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民间皮影(桓台县袖珍人田宸光)

  

青岛民间皮影(桓台县袖珍人田宸光)(1)

田宸光和妻子范金娟聚精会神表演皮影戏

  他曾到梅兰芳大剧院和中国木偶剧院表演,登上过《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鲁豫有约》等央视及各大卫视的舞台。受身高影响,他一度比较自卑,直到接触了皮影戏。经过刻苦练习,他不但掌握了皮影戏表演的技艺,还晋升为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团业务团长。他就是今年35岁、身高1.36米的桓台县起凤镇夏六村皮影艺人——田宸光。

  如今,田宸光到了济南创业,成立了山东奇韵皮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他希望将皮影艺术在山东发扬光大。

  有梦不在身高,倔强男孩只身闯北京

  虽然是长子长孙,但1982年田宸光出生时,家人并没有想象中的喜悦,因为早产,一家人甚至担心他能不能存活。又加上母亲奶水不足,田宸光从小营养不良,总比别的孩子长得慢些。

  眼看到了快上小学的年龄,田宸光才80厘米,比同龄的孩子要矮半头多。6岁那年,父母第一次带他到济南求医。“待了一周,没有查出问题。”田宸光介绍说,初三时,他的身高只有1.2米,而同龄男孩子有些已经1.7米。他放弃了读高中,初中毕业后去读了中专。

  初中毕业那年,父母又带他做了一次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他之所以发育慢,是因为出生时窒息,导致脑垂体受损,影响了生长激素分泌。田宸光说,当时医生诊断,他的骨龄只有9岁,如果注射生长激素,还能长高。但因为当时的生长激素都是进口药,价格昂贵,家里根本负担不起。他曾多次看到父母偷偷流泪,他们觉得自己没本事,帮不了孩子。

  2008年,他在网上认识了一个袖珍人朋友,在北京的夜总会推销酒水,月收入4000多元。高额收入让田宸光动了心。当年4月,他背着父母只身前往北京。那段时间,田宸光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为了省钱,田宸光租住在一间只有几平方米的地下室,屋里只有一张床和一台电视机。

  以苦为乐,小场地传承大文化

  一次机缘巧合,田宸光在电视上看到了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团招收演员的消息。“记得小时候看过皮影戏《小兵张嘎》”,2008年12月,田宸光准备过年之前去了解一下。

  “当时,我一进演出房就看到他们在排练《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看到这么多袖珍人在排练,心里有了一种久违的归属感。”田宸光说,来到这个剧团,自己好像找到了组织。把以前的自卑都抛在了脑后,开始了对全新生活的向往。

  与身高正常的皮影戏艺人相比,田宸光和同伴们在表演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个子小,他们用来操纵偶人的木杆要比正常的长20至30厘米,所以他们的基本功就是“掰杆”:把大拇指和食指掰开,这样偶人操纵起来就会很灵活。

  “我的动手能力差一点,必须比别人更努力一些。本来8点开始训练,我每天7点就过去练习。”田宸光说,自己刚开始做动作的时候很粗糙,后来老师告诉他,要把感情投入到影人身上,这样才能让影人表现得更加丰富。这被称作“入皮子”,是皮影艺术的最高境界。渐渐地,田宸光领悟到了皮影的内涵和皮影背后的文化精髓。他的第一次正式演出是在中国人民大学,演出的剧目就是《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演出博得了满堂彩,还有很多学生上台和他合影。人生第一次,田宸光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被认可。

  因为皮影戏,他感觉自己像是变了一个人,更加自信。每天的训练挺累,但是,他的心里很轻松,没有了别人怪异的眼神,少了许多别人诧异的询问,更重要的是,他学到了精湛的皮影技艺,赢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随着年龄的增长,田宸光经过慎重思考,2016年春天,他决定回济南创业。“皮影要传承,更需要创新,融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赋予皮影新的生命力。”但他表示:“无论如何创新,加入多么夸张的声、光、电等先进技术,皮影戏的核心——光和影的呈现等本质特征都不能丢,魂必须保留。”

  今年4月份,在桓台县残联协调下,田宸光回到桓台县老家,在桓台县特教学校表演了一场《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和《动物大战》的皮影戏,演出获得了高度赞誉。随后,田宸光根据齐国故都的文化故事,创作了《一脚定乾坤》《炉姑传说》等皮影戏。6月上旬,他们代表淄博市残联参加了山东省第九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戏曲类节目的汇演,并获得戏曲类节目第一名的好成绩。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他们的皮影艺术团多次深入到村居、社区演出,将皮影戏送到了百姓身边,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欣赏到了皮影戏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宣传、保护、传承了皮影戏这种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桓台县残联 郭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