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看哭观众前后对比(八佰真实还原历史了吗)

八佰看哭观众前后对比(八佰真实还原历史了吗)(1)

如果说中国电影有巅峰,我认为是《八佰》。

8月21日,电影《八佰》上映,首周票房超8亿元,创造了华语影坛单周最高票房纪录,也创下了今年全球电影票房首周最高纪录。

很多观众看的痛哭流涕,更有观众现场起立,向电影敬礼,缅怀先烈。

《八佰》的魅力,想想也是没谁了。

不过,票房的成功并不足以彰显出《八佰》的独特魅力,它的真正内涵,隐藏在不为人知的细节里。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下面小编梳理一下《八佰》中那些隐秘的细节。

八佰看哭观众前后对比(八佰真实还原历史了吗)(2)

八佰看哭观众前后对比(八佰真实还原历史了吗)(3)

老鼠与白马

作为一个悲天悯人的导演,管虎喜欢在他的电影中使用动物意象,它们隐秘且不为人知。

比如《斗牛》中贯穿始终的奶牛,《老炮儿》中的狂奔的鸵鸟,让人匪夷所思。

同样在《八佰》中也有两个神奇的意象:老鼠与白马。

电影第一个镜头是老鼠,并不是我们伟岸的抗战英雄,而是胆小如鼠的老鼠。

为何?

因为老鼠的本能是求生与躲藏,以物喻人,它象征着当年中国军民的精神状态:怯战畏战,东躲西藏,卑微求生。

守卫四行仓库的守军除了国民党中央军,还有很多沿途收拢的杂牌军,成分复杂,让人眼花缭乱。

八佰看哭观众前后对比(八佰真实还原历史了吗)(4)

很多人只想活着不想打仗,他们参军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有的只是种田的农民,有的只是会打算盘的文职,甚至还有十来岁的孩子,人还没枪杆高,就被拉了壮丁,上了战场。

他们毫无战斗经验,面对装备精良的凶残日军,他们本能的反应就是躲藏与逃跑,这是中国当年的现状,虽然卑微,但足够现实。

如果说老鼠象征着卑微与现状,那白马就意味着希望与未来。

纯白的白马始终围绕着小七月与小湖北奔跑,这是守军里年纪最小的两个孩子,他们阳光又充满希望。

希望是少年拥有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只要年轻一代抗战到底,中国就不会亡国。

八佰看哭观众前后对比(八佰真实还原历史了吗)(5)

正如曹植在《白马篇》中所写:“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电影中,日本兵的装甲车杀了过来,四行仓库即将被攻破,危难时刻,一个叫做陈树生的小伙背负烈性炸药从窗户跳下,与装甲车里的日军同归于尽,为国捐躯。

八佰看哭观众前后对比(八佰真实还原历史了吗)(6)

唱戏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租界附近,周围民声鼎沸,鱼龙混杂。

仓库里面在血腥打仗,仓库外面却莺歌燕语,充满生活气息。民国的百姓爱看戏、听戏,仓库对面的戏班子唱的戏就是:“长坂坡赵子龙,再杀他个七进七出。”

而李晨饰演的山东兵,随身携带着一套赵云的皮影戏,为啥是三国名将赵云,用李晨的话说:“因为他护着国呢。”

打仗间隙,山东兵拿起皮影戏演起了赵子龙,唱到最后一句时所有人流下热泪。唱词是“汉室中兴待后生”,与白马所代表的年轻意象相呼应。

八佰看哭观众前后对比(八佰真实还原历史了吗)(7)

守军们哭三国将士,更在哭自身命运。

因为赵云长坂坡救幼主,孤身一人与曹操百万大军对抗;而四行仓库的守军号称八百将士,实际上只有四百多人,他们与日本驻上海派遣军第三师团数万人对抗,无疑是以卵击石。

而且四行仓库四周都被日军团团围住,谢晋元跟他的八佰壮士没有援军没有补给,成了真正的“孤军。”

同样的历史境遇,同样的选择,同样的悲情,让人唏嘘。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勇气;坦然面对即将而来的死亡,这是悲壮。

八佰看哭观众前后对比(八佰真实还原历史了吗)(8)

八佰看哭观众前后对比(八佰真实还原历史了吗)(9)

送电线的年轻人

电影中有这么一个细节,一群年轻人自报家门,自告奋勇给守军送电话线,他们签血书手印,前后去了好几个,都被日军残杀,最后还是靠赌场阿飞刀子才得以成功。

这种充斥着江湖气息的契约方式,不像是上层人士的作风,倒像是三教九流。

如果再仔细观察,电影中有个一群人簇拥着黄包车一闪而过的镜头,虽然看不清脸,但我们对应历史,可以猜到,黄包车里坐着的,应该是上海青帮大佬杜月笙。

原来,在民族危亡最关键时刻,平时为非作歹的黑恶势力也收敛起自己的言行,他们与民众一道,摒弃私怨,用自己的方式抗击日本侵略,付出了惨重的牺牲。

八佰看哭观众前后对比(八佰真实还原历史了吗)(10)

日本人说中国人不团结,好内斗,所以他们发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言;但他们哪里知道,中国人也有团结的时候,那就是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

抗战期间,杜月笙毁家纾难,捐钱捐物,全力支持抗战。四行仓库里士兵没饭吃,杜月笙就动用黑帮力量,给守军送去两万个大饼;日本兵拉拢杜月笙出山,委以重任,杜月笙严词拒绝。

“盗亦有道”,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DNA密码。

八佰看哭观众前后对比(八佰真实还原历史了吗)(11)

考究的武器装备

网上的抗日神剧,日本士兵都穿着很猥琐的军服,耳朵边有两块黄色垂布,像极了一条条无耻的哈巴狗。

真实的历史不是这样的,普通的导演不会关心这样的细节,但管虎注意到了。

八佰看哭观众前后对比(八佰真实还原历史了吗)(12)

《八佰》中,侵华日军穿着昭和五式陆军军服,细节的立领设计,肩部两侧的军衔,并非我们看到的抗日神剧中日军雷人造型。

这套军服从1930年沿用到1938年,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所以日军的穿着符合历史事实。

中国守军的穿着同样考究,守军八十八师作为国民党中央军三个教导师之一,是知名的德械师,所以他们穿着浅绿色的德械师军服,升国旗时立正用的德式注目礼,电影中出现的捷克式轻机枪,苏罗通20mm机关炮等,都是德械师的标配。

这些细节深度还原了历史,也把我们带回了那个血雨纷飞的年代。

淞沪会战,国军三分之二的精锐士兵上了战场,超过一半的基层军官殉国,他们的历史功绩不容抹杀,他们的军服上也浸染了自家烈士的鲜血。

八佰看哭观众前后对比(八佰真实还原历史了吗)(13)

所以,将细节深度还原,让我们近距离感知英雄,就是对英雄最大的缅怀。

八佰看哭观众前后对比(八佰真实还原历史了吗)(14)

“荒诞不羁”的台词

在电影开头,八百壮士的团附谢晋元问小湖北:你是谁?

小湖北答:我姓朱,是朱元璋的第十八代玄孙。

谢晋元又问:那你知道,明朝是怎么亡的吗?

小湖北没能回答上来。

观众很困惑,明明是反映民国的电影,为什么要扯上明朝呢?看上去很荒诞的说。

其实不然,这句台词很有深意,甚至可以说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展现。

八佰看哭观众前后对比(八佰真实还原历史了吗)(15)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内有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外有外族女真入侵。

但明朝灭亡的根本不是战争,而是精神上的灭亡。

明末连年不断的战争,造成国库空虚。崇祯恳请大臣捐款,大臣们一毛不拔,就两字,没钱。

但等李自成打进北京城,从那些大臣家中收缴来的白银,多达几千万两,数量之巨,可以抵好几年的国库收入。

文臣贪钱,武官怕死,民众面对外敌入侵,选择了屈膝投降。

没有人愿意为岌岌可危的大明而战,百姓麻木如此,明朝只能亡了。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

四行仓库靠近租界,租界是法外天堂,所以百姓赌钱的赌钱,打麻将的麻将,喝咖啡,听大戏,一切照旧。

而在戏楼上,上海滩头牌交际花在唱着靡靡之音,她歌声淹没的,是守军将士的拼杀声。

八佰看哭观众前后对比(八佰真实还原历史了吗)(16)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没有人看好国军会打赢日寇,甚至租界的人们还以国军能抵抗几天为赌注,打赌玩乐。

这是鲁迅先生笔下阿Q精神再现,也是民国四万万民众的生活缩影。

所以,不管守军如何努力,他们都挽回不了自身失败的终极命运,也改变不了民国积贫积弱,百姓普遍麻木的事实。

内有军阀混战,外有日寇入侵,八百壮士靠一己之力唤醒民众同情,却不能改变现状。

他们用流血牺牲激起了百姓大规模的民族认同,从而同仇敌忾,驱除倭寇,中国军民最终打赢八年抗战;但他们没有从根本上启发民智,消除社会沉珂,改变阶级固化。

抗战胜利后,舞女依然是舞女,黑帮依然是黑帮,军人还是军人。

民国犹如架着一架漏雨破棚的马车,在美国援助下高速前行,但内部千疮百孔,百姓依旧民不聊生。

直到1949年的那个冬天,伟大的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民国终结,崭新的共和国成立。

八佰看哭观众前后对比(八佰真实还原历史了吗)(17)

我们新中国破四旧,铲除歌舞行业与黑帮势力,重塑百姓的民族认同与国家信心,取得辉煌成就。

从这个角度上看,守卫四行仓库的国军是悲壮的,他们靠惨烈牺牲打垮日本法西斯,但他们誓死捍卫的民国却没了。

很可悲吗?又不可悲,因为共和国的百姓们逐渐发掘出他们的历史价值与功绩,以管虎为首的中国第六代导演正在将他们的故事完整真实的展现在银幕上。

他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与历史。

如果再来一次,他们还会进入四行仓库做个孤军吗?

会的,因为真正的英雄,从来都是龃龉独行。

. END .

【文| 桂鱼秋风镀】

【编辑| 知愚姑娘】

【排版 | 知愚姑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