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使命护送年龄大的领导原型(绝密使命洋大叔)

《绝密使命》是“三绝”系列革命历史题材剧的收官之作,尽管网上的观剧感受褒贬不一,但该剧颇有年代质感的画面,首次聚焦小人物的革命历史,以及诸多演员怀着敬畏之中融入剧中的良苦用心,必将使该剧随着时间的积淀而迎来更好的口碑,就像陈年老酒一样浓香四溢。

绝密使命护送年龄大的领导原型(绝密使命洋大叔)(1)

该剧描述的“沪港粤闽赣”红色交通线从上海到江西瑞金,途径香港总站、汕头大站、潮安中站、青溪中站、多宝坑小站、伯公凹小站、桃坑小站、永定中站、闽西大站,全程长达三千多公里。

该剧重点剧情是送物送人,从前期的送药、送盐、送枪、送情报、送银元,到后半部分的护送领导干部去瑞金,直到最后一个化名洋大叔(李德)的人突破重重封锁被成功护送进中央苏区,这部剧就在观众的意犹未尽中完美收官了。

洋大叔前往中央苏区的历史背景

李德是奥地利人,1900年9月28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德国共产党,1926年被德国政府逮捕入狱,两年后越狱成功逃往苏联,被安排进苏联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绝密使命护送年龄大的领导原型(绝密使命洋大叔)(2)

李德

剧中洋大叔前往中央苏区的时间是1932年2月,而历史记载中,李德于1932年春才从伏龙芝军事学院刚毕业,他毕业半个月以后被共产国际紧急派往中国东北,任务是窃取关东军情报。

1932年秋,由于共产国际派驻我党的军事顾问曼弗雷德·施特恩迟迟没到上海,李德奉命到达上海(顶替施特恩?)后,就参与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指导。

1932年底,党的主要负责人博古向共产国际远东局提出请求,希望将上海的李德以军事顾问的身份调往中央苏区,但共产国际方面一直没有答复。

当时,博古考虑到李德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且又是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的高材生,再加上博古本人就是苏联莫斯科大学毕业的,因此他最终才选中了李德担任军事顾问。

这一年,李德32岁,博古只有25岁。

绝密使命护送年龄大的领导原型(绝密使命洋大叔)(3)

博古

1933年中旬开始,国民党对全国各个根据地重新进行围剿的意图十分明显,而蒋介石最倚仗的军事顾问就是德国人冯·赛克特,因此博古才着急让李德赶紧前往中央苏区,这里面一定也有让“两个德国人对决”的战略意图。

1933年9月,国民党调集了100多万精锐部队和200多架飞机,准备对全国各个根据地发动新的攻势,其中用于攻击中央苏区的部队就有50多万,这就是被我党称之为的第五次反围剿。

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李德终于获得了共产国际的正式批准和任命,并以军事顾问的身份前往江西瑞金,但共产国际并没有授权李德具有“一锤定音”的权力。

1933年9月,洋大叔踏上了前往江西瑞金的红色之旅,开启了他人生中享有最高指挥权这一高光时刻的倒计时,他即将给中国革命和中央红军抹上一丝悲壮的色彩。

绝密使命护送年龄大的领导原型(绝密使命洋大叔)(4)

红色牧师董健吾,是接力护送李德进入中央苏区的第一人

1970年,《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访问中国,毛主席以很高的规格接待了这位当年真心宣传延安实际情况的美国著名记者,没想到斯诺见到主席的第一个请求竟然是“我想见一见王牧师。

埃德加·斯诺口中的“王牧师”,就是董健吾,他当年护送斯诺进入延安,途中对斯诺给予了很多的关照,让埃德加·斯诺真心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热忱”。

1891年,董健吾出生在一个家庭条件优越的基督教世家,成年后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神学专业,他和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之一的宋子文是同班同学。

1928年,正是我党革命事业最低潮的时期,董健吾在同学浦化人介绍下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之前他刚刚拒绝宋子文邀请其加入蒋介石阵营的邀请。

绝密使命护送年龄大的领导原型(绝密使命洋大叔)(5)

加入党组织以后,董健吾在上海中央特科从事秘密情报工作,顶头上司就是中央特科负责人、有“党内最危险叛徒”之称的顾顺章,对外身份是圣彼得教堂牧师。

董健吾是个辩才,有勇有谋,英语交流熟练,而且有牧师的公开身份作掩护,因此成了护送李德的第一人选,这也是《绝密使命》剧中彭庚年让李德假扮牧师的由头,事实上当年的李德并没有这样做。

1933年9 月的一天,李德手提小皮箱、一身西装革履的乘海轮前往汕头,到达汕头以后住在了一家西方人开的旅馆中,并按照事前约定见到了化名“王牧师”的中央特科护送人员董健吾。

据李德回忆:“他是中央保卫机关的人,英语说的很好…我们一起乘火车前往潮安,下车后突然被国民党军官拦住,他很机智的说我是考古学家,想参观附近的一座寺庙,就这样才被放行。”

绝密使命护送年龄大的领导原型(绝密使命洋大叔)(6)

尽管从李德事后回忆的文字中感受不到危机四伏,但设身处地的去体会这个过程还是能感受到惊心动魄,这也能反映出董健吾的机智过人绝非浪得虚名。

始终观看《绝密使命》的朋友清楚,剧中这条长达三千公里的红色交通线,从汕头沿潮汕铁路走35公里就是潮州的潮安县,当年我党在潮安设有交通小站,因其作用并不是极其重要而没有在剧中出现。

潮安,是陆路转水路的最后一站,在这里将乘坐电船或者小火轮前往大埔县,但当年为了李德的安全起见没有乘坐电船,而是由大埔中站派出了几艘小船接他,把李德带上船以后,董建吾就返回了上海。

剧中潘雨青接人时安排的“一拖二”就是这个意思,前面是一条船在探路,后边左右两翼各有一条船互相支援,而这三条船的中间就是被护送人员乘坐的船。

绝密使命护送年龄大的领导原型(绝密使命洋大叔)(7)

据李德回忆,让他最痛苦的是来潮安接站的交通员不会外语,直到最后进入中央苏区也没有和人交流过,这一点和电视剧中李德带着个翻译不一样。

李德被大埔中站的交通员接上了船,在前往大埔茶阳的过程中,他在小船的暗舱里躺了两天两夜,整个途中有惊无险。

几条小船在行驶途中遇到过国民党的检查,但都被“中国交通员同志都机智化解了”,还有一次是敌人上船检查时,李德回忆称“心提到了嗓子眼,敌人的脚步声几乎穿透耳鼓”,但敌人并没有发现这个隐藏的暗舱。

到了第三天,当船行至大埔县一个村庄以后,李德才有机会从船舱里出来透气,在这里他也是第一次看到红军,“有个很小的红军娃娃,带着七八个大一点的红军娃娃来接他,他们的腰里都插着双枪。”

绝密使命护送年龄大的领导原型(绝密使命洋大叔)(8)

绝密使命护送年龄大的领导原型(绝密使命洋大叔)(9)

这些“红军娃娃”,就是中央苏区派来专门护送李德的保卫人员,其中李德口中所称的“红军小娃娃”,就是当年中央政治保卫局(国家安全局前身)鼎鼎大名的执行大队长、执行科科长卓雄。

看看卓雄的履历是多么的耀眼:12岁开始干革命,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担任红军团长……

1915年,卓雄出生于江西泰和县,1927年3月只有12岁的卓雄参加了革命,1930年初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三纵队九支队支队长、红三军团九师九团团长。

这一年,卓雄只有15岁,这个红三军团的军团长,就是谁敢横刀立马的彭老总。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头条百科一下,看看卓雄这位老革命的惊人履历,反正我看了以后很震惊。在今天15岁的男孩还是家中宝贝的时候,当年的卓雄就领导着一个上千人的红军团冲锋陷阵、浴血沙场了。

绝密使命护送年龄大的领导原型(绝密使命洋大叔)(10)

卓雄前来迎接并护送李德,是接到了中央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下的紧急命令:“中央有个很特别的货物,背也背不得,抬也不能抬,命令你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完好无损地从白区接回来。”

命令大于天!卓雄接令后迅速挑选了十几个枪法准、身手好、跑得快、体格壮的红军战士出发了,这些最大年龄都不到20岁的年轻人却成了红军的中坚力量。

当卓雄和青溪中站的交通员接上头,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邓发局长口中的“货物”却是个大鼻子的洋人,但中央如此重视这次护送任务,卓雄不敢怠慢。

卓雄接上李德以后,双方打着手势交流了几句,由于李德出发前有交通总局的领导给他交代过“要绝对服从交通员的安排”,因此李德冲着卓雄连连点头。

绝密使命护送年龄大的领导原型(绝密使命洋大叔)(11)

潘雨青和杨雄初剧照

前后两条小船连夜出发了,本以为接下来的这条水路很安全,没成想却遇见了地方民团的巡逻队,卓雄赶紧指着水面冲着李德打手势,李德心领神会地下到水里,然后用手抓住了船沿。

在《绝密使命》中,就有李德下潜到水底的桥段,不过真实情况却是李德躲在船的另一侧,由于他外国人的辨识度太高,因此不能让敌人看见他的面部,而剧中给他脸上缠纱布的做法更不可取,这几乎就相当于“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

第二天蒙蒙亮,他们来到了多宝坑小站,自此以后走的全是山路,卓雄安排三名护送队员前面探路,其他人保护着李德始终坚持“三个不走”的原则:

冒烟(做饭)的地方不走;有灯光的地方不走:有鸡鸣狗叫的地方不走。

绝密使命护送年龄大的领导原型(绝密使命洋大叔)(12)

在山区中穿梭了七八天以后,卓雄等人护送着李德来到了江西瑞金,也拉开了李德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序幕。一年以后,将会丢掉所有根据地,中央红军也不得不被迫踏上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

后记:1966年,由于董健吾在隐蔽战线上的很多工作无法证实,在“运动”中被打倒,1970年因病离世,八年后被平反昭雪。1978年5月,卓雄担任民政部副部长,1983年离休,2009年3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