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林丛拍结婚照(进城老人林丛以前是)

进城林丛拍结婚照(进城老人林丛以前是)(1)

林丛自述:5年前,林丛来到唐山市的儿子家生活,由一个乡下人变成了半个城市人。以前,他的脾气秉性确实有点怪,非常自私。常言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然而,这几年受到社会正能量的熏陶和周边居民朋友的影响,林丛的秉性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耳濡目染的“小气”

今年62岁的林丛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正处于经济恢复时期,城乡居民的生活日用品凭票购买。那时候,家家过日子都必须精打细算,甚至到了“抠门”的地步。林丛的父亲就是一位过日子特别仔细的人。他家有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不仅绝不外借,而且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也舍不得用。林丛的父亲存放自行车的方法一般人都想不到——用一根拴牛的缰绳把车子吊在房梁上,这样谁还好意思张口借呢?就连林丛的父亲给自行车打气时,也要把门关得严严实实,以免被外人发现,来借打气筒。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林丛自然也染上了“小气”的毛病。他在村里是最早买彩电的,为防止别人来我家看电视,他每天晚上都把窗帘拉严实,外边的门、里边的门都要插上门闩。他们一家人悄悄地看,而且还把音量调到最小,让外人不易察觉。林丛从亲戚家弄来一辆二手摩托车,即使是旧的,也视若珍宝,每当别人想借用时,油箱里总是“没油”。很长时间,他都是自家过日子,很少和邻居打交道。

暖心帮助让我感动

后来发生的两件大事,对林丛的触动很深。第一件事是儿子考上大学后,老家就剩下林丛和他的老伴。2012年初秋,老伴突发疾病住院,他不得不扔下苦心经营的果园到医院陪床。林丛的老伴病情一时不见好转,而果园里的苹果若不及时处理,就会烂掉,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手机响了,是村主任打来了电话,并告诉他村里已经组织人帮助管理果园,成熟的菜果都及时卖给了商贩,一点也没有糟蹋。对此,林丛是既感动又万分惭愧。他觉得之前种种自私的做法真是不应该。

第二件事是发生在进城后。林丛的老伴去世后,他进城到了儿子家。他是一个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人,刚进城,两眼一抹黑,城市生活让他感到十分焦虑。就在这个时候,小区许多邻居向他伸出热情之手,有人带领他上超市,熟悉买油盐酱醋等生活日用品的地点;有人领他去公园,赏花观景,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还有人陪同他一起到附近的便民服务机构,如居委会、派出所、热力站、医院、电力所等熟悉情况……这些事情感动了林丛,也教育了他,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林丛逐渐意识到,生活中,每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他人,离不开群体,离不开社会。他决定重新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开启新的人生。

脱胎换骨的改变

从那以后,林丛好像换了个人似的。在小区,见到楼前、路旁有散乱的垃圾,他就主动清理;遇到无人看管的小孩过马路,他就主动护送;看见谁的车灯未关,他就及时提醒车主;不管谁家有事,他都主动帮忙。

光这些还远远不够,林丛决定开辟一个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根据地”。今年6月,林丛在居住的小区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通过联系农村老家的亲友,给他送来无公害的新鲜水果、蔬菜,为居民提供服务。在4个多月的经营中,小菜摊深受居民的欢迎。原因一是果蔬新鲜、质量可靠;二是价格公道、分量足;三是尊重顾客,服务热情。有时邻居们上街忘记带钱,只要留下电话,就可以赊账;有几个农民工下班晚,林丛宁可自己晚吃饭,也要等到他们下班;有时邻居们用菜量大,他就让送菜的亲友送货上门。小小菜摊,增加了他与邻居们的互动,同时也让林丛全身心地融入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大家庭之中。

以前的怪老头,现在变成了人人夸赞的好老头。


来源:石家庄日报客户端

记者:裴新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