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小人物的内心世界(有趣的灵魂读王小波)

王小波小人物的内心世界(有趣的灵魂读王小波)(1)

第一次看到王小波,是一张漫画,不知道是谁的力作,很丑很丑的王小波撇开两腿坐在地上,小和~尚突兀地直挺挺在那里,脸上挂满一种颓废。

很多人把他当作流mang。

后来看他写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那猪活灵活现,活脱脱地活出一个猪的人生和猪的自我来,唐吉诃德一般,仗剑走天涯。

勾引着我探探这个王小波。看看这个王小波何许人也!

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

这个家伙写的东西太大胆、太犀利、太有趣、太虐~心太……

能够让读者有兴趣,废寝忘食地想一口气读下去的作品也许就是好作品吧,毕竟这样的东西不多。

王小波就是这样。

对于王小波作品的反应读者分两派,一派喜欢王小波,然后喜欢的不得了,爱屋及乌,另一派不喜欢王小波,嫌他作品低俗,俗不可耐。但是大学里流行这种说法,男生不能不读王小波,女生不能不读周国平。

我抱着中立的想法开始读他的作品。

第一个感觉就是看王小波的东西,一定不要吃饭也不要喝水看,因为吃饭喝水看很容易笑喷。

既然说王小波俗,就先看看他自己是怎么论“俗”的吧。

我读了他的关于“媚俗”与“媚雅”。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甩出一词“媚俗”,是指艺术家为了取悦大众,放弃了艺术的格调。

然后国内又玩出个新词“媚雅”,指的是大众受到某些人的蛊惑或者误导,一味追求艺术的格调,也不问问自己是不是消受得了。

王小波讲了两个故事。

一次是到波士顿看朋友,不情不愿滴被朋友抓去听音乐会。

我觉得这两首曲子没咸没淡、没油没盐,演奏员在胡吹、胡拉,指挥先生在胡比画,整个感觉和晕船相仿。天可怜见,我开了十几个小时的车,坐在又热又闷的教堂里,只要头沾着点东西,马上就能睡着;但还强撑着,把眼睛瞪得滚圆,从七点撑到了九点半!中间有一段我真恨不能一头碰死算了……布鲁克纳那厮这两首鸟曲,真是没劲透了!

我在古典音乐方面没有修养,所以没有发言权。可能人家布鲁克纳音乐的春风是好的,不入我这俗人的驴耳。但我总觉得,就算是高雅的艺术,也有功力、水平之分,不可以一概而论。总不能一入了高雅的门槛就是无条件的好——如此立论,就是媚雅了。人可以抱定了媚雅的态度,但你的感官马上就有不同意见,给你些罪受……

能用这种诙谐、赶劲的语言来解释一个词汇的人,大概只有王小波,我把它叫“王小波似语言”。

再看看另一个:

及至轮到女声部开唱,那位熟识的老太太按西洋唱法的要求把嘴张圆,放声高歌“亚美路亚”,才半声,眼见得她的假牙就从口中飞了出来,在空中一张一合,做要咬人状,飞过了乐池,飞过我们头顶,落向脑后第三排;耳听得“亚美路亚”变成了一声“噗”!

在如此庄重的场合,唱着颂圣的歌曲,虽然没假牙口不关风,老太太也不便立即退场,瘪着嘴假作歌唱,其状十分古怪……

请相信,我坐在那里很严肃地把这一幕听完了,才微笑着鼓掌。所有狂野粗俗的笑都被我咽到肚子里,结果把内脏都震成了碎片。此后三个月,经常咳出一片肺或是一片肝。但因为当时年轻,身体好,居然也没死。

笑死我了!我也像王小波一样,要咳出一片肺和肝来,只是我不是憋着笑,我在大笑。

俗也罢,雅也罢,只是在笑的同时,需要探讨在俗和雅的背后,什么是真正的俗,什么才是真正的雅!

接下来我们来读读王小波被某些人冠以最俗的小说《黄金时代》。

一个字“绝”!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成名作,是他的“时代三部曲”之一,写的是文ge期间在云南插队下放的知青故事,主人公一个是下放医生陈清扬,她长的年轻漂亮,和老公离了婚,老公又进了监yu,然后被大家冠以“破xie”的称号,另一个是知情流mang王二,他叛ni,不守规矩,正值青春的荷尔蒙在身体內泛滥。他们对抗加注于自身的名声和阉ge,并从荒~诞中突围出来。

陈清扬不想坐实别人冠以的“破xie”称号,决定一探究竟,她于是抱着希望向和大家不太一样的王二求证,希望洗~脱骂名,结果王二让陈清扬哑口无言,王二让陈清扬大大方方承认“破xie”这个称号,既然不能证明自己无辜那就证明自己不无辜吧,因为陈清扬身上没有什么可以证明她不是“破xie”反而看似极像“破xie”。

王二总是在生产队惹麻烦,让领~导很不高兴,生产队领导便经常惩罚王二,陈清扬考虑自己的身份加上同情王二,只能与王二相生相惜,王二又把两人这种相生相惜起了个让陈清扬极为激动的名字叫“伟大的友谊”,然后两人就以伟大友谊之名不停地敦他们的伟大友谊。

生活是个缓慢锤~骟的过程,而他们都是反抗者。

在陈清扬看来,生活就是一场无法醒来的长梦,而梦的终结只能是爱情,陈清扬发现自己竟爱上了王二,爱情是最真实的zui孽,他们被赶出了伊甸园,生产队领导再无办法拿爱情对他们进行最后的惩治与教育。

这部小说大胆泼辣,大部头地谈到了xing,描写了xing,这在人们谈xing色变的当时,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同时王小波有力地讽刺了上山下乡荒诞的知青生活和当时人们蛮夷荒谬的可怕思想,最后他离奇地以爱情惨淡收场。

《黄金时代》出版后,王小波得了大奖,但有很多人批判它格调不高,这又引起了王小波对格调问题的探讨。

当年有人问孟子,既然男女授受不亲,嫂子掉到水里,要不要伸手去拉。

孟子的回答是:用手去拉嫂子是非礼,不去救嫂子则是“豺狼也”,所以只好从权,宁愿非礼而不做豺狼。

必须指出,在非礼和豺狼之中做一选择是痛苦的,但这要怪嫂子干吗要掉进水里。

这个答案有不能令人满 意的地方,但不是最坏,因为他没有说戴上了手套再去拉嫂子,或者拉过了以后再把手臂剁 下来。

他也没有回答假如落水的不是嫂子而是别的女人,是不是该去救。

对于作品来说,格调不是评价作品唯一的尺度。艺术与格调,犹色与礼也。作品里的艺术性,或则按事急从权的原则,最低限度地出现;或则按得到最高格调的原则,合理地搭配。

食色性也,只要还没把小命~根一刀割掉,格调不可能完全高。正常的xing心理是寻得平常心,把xing当作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但不是全部。

作为作者,我知道怎么把作品写得格调极高,但是不肯写。对于一件愚蠢的事,你只能唱唱反调。

只可惜王小波英年早逝,我常想如果王小波还活着,活在当下,他既能把贫瘠乏味的上山下乡写的如此活灵活现、脍炙人口而带着媚俗的深刻,在物质极大丰富,人们思想五味杂陈、科学无比发达而翻天覆地的今天,他该写出如何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来。

即便有点暗hei和犀利,即便有点讽刺和挖苦,即便有点低su,即便有点麻、辣和烫,即便让我喷饭,即便……但每一个都是有趣的灵魂,都流露出人性里最真实的东西,让人深思,这些东西王小波敢说,敢写,敢触碰,这才是真正的王小波。

王小波小人物的内心世界(有趣的灵魂读王小波)(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