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热窝第二次世界大战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

萨拉热窝的枪声

1914年6月28日,是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这天上午,巴尔干半岛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首府萨拉热窝市的街道两侧,站着许多被统治欢迎奥匈低估首脑的市民。远处隐约传来几声汽车鸣笛的声音,人们知道大概是奥匈帝国贵宾来了吧。突然,“啪!”“啪!”不远传来两声沉闷的枪声。这是怎么回事?当时的人们哪里知道,就是这两声枪响,点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20世纪初以来,奥匈帝国用武力吞并了位于巴尔干版鸟的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继而,又积极策划将邻近的塞尔维亚入帝国的版图。为此,在取得德国的认同之后,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主持制订了以摧毁塞尔维亚为目标的战争计划,并决定在1914年6月28日前往波斯尼亚边境简约军事演示!

萨拉热窝第二次世界大战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1)

1614年6月28日,弗兰茨·斐迪南大公些妻子索菲娅来到波斯尼亚。这一天,对于大公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因为这是他与索菲娅结婚14周年的纪念日,他想让妻子通过参加检阅军演得到她在维也纳得不到的荣耀。而对塞尔维亚人来说,这一天更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1389年的这一天,塞尔维亚王国在科索沃战役中失败,从此丧失了独立。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个省。在塞尔维亚人看来,这无疑是双重侮辱。奥匈军事演习的挑衅行动,更大大激怒了塞尔维亚爱国者,“黑手会”和波斯尼亚秘密民族主义团体青年波斯尼亚拟定了行刺斐迪南的计划。青年波斯尼亚组建了一个七人暗杀小组,埋伏在车站到市政厅的街道两旁,四季行刺,上午10时左右,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之后,在总督和萨拉热窝市市长陪同下,乘坐敞篷汽车前往萨拉热窝市政厅。当车队行至市中心的楚穆尔亚桥时,埋伏在此的一名塞族青年将一颗炸弹猛掷过去。炸弹落在帆布车篷上后,弹回地上,在第三辆车驶近时爆炸,索菲娅的女侍和几名旁观者收了轻伤。在送走了受伤的女侍之后,车队继续前进!

萨拉热窝第二次世界大战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2)

不久,埋伏在路旁的另一个暗杀者突然冲出来,向斐迪南夫妇乘坐的汽车掷出一枚炸弹,但炸弹同样砸在车篷上,被甩落在地上,只炸伤了命名卫兵。斐迪南下车查看了一下现场,就不以为然地命令车队继续前进。受到两次惊吓的车队一路颠簸,驶进市政厅。按照事前计划,斐迪南夫妇草草参加了萨拉热窝市政当局举行的欢迎仪式。出于安全考虑,随行官员劝说斐迪南尽快返回驻地。但固执的斐迪南拒绝改变计划,继续访问市区,并准备去医院看望伤员。转瞬间,车队来到弗朗西斯·约瑟夫大街的转弯处。这时,又一位刺杀者弗利尔·普林西波正在街口守候。当车队离他不到2米时,他一个箭步冲过去,掏出手枪连发两枪,一颗子弹射进斐迪南的头部,第二颗子弹洞穿索菲娅的腹部。几分钟后便双双毙命。普林西波年仅17岁,应该还属于少不经事的孩子,然而的枪声引爆欧洲,震撼了世界!

萨拉热窝第二次世界大战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3)

“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而德国为了进行这场战争,早在1905年就已经由当时的德军参谋总长施里芬拟订好了一整套作战计划,这就是著称于近代军事史的“施里芬计划”。施里芬把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作为德军作战的最高原则。他设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德军要在西线同英、法作战,在东线同俄国作战。为了避免两条战线同时作战,施里芬决定把战略重点放在西欧。首先在西线先发制人,采用“闪电战”术,在四至六周内经比利时袭击法军后方,迅速打败法国,切断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然后迅速把主力移往东线,全力出击俄国,在三至四个月内赢得整个战争。这份计划问世以后,受到德皇的高度重视,后又经过反复论证、补充和修改,由继任的参谋总长毛奇来部署实施!

萨拉热窝第二次世界大战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4)

按“施里芬计划”,德军在西线同英、法军队作战时,应该把打击的重点放在右翼,从不设防的比利时,卢森堡攻入法国,从侧翼切割、包围法军,一举歼灭其主力。而德、法边界的左翼只负责牵制。施里芬在临死前还一再叮嘱:“切勿削弱我的右翼。”1914年8月4日,德国开始实施“施里芬计划”。德军越过比利时边境直奔列日要塞。在这里,比利时军队凭借钢筋混凝土修造的坚固炮台,与德军展开激战。德军采取炮击、空袭甚至步兵分割包围等方法,但都未能奏效。最后,德军调来了一门巨型榴弹炮。到8月16日才最终攻占列日。然后,德军从比利时、卢森堡切入法国,兵锋直指巴黎。在德国强攻之下,法军全线溃退,法国政府也被迫迁往波尔多。见此情形,德国参谋总长毛奇一时得意忘形,一位“施里芬计划”马上就能实现了。于是,就从西线抽调了两个军刀东线去对付俄国。这样,毛奇就在不经意之间改变了“施里芬计划”中的原则规定,使德军右翼的进攻力量,在数量上少于法国!

萨拉热窝第二次世界大战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5)

西线开战以来,法军虽然表面上溃不成军,但其核心势力并为削弱,再加上法军总司令霞飞的左翼力量的协同,很快就使德军陷入了两面夹击 ,并被迫在马恩河与法军进行了一战大遭遇战。这时“施里芬计划”的制定者所始料未及的。马恩河大战打了5天,在长达200公里的战线上,双方总计投入了150多万人的兵力,展开了旷日持久的阵地战、拉锯战。结果德军支持不住,向北败退。从此,双方形成对峙局面。接着,德、法双方又开展了“奔向大海”的战斗。德军企图抢占敦克尔等法国沿海地区,切断英、法两国的联系,并迫使法国投降。英国和法国军队则针锋相对,经过13个多月的激战,德军虽然扩大了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占领区,但直接迫使法国投降的主要战略墓地却没有达到。此后,在北起北海,南至瑞士冰晶的700余公里的西部战线上,双方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整个西线战局陷入僵持状态,“施里芬计划”中速战速决的战略宣布破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