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秋天练习题(中考现代文阅读)

秋天的黄昏丁立梅

语文秋天练习题(中考现代文阅读)(1)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③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④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⑨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⑩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⑪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⑫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⑬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语文秋天练习题(中考现代文阅读)(2)

(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2)说说文章第①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和作用。

(3)文章第⑦⑧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4)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⑦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

(5)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③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

语文秋天练习题(中考现代文阅读)(3)

【答案】

(1)以空间方位为序;河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

(2)“吞”写出了城市灯光亮得之早,灯光之亮,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

(3)用联想手法,回忆美好童年,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4)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表现童年的欢愉。

(5)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语文秋天练习题(中考现代文阅读)(4)

【考点】写景散文,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写景顺序,通常写景顺序有两类:一是时间顺序,可按季节时令和一日的时间变化(春夏秋冬早午晚 )来写;二是空间顺序,采用该种顺序写景的较多,空间顺序写景时,可以按照空间方位顺序写景,如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等,也可以按照地点转换顺序写景,如移步换景,或参观、游览等。该题只要抓住关键词“从河堤往下看”、“河堤上”、“田野尽头”等词语,就可以顺利解答。

(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中关键词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要遵照“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来解答。“吞”的本意是“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和“兼并,侵占”,句中说城里的灯光“吞”了城里的黄昏,显然是要说城里的灯光亮的早,让人感受不到黄昏的存在了。结合下文,“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显然作者写灯光“吞”了黄昏,是为了对比突出乡下的黄昏的能让人清晰的感受到的。

(3)此题考查的是插叙的作用。插叙的作用一般要从三点思考:概括出插叙了什么内容;把握这段插叙写出了内容主体的什么特征;把握中心事件的性质意义,然后看这段插叙和中心事件及主题的关系和作用。解答该题,要注意对插入内容本身的理解和插入内容对文中主旨表达的作用。从插入内容看,主要描写了棉花及摘棉人摘棉的场面,采用了细节描写,意在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作者还说它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明显带有赞美的意味。之后,作者由棉花写到母亲灯下“捻”棉籽,是对那时生活的回忆,更是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从插叙内容对文中主旨表达的作用看,插叙内容恰恰表现了乡村秋天黄昏的丰满。当然,答题时不要忘记写作方法的判断,该段是由棉花引起的回忆,自然属于联想。

(4)此题属于理解并鉴赏文中重要句子的题目,而且特别要求“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即使不作这样的要求,答题时一般也要从这两点来鉴赏。“打滚儿”是孩子在棉花里玩得快乐的表现,把孩子比作小鸟,也是形象地说明孩子快乐。把棉花比作白云,则是说明棉花之柔软之洁白。

(5)此题考查的是综合概括能力。如果之前理清了文章的写作脉络,这道题自然就很好解答。第三节是个总领段,以下各段也是仅仅围绕这一段来写的,自然答案就在以下各段中。答题时要仅仅抓住“安详”“丰满”两个词语,从下文中寻找最能体现这一秋天黄昏特征的景物即可,注意:要尽量使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然后用自己的语言作答,原则上不能照抄原文。

故答案为:(1)以空间方位为序;河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2)“吞”写出了城市灯光亮得之早,灯光之亮,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3)用联想手法,回忆美好童年,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4)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表现童年的欢愉;(5)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点评】考查的是插叙的作用。插叙的作用一般要从三点思考:概括出插叙了什么内容;把握这段插叙写出了内容主体的什么特征;把握中心事件的性质意义,然后看这段插叙和中心事件及主题的关系和作用。解答该题,要注意对插入内容本身的理解和插入内容对文中主旨表达的作用。

语文秋天练习题(中考现代文阅读)(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