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长城游览地形图(长城相伴的祁连山与戈壁滩)

作者:董耀会,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著名长城专家

进入河西走廊,好几位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同学们问,哪是祁连山啊?大家都在找祁连山,都想在山上找长城。一直到了嘉峪关,都还在拍摄祁连山。这几天很晴朗,祁连山顶的皑皑白雪清晰可见。

阴山山脉的秦始皇长城,很多都是修建在阴山之上。燕山山脉的明长城,绝大部分都是修建于燕山之上。祁连山脉的长城,则与其他山脉的长城不一样,没有任何一处是修建在祁连山上。

嘉峪关长城游览地形图(长城相伴的祁连山与戈壁滩)(1)

长城大多都是修建在祁连山下,绿洲之北的戈壁滩上。祁连山是一座高傲的山,“祁连”两个字来源于匈奴语,为“天”的意思。祁连山因此又称“天山”,因位于河西走廊以南,故历史上也称南山。

祁连山是中国北方比较靠北部的山系,这条山系的内外地区约为北纬41°-42°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条决定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山系。山系的南边为农耕经济,北边则是游牧地区,历代长城就修建于此山系的两侧。这条山系由东向西,分别为大兴安岭、燕山、阴山、太行山、贺兰山、六盘山、祁连山、天山等山脉。

祁连山是这条山系中很重要的一个山脉,嘉峪关市地处于祁连山北。在剧烈的海西宁造山运动时期,及经过中、新生代的各次构造运动,使祁连山成为高山区,河西走廊成为介于南北两山间的断陷沉降带。在600万年前至2000万年前的第三纪至第四纪时期,形成境内文殊山倾斜台地和酒泉盆地西南部边缘高台地。

祁连山剧烈上升,成为近代高大山体势态。南为祁连山,北为黑山。嘉峪关盆地也在这一地质时期形成,也就是说今天我们看到的嘉峪关市地形的大轮廓,基本形成于这个时期。其中包括,从黑山至文殊山间,嘉峪关断层把酒泉盆地分成了东西两个盆地,西盆地亦称为嘉峪关盆地。

祁连山位于河西走廊南侧,山脉东西长1,000公里,南北最宽处可达400公里。祁连山是一条褶皱断裂山。早在2.5亿年前的海西宁造山运动时,这里就褶皱成为山脉了,但在中生代曾被夷成准平原,到了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时期,又被断裂抬升而成为高山,形成今天所见到的地理景观。

嘉峪关长城游览地形图(长城相伴的祁连山与戈壁滩)(2)

嘉峪关属于河西走廊地震带,发生的地震多受北西向深大断裂的强烈活动所控制。据《嘉峪关市志》记载“嘉峪关市境处于河西地震活动区。在过去的2000年中,据不完全记载,曾发生地震100余次。1965年,西北地震考察队经过对嘉峪关断层地震勘探,认为因历经地层构造变动,地层受到挤压,致有大断层出现。

综合地震、地质、水文及电法资料,肯定断面近于直立。在嘉峪关以北,断面略向西倾,断层性质应为逆断层。自黑山经嘉峪关城东侧、兰新铁路线,东南至文殊山,长35公里,有嘉峪关断层。断层地面确切位置呈北西35°南东方向延展。断层面倾向面大致为东北,倾角为48°,并在第四纪以前断裂的基础上继续活动。”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历史上嘉峪关及其附近地区共发生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46次。其中8级特大地震一次,7级以上地震4次,6级以上地震6次。

万历三十七年(1609 )6月11日夜,甘肃大地震,红崖、清水等堡房倒屋塌,军民被压死者840 人。长城边墙约870里倒塌严重。肃州南山一带有山体崩塌滑坡,常年奔涌的讨赖河竟然绝流数日。此后,嘉峪关一代还多次发生地震,每次长城沿线军民都损失惨重。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本带地震活动虽然具有明显增强的趋势,但有关部门根据构造类比原则和地震地质、地震活动及深部构造指标来判定,在未来的百年内嘉峪关断层不具备发生八级以上地震的条件。

嘉峪关长城游览地形图(长城相伴的祁连山与戈壁滩)(3)

到了河西走廊除了祁连山,吸引大家的就是辽阔的戈壁滩。开车在茫茫戈壁行进,每隔一段不长的距离,就有一个黄土夯筑的墩台,高高的静静的矗立在大地上。有的地方还会有一段段连绵的黄土墙体,这就是长城和长城的墩台。

明代建造的嘉峪关城,就横卧于河西走廊的戈壁滩上。嘉峪关市辖区平面略呈平行四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地势则西南高而东北低,自然坡度为13.3‰。嘉峪关各类地形都有,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比例:山地约占40%,平地砂碛约占32%,盆地可耕地约占28%,绿洲占1.9%。

嘉峪关市海拔在1430米至2799米之间,大的环境地貌为戈壁形态。砂碛分布于海拔1500—1800米之间,绿洲分布于1430一1700米之间,境内地势平坦,土地类型多样。城市的中西部多为戈壁,东南、东北为被戈壁分割为点、块、条、带状的绿洲。

嘉峪关市属于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降水远远小于蒸发,早晚和中午温差很大,昼夜温差更大,日温差平均在10—15℃。年平均气温在6.7—7.7℃之间,最冷的时候是1月,最热的时候是7月,年最高气温接近39℃,最低气温接近-32℃。根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期这一代出现过一个高温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2-4℃。

这里的风也多而且大,夏秋两季多东南风,冬春两季多西北风,年平均风速在2.5m/s。现在城里的绿化多了,风吹的感觉也小了很多。我们考察长城,在郊外还是大风如旧。

纪晓岚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名人,河北献县人。他是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深受乾隆帝的赏识。《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三十三年(1768)六月,纪晓岚因向即将被革职查办的营私贪污官员通风报信,而获罪谪戊新疆乌鲁木齐。

这年九月,纪晓岚路过嘉峪关。乾隆三十六年(1771)二月,从乌鲁木齐返京又再次途经嘉峪关。他在《阅微草堂笔记》第8卷中,记录了几段关于嘉峪关外的见闻。

“嘉峪关外有戈壁,径一百二十里,皆积沙无寸土。惟居中一巨阜,名天生墩,戍卒守之。冬积冰,夏储水,以供释使之往来。初,威信公岳公钟琅西征时,疑此墩本一土山,为飞沙所没,仅露其顶。既有山,必有水,发卒凿之。穿至数十丈,忽持插者皆堕下。在穴上者俯听之,闻风声如雷吼。乃掇役。穴今已记,余出塞时,仿佛尚见其遗迹。”

“嘉峪关外,有阔石图岭,为哈密巴尔库尔界。阔石图。译言碑也。有唐太宗时侯君集平高昌碑在山脊。守将砌以砖石,不使人读。云读之则风雪立至,屡试皆不变。盖山神木石有精,示怪异以要血食,理固有之。”

嘉峪关长城游览地形图(长城相伴的祁连山与戈壁滩)(4)

嘉峪关市的南面是祁连山,外郊四面都是荒凉的戈壁滩。站在深幽幽野茫茫的戈壁滩上,心中会升腾起一种萧瑟苍凉的感觉。嘉峪关外讨赖河边,滔滔讨赖河乳白色的河水,是因为祁连雪山融化的水裹夹着山上乳色的山皮土。

汉代匈奴失去祁连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匈奴民谣唱出的那首凄凉的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汉匈双方,都是在争夺生存空间。在利益之争的情况下,力量的强弱就是关键了,古今中外皆如此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