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年代礼节(正姓氏制嫁娶)

□淮扬毛琦


伏羲年代礼节(正姓氏制嫁娶)(1)

(原载《三皇文化》2011年第一期)


太昊伏羲氏德配天地,光昭日月。从古籍中伏羲的名号来看,密羲、虑牺、伏牺、包羲、疱羲、炮牺、伏戏、牺皇、皇羲等,还有太(大)昊、太(大)白皋,研究者认为名伏牺即强调伏羲驯服野兽,教民渔猎畜牧的功绩;包、疱、炮即强调伏羲烧烹肉食的功绩;因始画八卦,以治天下的功绩。又称伏戏;称太(大)昊(白皋),表达了对伏羲像对太阳一样的崇拜;名号加皇字是对伏羲至高无上的赞颂,李白诗曰:“学道三十春,自言羲皇人。轩盖宛若梦,云松长相亲。”

关于伏羲与姓氏的关系,自先秦始,古籍中不乏太昊伏羲氏肇始姓氏的记载。

春秋《左传·昭公十七年》曰:“太白皋氏以龙经,故为龙师而龙名。”杜预注:太伏羲氏,风姓之祖也。有龙瑞,故以龙命官。

伏羲年代礼节(正姓氏制嫁娶)(2)

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一年》曰:“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 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

《尚书·正义》注云:“包羲氏三皇之最先,风姓,母曰华胥,以木德王,即太 也。”

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曰:“太昊帝疱牺氏,风姓也。……继天而生,首德于木,为百王先。”

明李贽《史纲评要·太昊伏羲氏》曰:“帝生于成纪,以木德继天而王,故姓风。”

“风”是伏羲自命的姓,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可查的姓。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说:“中国最早的姓就产生在伏羲氏时期,伏羲氏之后有风姓,这是中国第一个姓。”

伏羲自命“风”姓,其实就是“正姓氏”,是为了在“制嫁娶”中区别血缘关系。姓是血缘符号,“正姓氏”是正血统、正祖宗、正秩序。宋代以前,史学者还没有伏羲“正姓氏”的描述,而“制嫁娶”的记载颇多。

《竹书记年》曰: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战国《世本·作篇》曰:“伏羲制俪皮嫁娶之礼。”

东汉王充《论衡·齐世篇》曰:“密牺之前,人民至质朴,卧者居居,坐者吁吁,群聚居处,知其母不知其父。至密牺时,人民颇文,知欲诈愚,勇欲恐怯,强欲凌弱,众欲暴寡,故宓牺作八卦以治之。”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曰:“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于是伏羲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天下,治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也。”

三国谯周《古史考》曰:“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曰:“先圣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图画乾坤,以定人道。民始开悟,知有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道,长幼之序。于是百官立,王道乃生。”

晋王嘉《拾遗记》曰:“春皇者,疱牺之别号……始嫁娶以修人道。”

唐司马贞《史记索引》曰:“太 疱牺氏,风姓,代 人氏继天而王。……始制嫁娶,以俪皮礼。……都于陈,东封太山,立一百一十年崩。其后裔当春秋时有任、宿、须句、颛臾,皆风姓之胤也。”

北宋苏辙《古史》曰:“太昊伏羲氏,风姓观天地之象,鸟兽之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画八卦。教民嫁娶,俪皮以为礼。……居于宛丘后世所谓太吴之墟也。……而子孙不可复纪,至周衰,有任、宿、须句、颛臾,皆风姓也,邑于济上,奉伏羲之祀。

北宋刘恕《路史》之名取自《尔雅》的“训路为大。”所谓路史,即大史也。此书详述了有关上古时期的历史、地理、风俗、氏族等方面的史事和传说。《路史》在中国姓氏源流方面的见解较为精辟始创伏羲“正姓氏”一说,常被后世研究姓氏学的学者所引用。罗泌《路史后纪·太昊纪上》曰:太昊伏羲“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万民之俪,俪皮荐之以严其礼,示合姓之难,拼人情之不渎。法乾坤以正君臣、父子、夫妇之义"从《路史》开始,人们普遍接受了伏羲“正姓氏、制嫁娶”的说法。明李贽《史纲评要·太昊伏羲氏》曰:“上古男女无别,帝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

姓氏是民族血缘的延续,寻根认祖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报本反始、尊祖敬宗、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现代学者普遍认为,伏羲最大的贡献是“正姓氏、制嫁娶”。当代世界各地华人华裔以姓氏为纽带,回到祖国故土寻根祭祖,这正是由于伏羲“正姓氏、制嫁娶”,形成了数千年中华民族强固的血缘亲和力,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强大的凝聚力。

伏羲年代礼节(正姓氏制嫁娶)(3)

已故的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首任会长贾斌认为饮水思源,寻根问祖,势必要追溯到有踪迹可寻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和皇帝轩辕氏是相继创造我国上古文明的三位最有代表性的历史传说人物,伏羲和炎黄都可以称为我国“人文始祖”,但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吴伏羲氏无疑是最古老的祖先。从传说中他结网罟、养牲畜画八卦、造甲历、制嫁娶、正姓氏、定人伦、创礼仪、做琴瑟等“开物成务”“肇启文明”的远古文明贡献,足以确定他的人文始祖地位.(1)

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姓氏文化学者何光岳认为:以妇女为主体的母系氏族制度的形成,使人类初步知道了血统亲缘关系,于是就出现了集体供奉的“姓”来代表一个氏族集团。“姓"的出现,在中国史籍事实中,可以说是有利于部族的团结和民族的形成。最初人们是同姓可以通婚的,到后来才从血缘上认识到这对后一代的繁育不利违背优生学的原则,就由较先进的氏族提出了同姓不婚。明代唐龙的《重建伏羲庙记》说“作书契而代结绳之政,以俪皮为礼而正婚姻之始"。中国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期,“书契作则文字著,婚姻正则人伦叙”。(2)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姓氏专家袁义达认为:姓氏寻根,可以说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文化认同,是人性寻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对于我们龙的传人来说,寻根归宗意识更甚于世界其他民族,这也是中华六千年文明伟大凝聚力的血脉之源,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一直起着重要的内聚力的作用。我们中华民族万姓,追根溯源都出于太昊伏羲氏“制嫁娶,正姓氏”之人道,太羲氏是中华民族之根。

中国人的文明史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史之一,六千年来,不管换了多少朝代改了多少年号,中国人姓氏一直延续着,从未间断过。六千年前,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最初“制嫁娶,正姓氏”之人道完全遵循人类进化的科学性,中国人姓氏的世代传递的宗法几乎与代表父系遗传物质Y染色体的遗传规律一致,是虽经千万年而不变的自然法则。……远在六千年前的东方古文明就已经以姓氏文化为载体将遗传学的真谛阐述给了世人。(3)

国家图书馆编审扬扬认为:作为纪念伏羲、女娲代表的上古文化的重要方面,即对他们制嫁娶正姓氏历史的创造的纪念,毫无疑义地应当得到大家的重视。……就伏羲、女娲“制嫁娶、正姓氏”的贡献而举办中华姓氏文化节来说,现在有充分的理由和条件。……伏羲和女娲都代表上古先民天人统合的精神,后人分别概括为“天人合一”、“天人合德”、“天人合发”等……这种天人观体现在人伦的治理上是“制嫁娶、正姓氏”,实属人文创举。(4)

伏羲年代礼节(正姓氏制嫁娶)(4)

图文无关。


河南省社科院历史考古所研究员郑祥杰认为:到了伏羲氏的时代,人们已经明显地认识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的科学道理。伏羲氏首先根据这个实践,改革婚姻制度实行族外婚制……提高了人类的生理和智力素质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这是太昊伏羲氏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族外婚产生以后,姓氏就在区别婚姻关系中起到关键作用。伏羲氏实行族外婚制,中国最早的姓氏大约就在这个时期产生。(5)

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昌远认为:太昊伏羲氏一生有许多重大发明创造,为中国古代的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就是“正姓氏”,或称“定姓氏”所谓姓,是由女(母)生。《左传》隐公八年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姓的不同,就是种族的不同。先秦时期的姓氏产生很早,但正姓氏的起源应是从伏羲开始。(6)

河南省历史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绍连认为:伏羲制嫁娶,对后世人类的形成源流的探索也有直接重要的关系。人们的姓氏是由祖先的血缘关系确定的。许慎《说文解字》说:“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女、生。”由于伏羲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初期,当时还未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人们“知母不知父”,所以其姓从母。其时人的姓,从母系氏族和部落,姓和氏开始是有严格区分的。所谓:“姓者,统其考祖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倘若没有伏羲制嫁娶,就没有严格的婚姻制度,人们若不知父亲,不知自己的祖先,何以能够溯古几千年探索姓氏源流追寻祖根呢?所以,谈到伏羲制嫁娶,促进人类起向文明,乃为一大历史功绩。(7)

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振犁认为:中国姓氏的起源的文献记载从周秦时代算起,但它的源头要追溯到黄帝以前的伏羲、女娲时代。这和当时部族社会结构以及婚姻的演变密切相关。女娲与伏羲“定姓氏”、“制婚媒”、“置嫁娶”等一系列礼制,就从这时开始,到黄帝以后就更加完备、系统。黄帝之后裔二十五宗,就是典型的代表。……中国姓氏的起源和发展,构建了泱泱大国的族姓系统。这个系统不仅维系着中华5000年的民族系统,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而且团结了海内外的中华儿女。目前,正在兴起的海外炎黄子孙寻根追祖的热潮,便足以证明远在伏羲、女娲时代起源的姓氏制度至今仍然产生着强大的民族向心力。(8)

河南省社科院历史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认为伏羲是中国古史传说时代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其贡献是多方面的……最明显者有制嫁娶、定姓氏。……在伏羲之前人们的婚姻处在一个乱婚阶段,而在此时开始了婚姻之礼,即以内外有别而规范了人们的婚姻行为。……在中国早期的姓氏中,伏羲的风姓,较炎帝的姜姓、黄帝的姬姓更为古老。……如果说中国姓氏追根溯源的话,那么,无论是从伏羲“制嫁娶、定姓氏”这一贡献而言,还是从伏羲女娲始有“风”姓而言,我们都可以认为伏羲是中国姓氏之源。……周口淮阳的伏羲与女娲的遗迹丰富、记载确凿、积淀深厚,可以说周口淮阳不但是伏羲的故都,也是中国姓氏的发源地。(9)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曹桂岑认为:中国的姓,以国为姓,以官名为姓,以职业为姓,赐姓等,究其源,均起自伏羲氏。所以,伏羲氏是中华民族的共祖,万姓之源头。(10)

河南省社科院历史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立新认为:原始的族徽文字是中国最原始姓氏,正是伏羲氏“正姓氏”时所发明的,伏羲氏正姓氏和造书契是可以贯通的。……伏羲画八卦,形成中国最早的姓氏文字形式,并引发汉字的发明,最早的一批汉字应是族徽文字,伏羲画八卦、正姓氏、造书契开创了中华5000年文明史,伏羲氏真可谓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11)

河南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刘翔南认为:中华民族自伏羲正姓氏之后,血缘近亲不婚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国人的姓氏开始产生,姓氏作为“远禽兽、别婚姻”的符号,成为我国人类社会进行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淮阳是羲皇故都,为伏羲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伏羲时代的许多重大发明创造活动,都应该以此为基地进行,特别是其“制嫁娶、正姓氏”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无疑与淮阳有密切关系。伏羲时代姓氏的含义虽然与现代不完全相同但它是中华民族出现姓氏之始,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华万姓一统,始自伏羲,而羲皇故都淮阳,是中华姓氏最早的肇源地。(12)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到,太吴伏羲氏“正姓氏制嫁娶”对开创中华文明意义非常重大,羲皇故都淮阳在姓氏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这些论述代表了当代姓氏文化界的主流观点,对传承弘扬姓氏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①(贾斌:《“龙的传人”的老祖宗》,见《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志》,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年版,第252页)

②(何光岳:《中华姓氏源流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第6页)

③(袁义达:《中华民族之根伏羲氏》,见《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志》,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年版,第254页)

④(扬扬:《怎样纪念伏羲女娲》,见《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志》,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 年版第 255 页)

⑤(郑祥杰,《伏羲氏的历史地位》,见《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志》,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年版第261页)

⑥(陈昌远:《应给太吴伏羲氏一定历史地位》,见《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志》,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年版,第262页)

⑦(李绍连:《伏羲与太昊陵》,见《伏羲与中华姓氏文化》,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年版,第 141页)

⑧(张振犁:《中原“洪水后伏羲、女娲兄妹婚”神话与中华姓氏起源考略》,见《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志》,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7 年版,第271页)

⑨(张新斌:《伏羲与中国姓氏之源》,见《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志》,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年版,第291页)

⑩(曹桂岑:《伏羲氏》,见《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志》,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4页)

①(李立新:《伏羲“画八卦”“正姓氏”与汉字起源》,见《伏羲与中华姓氏文化》,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年版,第183页)

02(刘翔南:《羲皇故都,万姓同根》,见《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志》,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294页)

(此文系《中华姓氏起源地论证报告》节选。题目系编者所加)

伏羲年代礼节(正姓氏制嫁娶)(5)

屈家岭文化·彩陶纺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