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贬曹(怎样认识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爆发黄巾起义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灭吴统一全国,这一历史时期的斗争故事。它通过各个统治集团尤其是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及其相互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描写,广泛地反映了三国时期社会的黑暗和动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暴丑恶的本性,表现了人民在动乱年代的灾难与痛苦。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向往仁政,反对暴政的政治思想。

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贬曹(怎样认识三国演义)(1)

三国演绎真实地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互相利用又互相残杀复杂的矛盾斗争。

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贬曹(怎样认识三国演义)(2)

小说写汉灵帝死后,其内兄何进掌权,以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十常侍”设计杀死了何进,袁绍又杀了宦官。接着是西凉刺使董卓起病赶走袁绍,曹操发檄文会集诸侯讨伐董卓。在会师的过程中,诸侯个怀疑心,互相观望,不战自溃。最后王允设计杀死董卓,董卓的部下郭祀、李榷又互相攻伐,终于两败俱伤。这一切都是为了争权夺利。

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贬曹(怎样认识三国演义)(3)

三国演义所描写的这些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渗透到家庭、婚姻、朋友等各个方面。

袁术和吕布联姻,王允的“连环计”,周瑜的“美人计”,都是利用婚姻关系达到政治目的。 曹操利用“离间计”使袁谭、袁尚兄弟二人反目;刘表死后,刘琦,、刘琮兄弟为争夺继承权而展开残酷的斗争;曹操死后,曹丕兄弟之间的斗争,都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渗透到家庭内部的表现。 曹操利用张辽与关羽的旧情,派张辽劝降关羽;赤壁之战他又利用蒋干和周瑜的同窗关系,派蒋干去江东刺探军情,也都是利用朋友关系来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

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贬曹(怎样认识三国演义)(4)

蒋干盗书

总之,在罗贯中的笔下,封建阶级宣扬的纲常伦理都成了统治阶级达到目的的手段。这都是封建统治阶级罪恶较为深刻的地方。而尤其深刻的是,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在现了当时“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悲惨图景。

第四回:写董卓“尝引军出城,行到阳城地方,时当二月,村民社赛,男女皆集。卓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连轸还都,扬言杀贼大胜而回;于城门外焚烧人头,以妇女财物分散众军。” 第十回:写曹操为报父仇,进攻徐州“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

此外,小说还多次写到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这样的描写让我们认识到:天灾伴随这人祸,人祸酿成天灾。

三国演义通过对曹操、刘备两个人物的刻画,表达了罗贯中向往“仁政”,反对暴政的思想内容

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贬曹(怎样认识三国演义)(5)

曹操剧照

曹操的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写的最成功的封建社会奸雄的典型,他身上体现了一个野心家和阴谋家的全部属性,他带剑入宫、弑妃、杀后、逼君。

曹操的出事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利己主义,因此,他在政治斗争中不惜采取一切手段。

在逃难过程中杀了吕伯奢全家,还能振振有词的为自己辩护。 他军中缺粮,管粮管王垕[hòu]按他的指示用小斛发粮”权且救一时之急“。当他发现军士 抱怨的时候,不容分说以盗窃官粮的罪名,将王垕斩首示众。 为防范行刺,他宣称自己梦中喜欢杀人,有意思在梦中杀了一名内侍。 为了董承接受献帝密诏的事,杀了董承五家老小七百余人,连孕妇也不放过。 他痛恨祢衡,借黄祖之手杀之。

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贬曹(怎样认识三国演义)(6)

曹操梦中杀人

总之,欺诈与残忍相结合是曹操性格的主要特征

作者在极力写他的奸的同时,也不忘写他雄的一面。例如,通过讨伐董卓、灭吕布、平袁绍等一系列政治军事斗争的描写,表现他超群的政治眼光和军事才能。他具有机警过人,深于谋略,善于审时度势、任用人才的长处。但是这里写他的雄才大略,是为了表现他老谋深算,老奸巨猾。

三国演义对刘备的政治才能和道德品质,都极力加以歌颂,从而把他塑造成为封建时代贤明政治领袖的形象。

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贬曹(怎样认识三国演义)(7)

这能做多少草鞋啊!想想就很幸福。。

小说在描写刘备这个形象时,处处与曹操形成对比。刘备爱民如子,仁民爱物。新野撤退时,他带领百姓,日行十余里,宁可失去战机,也不抛弃人民。刘备忠诚厚道,谦恭待人。

曹操囚禁徐庶之母而逼徐庶归附,刘备为救徐庶之母而放走徐庶。 曹操对张松傲慢无理,刘备对张松谦虚恭敬,以礼相待。

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贬曹(怎样认识三国演义)(8)

刘备重友谊,他对关羽推心置腹,同生死,共患难,为了给关羽报仇,不惜一切代价。而曹操用高官厚禄、金钱美女收买关羽。正如刘备自己所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诡,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此外,小说也描写了刘备枭雄的一面,他有政治抱负,百折不挠,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在作者笔下。刘备是一个贤明圣主的形象。

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贬曹(怎样认识三国演义)(9)

三国演义中这种拥刘反曹的思想,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提供了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它反映了人民在无法改变封建秩序的情况下,对贤明政治和明君的向往,以及对残暴政治的憎恶。同时,在作者所处的时代中,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在曹操、刘备的形象中,无疑也寄托着人心思汗的民族情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