先人,鸣放礼花,那巨大的响声震醒了沉睡的大地,映照着山川大地一片光明,夜空美丽极了!

到了后来坟修好了,可坟头包裹碑的被面子不见了。当时,有人很认真地查找起来,有要求看一看他人的包,还有人为这小小的布而埋怨他人。后来我知道了,这是老家的风俗,那被面被视为吉祥之物,谁得到了就能带来好运,所以肯定有人悄悄地藏匿起来了。我听了一笑,告诉他们坟头的东西谁想拿就拿去,本来就是要烧掉的,如果有人认为拿去了会带来好运,那就更好了。这不是一件喜事吗?

试想,兴荣他从新疆到老家有一千多公里路,坐火车,转汽车,再坐蹦蹦车,折腾了两三天才来到。筹备期间,每天来回奔波,山上山下几十里路,而且又赶上了下雨天,山区的雨越下越大,等到雨下得小了点,踩着泥泞的山路,踏着深深的蒿草,就开展修坟工程。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这项工程,可谓圆满得很,有什么可埋怨的呢!

七、入乡随俗,请神容易送神难

几天来,我们在乡间走访,当下农村有两大公害;一是封建迷信活动猖獗,二是买卖婚姻盛行。前者装神弄鬼,骗钱害命,后者戕害青年男女,把美好的婚姻当作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来买卖。特别是封建迷信,这次我们是亲身得到感受,这是因为有信奉者的市场、才有需要,才能如此盛行。

农村受传统封建迷信观念的影响,盖房、生病、孩子满月、婚丧嫁娶都要请阴阳来看一看,选个黄道吉日,这就为那些装神弄鬼,靠坑害善良百姓的所谓"大仙"门提供了骗钱发财的梦想。他们这些人,大都是识得一些字,能说会道,善于察言观色;有的在乡间游手好闲,是好逸恶劳之辈;有的是干这行骗人的老手,有的是半路出家,当他们看到干这一行吃香喝辣,来钱容易,就干起了这种算命骗人的把戏。

他们骗人的把戏常见的几种:一是把自己装扮成所谓的"大仙";二是你怕啥事他专门给你编造谎言神鬼吓唬你;三是通过近邻给你灌输你家中近来不顺,就得请神仙看一看,安顿一下;四是到了你家不断宣扬他的神术,他能起死回生的法术;五是胡吹乱编一套节日里干部们、老板们如何去昌岭山算命,小车请他去家中做法,以提高自己的身价。通过这些把戏,他们走到那里把封建迷信活动搞到那里,宣扬敬大仙、敬土地爷、敬王母娘娘,才能保家庭平安无事。他们的这一套宣传让痴迷者听得频频点头,让青少年心灵深处受到毒害,他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如今在乡间,把这样的人尊为"神人",地位可不低。他们收钱的价格不断攀升,给青年男女合一桩婚事收三到五百元;给孩子满月看一下收三百元;给看一个阳宅吃喝不算还要收五百元以上;看一个阴宅根据路途的远近收1500元到2000千元不等;特别是谁家突然出了丧事,这个家庭的不幸祸患就给他们带来了发财之机,他们做足了派头,还得车接车送,好酒好烟招待,才能少折腾你,否则让你知道神的利害,让你哭笑不得。

我们这次修坟,因为事先是自己家人请的就没有在意,想来可能已经商量好,就按照他的要求办事。先是准备什么宝瓶到他带去的店家要了280元,事后问别的地方60元也就够了;准备坟上用品,他开来各类东西单子360元,实则不到100元;到了坟上,在三个坟头压了三个盘子收300元,然后每天跟着我们转一转,放一放线,拿个罗盘装装样子。事情结束了,才开始正式算账要工钱。他当着大家的面毫无顾忌的说道:"他的价格是每天120元,加上以前上门、这两天转游的时间,共要钱1000元。"我们听了大吃一惊!这些天来,请的当地壮劳力每天干活工钱才是100元,你一个八旬老人,好吃好喝地侍候着,还给另外送礼品,还要这么多钱,无法答应。我们想不能对这种人太好了,他们只认得钱,那管别人的感受。最后,看在有一点沾亲带故的份上,经过大家劝说减了一些才算了事。看得出来他当时很不高兴。

也许大家会明白,我们家修坟是因为村上人都迁移走了,立碑是有个纪号,以慰藉先人,慰藉自己的心灵。可实现这个小小的愿望,必须入乡随俗,才领略到了这一切。让阴阳非常低劣的技俩折腾了一番,而且折腾的让你说不出来,心中充满了说不出的滋味。

八、明白事理,乡亲归乡亲钱归钱

办完了事,我们到大靖去。到大靖的车每天很多,但都是从景泰、条山、天祝过路车,车上人满为患。我们上车后根本无立足之地,就问司机这样的车安全吗?司机回答"我天天在这里跑,很安全啊!"几天来,我们在山区坐车已经习惯了这种人满为患,并不敢多说什么,怕引来麻烦。可这次听着他那满不在乎的口气,我们有点担心起来,这是山路,那么多人严重超员,很难不出事,还是另想办法吧。

出门在外,安全第一。我们花了一百元钱雇了个出租车。车在山间穿行,不时路过河沟小道,爬上大坡,司机路熟,驾驶技术也好,很快就到了大靖。

大靖是这里的商贾重镇,交通畅通,人口众多,是古浪的第一大镇。这里向东是连绵的山区,向西是连片的田野,南北是交通通道,可谓占尽天时地利先机。大靖镇看上去古朴而充满活力,街道在延伸,新城在不断扩大;街道两边小店林立,摆摊的、叫卖的,每天车水马龙,小镇就这样熙熙嚷嚷度过每一天。现在镇上正在修水泥路,到处开挖,行人很难下脚,我们只有艰难行走。

到了大靖,我们有个良好的愿望,就是想请当家户族、亲戚友好们相聚一下,大家在一起吃顿饭,见见面面,叙叙旧情,可终究未能如愿。当时,我们已经定好了饭馆,足足等了有两个多小时,要请的人事先说好了没来,人情薄,环境恶,可见一斑,我们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在心头。

这当中还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让我们实实在在地领略了大靖街上人可恶的一幕:那就是当时我们选定了饭馆,在等待过程中也点了菜,告诉服务员人来了再做。当得知人不能来了,我们三个人根本吃不了这样一大桌子饭,就与服务员商量,能否少做几个,或者我们补偿点钱,退了能行吗?服务员一听立眉横眼说"不行,我们这里定了就得吃,不能退!"看来没有商量的余地,就找到老板,那男人看上去40多岁,一看我们是外地来的,更是一个不讲理"没有这回事,菜全部做好了绝对不能退!"

看来没有办法了,只好打电话叫来街道上住得远亲,他给说好说才答应少做两个菜。我们只好让他全家人一块叫上来吃饭,由于点的菜多,人少,老板只减少了两个素菜,其它的全部上了,我们心情受影响,也没有胃口吃,剩下很多都让打包带走了。结账时老板、服务员冷冷地看着,一句话也没有。

这就是我们在大靖的半天感受!很早就听人们说"大靖人,太小气,只认钱,不认人,我们这次终于领教了!"

九、明白一点乡村相对论

人生有许多时候很无奈,你要做不愿意做的事,说不愿意说的话,走你不愿走的路。而且,有时候在不经意中就得罪了他人,让你很无奈,也很愧疚。

几天来的经历让我们历历在目,一次小小的立碑,一次短短的家乡行,折射出人性的千姿百态。有让我们感动的,也有让我们痛恨的,还有让我们百思不解的,怀着纠结的心情,我在苦苦探索一个问题:如今亲情是什么?纯朴的乡情还有么?

是夜,住在亲戚家,感慨万端。如今农民的日子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亲戚家地处小城镇边上,环境条件好,这些年他们夫妻种地、养猪收入增加,发展变化大,孩子们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家中盖起了新的砖房,而且装修一新,屋内设施、用具与城里人的毫无差距,真让人高兴,过这样的生活,我觉得住在农村更比城市好多了。

饭后,闲谈之中他二哥来了,看上去比40岁的弟弟还显得年轻,一问才知是做生意的,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怪不得不一般。他们兄弟关系很好,一进门就看到他嫂子一家拿菜帮忙,侄儿子进进出出,真是个其乐融融的一个大家庭,让我们很羡慕。他告诉我们,在这里他们是个大家族,常常是过年过节,一大家子聚到一齐吃饭。谁家遇到什么事,全家出动,几十口子人往哪里一站,没有办不成的事,这就是乡村的现状,人多势力大。

和他二哥聊天,促膝相谈,他告诉一大家人能够很好地在一块生活的秘诀,让我懂得了一个农村生活的相对论:一曰民风论,乡村有田园风光,也有淳厚民风,因为农民生活圈子小、文化低,见识浅,为人行事往往习惯过去的一套,这里有不成文的民俗,入乡随俗,你得适应这一套不成文的规定,延习至今,人们自然都按常理行事。对此在外的人可能看不惯,但你得学会适应和接受。二曰环境论。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百村千乡,有条件好的,有条件差的,好者住新房,差者住旧房,你来到这里只是匆匆过客,只要抱着感受这里、欣赏这里的心态就一切释然了。三曰人情论:乡村常言道"人情无轻重,人情就是债,不还不得了。"你来到这里,亲戚朋友家要多走动,多问候,多说好话,放低身段,以谦卑之心对待,自然就会受到欢迎,这样也免去了许多闲言碎语。四曰说话论:无论关系多好,亲戚多亲,由于远隔一方,平时接触少,生活中矛盾也不少,所以沟通起来也有困难,有时还会引起误会、发生吵架、甚至形成隔阂。这在乡村是常见的现象:一句话不对就翻脸,有时候无理搅三分,无理争老大,他们想着你是谁,我怕谁的心态,这就是乡村一些不成文的法则。五曰感觉论:家族中兄弟姐妹多,有公事干得好的,有在乡务农的,虽说人各有命,但在外的人生活总是要好一些,往往也有一种城里人的优越感,在乡的人总有一种被看低的感觉。如果这种距离越大,错觉就越大,常常在言语上、行为上表现出一种不可理解、不合作的态度,这就是距离产生的错觉。六曰利益论:人生无论贫富,都摆脱不了对利益的追求,乡村因为前些年贫困,如今虽然富裕了,但仍然把钱看得很重,他们的逻辑就是你在外头干公事、做生意,肯定搛到了钱,花你的钱,让你放点血这是应该的,谁让我没有你多呢!所以,他们和你一同办事,自然一切由你掏腰包,他们不会出钱的。七曰回报论:人们付出了总想得到回报,这一点是奢望。他们平常不会与你联系,有事才找你的,无论事情有多难办,说了你就得办,而且办了十件事,有一件事没有办好,他们也不买你的账,埋怨之声不断。因此你要想得到回报就更难了。环境解决命运,生活的现实决定了他们这样的思维方式,你只能接受他们的这一切行为方式。

最后他说,这是他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由此而知,听了我清醒了明白了,这等于给我上了一堂民风乡俗教育课,原来弄不懂的,想不通的,现在一切释疑了。看来不深入生活,不来这一趟,很难得到如此真言。

十、结束语

岁月无情,人生匆匆,每个人都有来生,也有去时。每个人的人生之不相同,但生命归宿是一样的,能如愿者了了,留下遗憾者多多。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命如此短暂,转瞬即逝,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所以对于有些事可以认真,有些事一笑了之,这样就能宽容一切,就能天天有好心情,不必给自己找不自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是我们人生的起点,也是生命的终点,无论我们的人生是贫富贵贱,无论你停泊多久,她不会冷落抛弃你;无论你飞得多高,最终还是要回到这块土地之上,因为我们的血液中早已融入了家乡元素,我们骨髓中早已注入了家乡钙质,我们的灵魂早已萦绕在故乡的山头,故乡的山川是我们的脊梁,我们应该明白,这一切到什么时候也是不能改变的!

备注:有关立碑说明

立碑时间:2012年8月4日至8月11日;

阴阳算定的正式立碑时间:8月10日晚凌晨3点至6点

写作时间:8月14日至9月10日;

修改时间:9月10日至15日;字数:一万一千字。

坟墓纪实文学(纪实文学老家立碑记)(2)

老家已经是人去山空的情景

坟墓纪实文学(纪实文学老家立碑记)(3)

修坟、立碑是一种怀念亲人,表达哀思的最好方式

坟墓纪实文学(纪实文学老家立碑记)(4)

怀念亲人,表达哀思

坟墓纪实文学(纪实文学老家立碑记)(5)

修坟、立碑是一种怀念亲人,表达哀思的最好方式

坟墓纪实文学(纪实文学老家立碑记)(6)

怀念亲人,表达哀思

坟墓纪实文学(纪实文学老家立碑记)(7)

怀念亲人,表达哀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