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科技创新项目(科技创新破解世界级难题)

地处黄海之滨、山东半岛东南翼,日照是古籍记载的濒海日出处,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日照市科技创新项目?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日照市科技创新项目(科技创新破解世界级难题)

日照市科技创新项目

地处黄海之滨、山东半岛东南翼,日照是古籍记载的濒海日出处。

被誉为东方太阳之城的日照,因“蓝天、碧海、金沙滩”而闻名于世。“日出初光先照”,向海而生、向海图强,正是刻在日照人血脉里的基因。

为贯彻落实对山东提出的“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和“三个走在前”的指示要求,积极响应山东省“走在前、开新局”的动员号令,日照市大力实施“创新兴市”战略,从思想解放、人才引育、载体建设、优化产业生态、企业创新、改革赋能、作风建设等七个方面聚力突破,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切实把创新打造成日照精彩蝶变的最强引擎。

阳光海岸海龙湾项目

科技创新“破解”世界级难题

10分钟完成一次装船循环

6月28日,山东港口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一艘艘满载货物的巨轮缓缓驶入港口,岸桥正流畅地在码头上装卸着货物,自动化轨道吊集装箱整齐地码放,新能源集卡车飞快穿梭往来。日照港繁忙生产的背后,年轻的大港发生着新一轮质变,而作为拥有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码头的港口,日照港正在用自主创新对标世界一流海洋强港,向着国际物流贸易港的目标加速转型。

“现在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设备已经替代了人工操作,大部分操作人员已经脱离了以前在岸桥上作业的模式。10分钟就能完成一次装船循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年前还在现场辛苦劳作的岸桥司机徐阳,如今身在千米之外的集控室,可以通过实时监控、远程操控。这只是日照港依靠科技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率先采用“北斗 5G”技术,实现“厘米级”精度操作,创新陆侧“一键抓放箱”,则为全球港口提供了“中国样本”。

山东港口日照港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日新集装箱自动化运营中心副主任徐冠男介绍,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创新采用了“顺岸布置边装卸 无人集卡水平运输”工艺,实现了自动化轨道吊“少跑路”,集卡车在堆场“自由行”,实现了单箱综合能耗降低50%,综合建设和运行成本较新建降低70%,成功破解了无人集卡作业需“安全员”监护的世界级难题,2022年上半年,日照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1.6%。

站在日照港观景平台,遥看万平口海滨、灯塔风景区和海龙湾沿岸,蔚蓝的海水波光粼粼,人造沙滩金光闪闪。昔日黑煤港“变身”生态良港。作为全国首例港口工业岸线“退港还海”,日照发力绿色港口建设,全程修复整治生态岸线1882米,新增沙滩46万平方米,为美丽宜居的“生态之城”再添一抹新绿。

山东港口集团日照港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创新实现发展

“日钢速度” 生产周期3小时变7分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近年来,日照市广大企业持续加大科技研发和技改投资力度,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连续十五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连续六年稳居全国钢铁企业竞争力极强第一梯队企业,身为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和高端品牌培育企业的日钢集团,通过技术装备创新,实现了动能转换的“日钢速度”。

坐落于日照市岚山区的日照钢铁,西临20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南距岚山港5公里、北距日照港35公里,陆路、海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日照钢铁ESP作业规划组组长季伟斌介绍,“2015年日照钢铁斥资330亿元开建4条ESP生产线,生产线长度由传统的1000米缩短至193米,生产周期从3小时缩短至7分钟。目前我们已拥有第5条ESP轧钢生产线。”作为世界最先进轧钢技术的代表,ESP被誉为“第三次钢铁工业技术革命”,可以节能50%、节水70%。第5条ESP生产线投产后,日钢集团已成为全球极具规模的ESP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技术和装备的创新,使日钢动能转换加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钢铁产业是日照首个千亿级产业,不仅拥有日钢集团,同时拥有山钢日照公司。两大省级“链主”企业作为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均被列入全省重大生产力布局,并逐渐吸引来一批钢铁配套产业。如钢铁配套产业涉及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5类产业,一条钢铁“产业链”已经成型。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在钢铁产业绿色发展攻坚行动的推动下,日照市实施上大压小、上新压旧,推动山钢、日钢分别新投资3亿元、50亿元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同时日钢集团加快推进产能承接项目建设,实现产能优化升级和集中布局,打造2000万吨级世界一流的特色板材制造园区。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围绕超低排放、节能、高效率低成本洁净钢冶炼、极薄规格热轧板带批量稳定轧制等关键领域,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为地方发展下游配套产业提供更优质的原材料,促进钢铁产业链提质增效,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践中,日照市钢铁产业坚持创新步步攻坚,初步形成以两大省级“链主”企业为主体,岚山、东港配套产业园区协同的“一体两翼”发展态势。

人才服务环境“拴心留人”

服务产业需求“因地制宜”

“一直想回家乡工作,没想到这么快就进行了面试,真是太方便了!”就读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日照籍学子刘跃华高兴地说。这一幕发生在日照市在北京组织的事业单位集中面试现场。为了提高招引效率,日照市不仅“走出去”到各大城市开展高校专场招聘活动,还创新推出现场面试举措。

创新兴市,关键在人才。日照始终以求贤若渴、招贤纳士的真诚,运用新途径、新手段招引、培育人才“第一资源”。“相约云端 才聚日照”“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百企访名校”“才聚日照—直通名校”等招聘活动,不断引来“金凤凰”,连续两年上榜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仅2021年,日照全市招引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63个、创新人才594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7.9万人。

同时做好人才服务政策的落实落地,实行阳光惠才卡服务,完善职称评审、户籍办理、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绿色通道,截至目前,累计发放高校毕业生补贴1.8亿元、“人才贷”1.19亿元,可用人才公寓6300余套,为“创新兴市”战略的实施营造了良好氛围;人才平台载体建设迈入高速轨道,日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成为人才新高地、创新新基地和孵化新园地;注重产学研合作,山东大学日照智能制造研究院把人才资源和产业需求密切衔接,实施“一对一”团队化服务企业。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新机遇孕育新挑战,新突破迎来新发展。数据显示,日照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已提高到3.09%,居全省第三位。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92家,比2015年新增453家,成功跻身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创新已成为日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整座城市精彩“蝶变”的“催化剂”。我们期待,在新一轮创新赋能中,在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的征程上,“日照号”这艘巨轮,继续破浪远航、勇毅前行。

新黄河记者:陈元昊 摄影:郭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