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为民之力(为民推开幸福门)

编者按:近日,省检察院派驻郓城县郭屯镇第二批、第三批“第一书记”刘春博、唐骁鹏、柳曰友、丁顺才(接任因工作需要返回省检察院的王鹏同志)、张景振等五位同志圆满完成了帮包工作任务,回到省检察院。吴鹏飞检察长在《省检察院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总结》上作出重要批示:“第一书记工作组驻村帮扶两年来,真心听民声,用脚步丈量与群众的距离,倾心抓党建筑牢农村发展的根基,专心谋发展积极帮助帮包村脱贫致富,用心干工作把奉献作为人生责任。在驻村过程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树立了省院良好形象,赢得了百姓们的认可。对他们的工作要给予充分肯定,要予以记功嘉奖。”为学习和弘扬他们的工作精神,现刊发他们的事迹通讯《为民推开幸福门》,以飨读者。

激发为民之力(为民推开幸福门)(1)

2013年9月4日,吴鹏飞检察长到郭屯镇大屯村新建小学看望师生,图为包村“第一书记”唐骁鹏介绍有关情况。

2014年8月,省检察院驻村“第一书记”柳曰友、丁顺才、张景振在村自来水改造现场察看管道接口。

激发为民之力(为民推开幸福门)(2)

派驻郭庄村第二批“第一书记”王鹏与“两委”班子研究帮包村电网改造。

针对帮包村群众“行路难、浇地难、吃水难”的现实困难,工作组在省检察院院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积极向省交通厅、财政厅、水利厅等部门申请项目和资金,与菏泽市、郓城县相关部门协调,为5个帮包村铺修水泥路29公里、田间砂石生产路17公里,结束了各村“晴天人骑车、雨天车骑人”的历史。5个村共新打机井55眼,修复沟渠3000余米,新修桥梁涵洞11个,对213眼机井进行配套建设,灌溉难的问题全部得以解决。为5个村全部安装了路灯、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家家户户安装了自来水,升级改造了农村电网,夯实了村发展的根基。对村街道全部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并实现垃圾清运一体化。

积极拓宽村民致富道路

激发为民之力(为民推开幸福门)(3)

省检察院派驻东张楼村“第一书记”刘春博(右一)与秋葵种植户在地里交流。

激发为民之力(为民推开幸福门)(4)

派驻郭庄村第二批“第一书记”王鹏为残疾人发放兔子。

工作组多次组织各村“两委”成员到泰安、寿光参观学习蔬菜种植,到菏泽、曹县参观学习油用牡丹和芦笋种植加工,到东明、鄄城参观学习保健蔬菜和药材等特色种植,帮助开阔眼界。邀请省市县农业专家,逐村考察指导种植结构、产业布局的调整,形成可行性分析报告,再召开村民代表会、党员议事会商讨,确定发展路径。先后4次选派致富能手、村干部65人次,到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和山东农业大学培训,提升经济意识、市场意识和种植本领。经过两年多努力,东张楼村成立专门种植园,发展了黄秋葵、油用牡丹等种植项目;大屯村成立养殖合作社和村面粉厂,发展了水貂养殖、面粉加工等项目;林集村发展了獭兔养殖、玻璃球加工项目;郭庄村建成了100亩牡丹种植基地;高庄村成立了蛋鸡养殖合作社,建起了集体养兔厂。5个村减少贫困户60户、贫困人口205人,新增集体经营性收入16.35万元。

大力提升各村文教水平

激发为民之力(为民推开幸福门)(5)

2014年8月,省检察院驻村“第一书记”刘春博、张景振在东张楼村小学新建教学楼施工现场。

激发为民之力(为民推开幸福门)(6)

第一书记帮包村学生载歌载舞,庆祝新学校建成使用。

为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第一书记”工作组又着力加强村小学建设,解除村民后顾之忧,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协调教育专项资金600万元,为东张楼、大屯、林集三个村小学新建了教学楼,为东张楼、林集、郭庄、高庄四个村新建了公办幼儿园,大大改善了各村小学幼儿园的教学条件;5个村全部新建起乡村大舞台和健身文化广场,建立起农家书屋,配备桌椅600 余套,平均拥有图书5000册以上;各村均成立秧歌队或广场舞队,工作组多次邀请县秧歌协会人员,到村进行秧歌、广场舞和腰鼓等培训,200多名群众文体骨干参加;村村建起各具特色的文化一条街和政策长廊,制作图版、刷写标语、开设专栏,图文并茂宣传党的富民利民政策,宣扬尊老爱幼等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各村在“七一”、元旦、春节等节日,分别举办联欢会,“第一书记”纷纷登台,村民热情演出,共庆美好生活;积极开展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活动,将评比出的人和事制作成“光荣榜”,在村里公开,大力弘扬了时代新风,促成村里邻里和睦,敬老孝亲蔚然成风。

激发为民之力(为民推开幸福门)(7)

山东电视台、大众网等媒体多次报道省检察院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成果,图为采访现场。

工作组扎实的作风和显著的成果,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

有的群众说:“我们天天都想往幸福生活,‘第一书记’来了以后,挨家挨户摸实情,帮助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号准了‘脉’,开对了‘方’,我们得到了实惠。”

有的群众说:“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第一书记’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不走的工作队’”。

郭屯镇党委书记王志浩说:“‘第一书记’上上下下不停地联系,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多方争取致富项目,协调筹集资金,帮助基层党委政府解决了一批多年想解决而又没解决好的民生难题。”

郭屯镇党委副书记李崇玉说:“‘ 第一书记’以身示范,密切了干群关系,以前村里‘等、靠、要,慵、懒、 散’ 没了踪影,如今的村‘两委’天天合计事,一心围着村民转,摸准一事定一事,定一事干一事,干一事成一事。”

群众视“第一书记”为亲人,连续两年春节,帮包村的村民代表都坐车200公里,专程到“第一书记”所在的省检察院赠送锦旗,感谢给村里送去了求真务实的好干部;2014年7月,林集村小学三年级学生端木德鹏,还给省检察院吴鹏飞检察长写来长长的感谢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