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数学分析28题(读透定义发散理解)

读透定义,发散理解——2022年北京中考数学第28题

北京中考数学分析28题(读透定义发散理解)(1)

2022年的北京市中考数学试题,难度相对2021年有较大变化,总体上更容易了。压轴题依然延续了新定义题型的风格,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为素材,构建“对应点”新定义,通过平移、对称等变换,探究圆外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最值。

题目

在平面直角坐标xOy中,已知点M(a,b),N.

对于点P给出如下定义:将点P向右(a≥0)或向左(a<0)平移|a|个单位长度,再向上(b≥0)或向下(b<0)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点P’关于点N的对称点为Q,称点Q为点P的“对应点”.

(1)如图,点M(1,1),点N在线段OM的延长线上,若点P(-2,0),点Q为点P的“对应点”.

北京中考数学分析28题(读透定义发散理解)(2)

①在图中画出点Q;

②连接PQ交线段ON于点T,求证:NT=1/2OM;

(2)☉O的半径为1,M是☉O上一点,点N在线段OM上,且ON=t(1/2<t<1),若P为☉O外一点,点Q为点P的“对应点”,连接PQ,当点M在☉O上运动时,直接写出PQ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用含t的式子表示)

解析:

(1)图中给出的已知点坐标为P(-2,0)和M(1,1),并没有给出点N坐标,请特别留意。

①当然,为了作图方便,题图中将点N绘制在(2,2),于是我们根据新定义的描述,绘制出点Q,如下图:

北京中考数学分析28题(读透定义发散理解)(3)

②连接PQ交线段ON于点T,如下图:

北京中考数学分析28题(读透定义发散理解)(4)

首先由新定义可知,PP'与OM平行且相等,而点N在OM的延长线上,因此可知PP'∥ON;

其次由点P'与点Q关于点N对称,于是点N为线段P'Q中点;下面从两种思路来证明:

第一种,相似。显然△QNT∽△QP'P,再加上N是中点,所以它们的相似比为1:2,即NT=1/2PP',而PP'=OM,所以得到NT=1/2OM;

第二种,中位线。我们知道经过三角形一边中点,且和第三边平行的直线,与两边交点间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那么在△QPP'中,NT满足条件,是它的中位线,所以NT=1/2PP'=1/2OM;

最后想强调一点,由于点N坐标未给出,因此若在解题中,尤其是第②问,以N(2,2)为条件,用中点公式计算点Q坐标和点T坐标,并不符合题目本意,切不可凭“如图”二字,再加上视觉效果,而认定N(2,2),这不叫几何直观。

(2)从题目描述中,可以确切绘出的有圆O,点M,点N,但点P在何处并未说明,即点P可为圆O外任意一点,如下图:

北京中考数学分析28题(读透定义发散理解)(5)

先声明,图上的点P仅为作图方便,其它任意位置,结论均相同,后面会说明;

我们梳理一下条件:PP'与OM依然平行且相等,长度为1,点P'与点Q关于点N对称。

我们不妨先连接P'Q,在△QPP'中,BN还是中位线吗?

利用前面已经证明过的结论,PQ与线段OM相交于点B,有BN=1/2OM=1/2PP',再加上BN∥PP',因此BN是△QPP'的中位线;

当点M在圆O上运动时,点P'随之运动,带动点Q运动,所以我们有必要弄清楚它们是如何运动的。

点M绕点O在圆周上运动,同理,点P'绕点P在圆周上运动;而点P'关于点N的对称点Q也绕某个点在圆周上运动,为了找出点Q的运动路径,我们可作出点P关于点O的对称点A,如下图:

北京中考数学分析28题(读透定义发散理解)(6)

连接AQ,发现对于四边形AQP'Q,点N和点O分别是其对边上的中点,若它是梯形的话,问题就非常简单了,那么,四边形AQP'P是梯形吗?

前面已经证明了BN是△QPP'中位线,即点B为PQ中点,所以我们很快便得到OB是△APQ中位线,得到AQ∥OB,结合前面OM与PP'的位置关系,所以AQ∥PP',从而证明了梯形AQP'P,ON是它的中位线,所以ON=1/2(PP' AQ),可表示出AQ=2t-1,这个结论非常重要,这意味着当点M运动时,点Q到点A的距离是个定值。

此处需要解读定值2t-1,含参数也是定值吗?

注意题目中“当点M在圆O上运动”这个条件,参数t并不能影响点M的运动,所以我们将它作为常量处理。

所以我们对于新定义中的“对应点”,本小题中有如下解读,每当确定一次点P的位置,相应的确定一个t的值,点Q到点A的距离就是定值,即点Q在以A为圆心,2t-1为半径的圆上。

上图中的点P是任意作出的点,在这个基础上得到的结论,是普遍成立的。

剩下的问题就非常容易了,点Q在圆A上,点P在圆A外,根据圆外一点到圆周上的距离最值情况,A、P、Q三点共线时才有最值,当点Q在线段AP上时取最小值,当点Q在PA延长线上时取最大值,如下图:

北京中考数学分析28题(读透定义发散理解)(7)

北京中考数学分析28题(读透定义发散理解)(8)

所以PQ长的最小值为AP-AQ,最大值为AP AQ,它们的差为2AQ=4t-2;

解题反思:

让我们再次审视题目条件中关于点N的描述,ON=t,并且1/2<t<1,说明点N在线段OM上靠近端点M处,我们知道点N的位置决定了对称点Q的位置,当我们改变t的值,上述证明中AQ的表示会有何改变呢?

特殊值t=1/2时,如下图:

北京中考数学分析28题(读透定义发散理解)(9)

可以发现,此时A、Q重合,PQ为定值,最值差为0;

特殊值t=1时,如下图:

北京中考数学分析28题(读透定义发散理解)(10)

可以发现,此时AQ=OM=PP',M、N重合,PQ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2AQ=2;

借助这两种特殊t值,我们还能推导出线段BN=1/2,也是一个定值;

其实在前面推演过程中,我们也能发现OB=t-1/2,为AQ的一半,其中ON=t,所以BN=1/2,是同样的道理;

现在我们来看点P的位置,任意位置的点P,可作不同的图形,每一种图形的推导方法,都是相同的,即同理可得,如下图:

北京中考数学分析28题(读透定义发散理解)(11)

北京中考数学分析28题(读透定义发散理解)(12)

北京中考数学分析28题(读透定义发散理解)(13)

若不限制点P在圆O外,又会是什么情况呢?

在刚才的分析中,点Q始终在圆A上,点P不仅在圆O外,更在圆A外,但如果不对点P进行限制,则极有可能出现下图情况:

北京中考数学分析28题(读透定义发散理解)(14)

当点P在圆A内部时PQ最大值为AP AQ,最小值为AQ-AP,它们的差为2AP,这是个自由变化的量;若改为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恰好也等于2AQ;

新定义“对应点”相对于2020年的“平移距离”、2021年的“关联线段”,理解难度降低了,应用难度相应也有所下降,学生解答应该比较顺利。

爱数学做数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