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原县城市基础设施(聚焦宜居阳东专题报道②交通)

编者按:

高质量打造宜居城市,不仅需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更需要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作支撑。为此,该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优化营商和居住环境,着力提供更加充足的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不断提高市民幸福感。

让内外出行更便捷

努力构建外联内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阳东处在珠三角和粤西地区的接合部,向东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向西融入粤西沿海城市带,建设好外联内通的交通体系对于吸引外来人才居住发展十分重要。一方面,该区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重大交通通道和服务设施的衔接,全面提升全区的通达条件。另一方面,加大城市路网规划和建设密度,提升城市内部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

阳原县城市基础设施(聚焦宜居阳东专题报道②交通)(1)

为此,阳东积极提升全区通达水平,按照“东融、西联、南拓、北通”的构想,狠抓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去年7月,江湛铁路建成通车,阳东站场配套设施顺利投运,阳东正式迈入高铁时代;沈海高速扩建、G325改线、S297线阳东段改建加快推进,S386线周亨至田畔段公路、X750线鸡山至新洲段公路建成通车。

阳原县城市基础设施(聚焦宜居阳东专题报道②交通)(2)

同时,围绕接通大市区路网和向南向海拓展,该区狠抓城区市政路网建设。目前,新工业大道西段升级改造实现单向通车,新江台大道已基本建成通车,南华路、滨河路工程已完成工程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环评审批、规划选址、立项、设计招标、施工图设计及审查、工程预算等工作;两江四岸阳东段也将于今年动工建设;这些市政路网建成后,阳东城区将通过东风四路、广雅路、新江台大道、滨河路、两江四岸阳东段等“五横”与大市区互联互通,通过始兴路、湖滨路和迎宾大道等“三纵”贯通阳东新旧城区并向南向海拓展,推动市区一体化进程。

接下来,该区将按照国家和省的路网布局,重点配合抓好沈海高速扩建、G325改线工程和G228建设,全面完成新江台大道工程,动工建设南华路、滨河大道,接通湖滨路、永安路、迎宾大道等8条城区道路,推动新区旧城连片发展。

配套更优质更完善

重点抓好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阳东城区现有16万人,随着宜居城市建设的不断升级、企业集聚效应的凸显和快捷生活圈的逐渐成形,我们预计阳东区在2023年将达到30万人左右。”阳江市自然资源局阳东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为吸引包括大湾区在内的更多优秀人才来阳东创业,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该区正在重点抓好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打造更为优质、现代、完善的公共配套。

阳原县城市基础设施(聚焦宜居阳东专题报道②交通)(3)

昨天的教育是今天的经济,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近年来阳东区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先后建成了阳东一中、阳东二中、阳东广雅学校、阳东实验学校、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阳东学校等一批中小学校。为进一步满足群众对公办优质学位需求,该区还启动建设了一批新学校,其中,阳东区新实验学校预计今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阳东金湾小学和红丰镇中心小学建设正在开展平土工作;阳东区第一小学、第一幼儿园、滨河片区捐建学校等一批教育设施项目正在抓紧规划建设。

“阳东区人民医院内科住院综合楼工程总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主体15层,建成后将增加床位399张,综合楼的投入使用将为患者提供设备更完备、环境更好、医疗资源更集中的医疗服务。”据阳东区人民医院院长冯积顺介绍,除了设施建设外,该院目前还不断在加大高端设备投入、人才引进、做优服务、加强与省级医院业务交流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阳原县城市基础设施(聚焦宜居阳东专题报道②交通)(4)

阳东区人民医院的发展是阳东区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缩影,除了原有医院的设施不断完善,该区还在不断增加医疗资源,目前新妇幼保健院已经完成了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区人民医院内科住院综合楼正在开工建设,新建红丰镇卫生院也已经顺利封顶。

【全媒体记者】杨世华 刘阳 实习生 成静

【校对】洪江

【作者】 杨世华;刘阳;成静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