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第一语言学博士(在武大物理哲学)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当弗罗斯特写下的哲理命题
真切地发生,又该如何选择?
桂园7舍403有四个
“不务正业”的物院学子
有的人本科学习物理
最终却选择了外国哲学
有人收集物理书,有人收集乐器
还一起组团选修心理学、语言学......
他们用不设限的选择回答道:
未走过的路可能是遗憾
而脚下的每一步都值得
他们是谁?
罗秉诚
来自物院17级2班
绩点3.835,保研至北京大学量子材料中心
喜欢打篮球,阅读,看电影,旅行
获校级优秀学生乙等奖学金三次
并获得2019年大学生数学竞赛省一等奖
刘会洋
来自物院17级2班
绩点3.58,保研至四川大学外国哲学专业
喜欢看小说,打游戏,看电影,尤其热爱哲学
徐洪瑞
来自物院17级1班
绩点 3.565,保研至复旦大学物理系
兴趣爱好:语言学
曾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
学习物理学,语言学及计算机科学
徐浩晟
来自17级物院2班
绩点:3.935,保研至复旦大学物理系
获国家奖学金一次,甲等奖学金一次,乙等奖学金两次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一等奖
酷爱收藏各类物理书籍
物理 哲学=?
刘会洋为将来选择的研究方向让不少人觉得匪夷所思——学了四年物理,却选择在外国哲学方向上深造。跨专业研究已经充满挑战,从理科向人文社科的转型更是艰难,他明白这一点,也早已做好准备。
早在大二下学期,刘会洋就萌生了转至哲学专业的想法。谈及原因,他说:“以前对这个世界有很多疑问和困惑,上大学之后有了很多自由的时间来查询、思考,于是根据网上的推荐和指引读了很多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惊奇地发现这些问题追根究底都与哲学有关。”这种发现让他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促成了这一勇敢的人生选择。“其实如果一直研究理论物理,最终和研究哲学没什么差别。”他打趣着说。
他一直被哲学的深思吸引,为了促成向哲学专业的转变,也读了一些相关书籍。加缪的《西西弗神话》、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导论》......这些哲学领域的著作极大地引发了刘会洋的思考。从加缪的“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到康德严密理性的哲学论证,再到海德格尔的总括性概论,他看到了哲学的严肃、理性、批判和抽象,为之震撼,打破了对哲学的“套话”印象。“读完之后觉得以前的自己很‘傻’,看到了世界不同的一面,有了不同的认知方式,就像重新装了一个操作系统。”他说。
物理 语言学=?
徐洪瑞曾前往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一学期,学习物理学、语言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方面的课程。出国交流给他带来了一些新的压力,但同时也给他提供了新的机会和环境。除了学习必修课程,他还积极参加各类专题研讨会和讲座,极大地拓宽了视野。“学到了很多,也认识了很多朋友”,他回忆道:“当时参加了一些学术讨论会,尤其是在语言学方面,有句法结构这些基础内容,也了解了一些自然语言处理方面比较前沿的研究。”
徐洪瑞参加语言学讨论会
徐洪瑞出国交流
后来,他兴致勃勃地和室友们分享了在国外的所学所感,这段经历也引起了室友们的好奇,于是一间寝室的四个物理专业的同学,开始组团选修心理学、语言学等人文社科领域的课程。“从这些课程中,可以收获一些将来能够应用于自己研究领域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他们这样认为。
当然,徐洪瑞回来后也教会了他们玩飞盘,自此,教五楼前的草坪常常出现这群少年的身影。
追寻兴趣的“猎人”
兴趣不同,他们各有爱好——徐浩晟热衷于收集物理书,徐洪瑞收藏了各种各样的乐器,罗秉诚则喜欢打篮球。
徐浩晟收集的物理书,两个书柜都装不下。谈及这件事,他笑着连连摆手,“不能再买了,再买就放不下了。”有时,介绍同一内容的书,他有好几本,因为“同一门课程的教材或者参考书,由不同的人写,会有不同的风格。”他说:“没事的时候翻翻这个人写的,翻翻那个人写的,就能从不同作者的解释中把一些问题彻底想明白。”这让他体会到了极大的成就感。
徐洪瑞对音乐有独特的喜爱。他收藏了各种各样的乐器,例如哨笛、钢舌鼓等,偶尔还会弹弹吉他。音乐之于他,已是生活不可或缺的调味剂,“开心的时候弹,不开心的时候也弹”。除此之外,他还爱矿石:“我转专业来物院前是学地理的,所以喜欢收集一些矿石,以前去木兰山实习,还带回来各种各样的石头。”
罗秉诚喜欢打篮球,一场激烈的篮球赛总能让他放松。他相信学习不意味着时间的堆积,有效率最重要:“每个人一天有效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把这6、7个小时用好了,学习效果应该就比较好了,剩下的时间不如打打球跑跑步,张弛有度。”
不过也正因为打球,他曾经受伤。腿骨折带来一整个学期活动困难,让他心理上也有一些抑郁。幸好开朗外向的性格给他带来不少热心的伙伴,大家每天扶他上床,背他下楼,载他上课,令他十分感动:“感觉自己给别人带来挺多麻烦的,但也感到很幸运。”如今的他幸福地回忆道。
自己学or一起学?
大学的学习方法非常多元。罗秉诚说:“大学的课堂和以往不同,更偏向掌握知识而非应试。”当然,他也给出了一个实用的建议:考前把老师的讲义或者教材反复看,做一做往年的真题。
徐洪瑞则赞成跳出教材的框架和传统的课堂,从源头理解。他认为,教材往往像盖房子一样,自下而上地构建某个规则世界,即先给出一系列定义和定理,然后借此来解决特定问题。但很多时候,尤其是还没有学到更深入的内容时,常常不明白为什么要在前文做一个设定,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很难理解。因此他更倾向于自己学:“找一些国外的教材、公开课,看看别人是怎么解释的,对英语的提升也很大。”这常常令他恍然大悟,打破了原有的认知,“像开光了一样!”,他兴奋地说。
虽然他们很少抱团学习,却经常开展寝室小讨论,甚至购置了一块用于演算的白板。罗秉诚说,他们考试之前也会“很慌”,于是期末考之前一般都会讨论一些大家都不懂的或者比较有争议的题目,把知识点搞懂。这块白板上留下的擦写笔迹,如今成了他们一起探讨、学习留下的永恒印记。
没有错的选择
大学有很多选择,珞珈向来包容自由,鼓励和支持不同的尝试。然而,多向的探索也意味着精力被分散,徐洪瑞坦言:“感兴趣的太多了,分给物理的时间自然少了”,然而他并不后悔,满足道:“这样生活也很丰富、很有趣。”
或许,在试错成本最低的浪漫年华里,不必忌讳走“岔路”,甚至“弯路”,蜿蜒的河畔有更多的风景。正如他所说:“多接触一些信息,看看自己对未来有什么规划,然后再决策。”
罗秉诚也说:“我的一位老师有句话我很赞同:你去做某件事,做完后你发现不喜欢,这也是一种收获。如果做着做着发现这个方向不太感兴趣了,那就换一个方向继续尝试嘛,这没什么的。”说完,他点点头,补充道:“没有错的选择,只有不合适的选择。”
曾有人说
人未来的可能性是最重要的
而非符合某种一般的标准
他们正让人看到了这种珍贵的“可能性”
不拘束,不设限
敢于尝试,不怕绕远
才是少年的耀眼之处
祝他们,也祝你我
永远有少年的勇气与好奇心
天地开朗,自当畅快走四方
来源:微信公众号武汉大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