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品种的山茶花开得又大又好看(当今世界上树龄最长的山茶花就在温州仙岩)

原创 温州三十六坊 温州三十六坊 前天

春暖花开,正是一年中赏花的好时节。

如今的温州可谓是一座花之城:去瓯江口赏樱花,瑞安桐岭、永嘉茗岙看油菜花,或者驱车兜风,看看市区行道树上的美人梅、桃花,都是春日的一道道美景。

哪个品种的山茶花开得又大又好看(当今世界上树龄最长的山茶花就在温州仙岩)(1)

市区府东路上开满美人梅 郑鹏摄

哪个品种的山茶花开得又大又好看(当今世界上树龄最长的山茶花就在温州仙岩)(2)

市区马鞍池公园的郁金香 郑鹏摄

可你知道吗,古代温州就是国内著名的花卉之乡!

早在约1600年前,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就发现“永嘉(温州古称)水际竹间多牡丹”,这成为研究中国牡丹栽培起源的最早记载之一

还有温州市花“茶花”,仙岩化成洞的千年古茶树曾登上美国《山茶花》杂志,被认为是“现今保存下来最古老的山茶原生品种”,树龄达1300多年,与唐高宗、武则天同时代。宋时温州山茶的栽培极兴盛,南宋温州状元王十朋写诗赞美家乡山茶花:“一枕春眠到日斜,梦回喜对小山茶,道人送我寒岁种,不是寻常儿女花”。

瓯江有过“芙蓉江”的美称,唐代陆勋《集异志》就已记载,瓯江两岸曾广种木芙蓉,繁花若霞。

至于东晋王羲之“登舟游塘河赏荷花”,宋代叶适称“中塘梅花天下之盛也”,文徵明引种“瓯兰”,古代温州品种繁多的奇花异草,一直为人称赞。温州的民俗“拦街福”,有一说便是源于古人祭拜花神的“花祭”风俗。

1600年前,

谢灵运记载温州已产牡丹

温州的花卉栽培源远流长,最久远最知名的一种,莫过于“花中之王”牡丹。唐代刘禹锡的名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成就国人对牡丹“国色天香”的深刻记忆。

哪个品种的山茶花开得又大又好看(当今世界上树龄最长的山茶花就在温州仙岩)(3)

牡丹

有关牡丹的最早记载始于秦汉时期,在古代的一些医书如《神农本草经》中,古人将其当做野生药材收录其中。

而牡丹作为观赏植物见诸于记载,最早则要追溯到南朝宋时期谢灵运的笔下。

唐代段成式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载:“牡丹前史中无考,惟谢灵运始言,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北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中,也引用了谢灵运的这则记载。

谢灵运(385年-433年),以字行,浙江会稽人(今绍兴),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乐。南朝宋永初三年(422),谢灵运任永嘉太守,在温州留下众多足迹和诗文。

其中就有关于牡丹的记载,如“泉山(今大罗山)多牡丹”等文字,可见距今约1600年温州已产牡丹,开中国牡丹之先河。

几十年后,曾今游历过温州的医药学家、道教思想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也提到牡丹“东间者好”,认为当时的会稽、温州、台州近海等地,也是牡丹产地,与谢灵运所说相吻合。

从此之后,牡丹被视为观赏植物,被人广泛栽培。隋唐时期,牡丹成为贵重花卉,武则天把牡丹贬到洛阳的传说,以及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更让牡丹从此闻名天下。

“世界山茶大王”

唐茶长在仙岩

1985年7月,市人大六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命名茶花为温州市花。

山茶花原产地在我国,我国又有云南和浙江两大分布中心,温州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是其主要原产地。

唐时温州已种植山茶花,今仍存于仙岩大罗山化成洞的唐茶,经花木专家鉴定,是目前世界上树龄最高的山茶花树,堪与天台国清寺的隋梅媲美。

哪个品种的山茶花开得又大又好看(当今世界上树龄最长的山茶花就在温州仙岩)(4)

哪个品种的山茶花开得又大又好看(当今世界上树龄最长的山茶花就在温州仙岩)(5)

化成洞古山茶

这棵古茶花树树高约12米,树种为金心茶花,但在历代文献中并无记载。新中国成立后,茶山花农无意中提起化成洞中有一棵古茶花树,温籍著名园艺家汪亦萍闻讯后多次进行实地考察,并于1981年在美国山茶花杂志《CamelliaQuarterly》上发表专题文章:“中国瑞安(今属瓯海)有一株金心茶花,已有一千多年树龄,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而保护下来的最古老的一种山茶原生品种。”

这引起了世界园艺界的广泛关注,此后欧美、日本等国植物学家纷纷到仙岩进行考察研究。1986年,日本植物学家最终确定这棵古茶花树有1300余年的树龄,为目前世界上树龄最长、树干最高、树种最原始的野生古茶花树,确立了它“世界山茶花大王”的地位。

除了“山茶大王”,温州本地山茶花株型矮,花色丰富,花型变化多,花期长,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它的花期长达7—8个月,随品种之不同,从十月到第二年五月都可见到山茶花,每当岁寒之际百花凋零,“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宋陆游诗),更是一番特殊景致。

宋代,温州山茶的栽培已经极为兴盛,名种层出,北宋陈景沂《全芳备俎》记有“玛瑙茶,红黄白粉为心,大红为盆,产温州”。公元七世纪初,日本人还从温州引进茶花,十九世纪初由日本传入英国,随后传播到欧美各地,成为当今国际市场上重要的商品花卉之一。

山茶也出现在名人的诗词歌赋中。除了前文提到的南宋王十朋写诗赞美之外,“永嘉四灵”之一徐玑的《山茶花》诗中,则描述了多个茶花品种争奇斗艳的盛况:

黄香开最早,与菊为辈朋。

粉红更妖娆,玉环带春醒。

伟哉红百叶,花重枝不胜。

尤爱南山茶,花开一尺盈。

月丹又其亚,不减红带鞓。

吐丝心抽须,锯齿叶剪稜。

白茶亦数品,玉磬尤晶明。

桃叶何处来,派别疑武陵。

愈出愈奇怪,一见一叹惊。

盛产木芙蓉,

瓯江古称“芙蓉江”

芙蓉花又称木芙蓉,原产我国西南部。五代孟蜀主孟昶在成都城里遍植木芙蓉,因此成都又被称为“蓉城”。

哪个品种的山茶花开得又大又好看(当今世界上树龄最长的山茶花就在温州仙岩)(6)

哪个品种的山茶花开得又大又好看(当今世界上树龄最长的山茶花就在温州仙岩)(7)

哪个品种的山茶花开得又大又好看(当今世界上树龄最长的山茶花就在温州仙岩)(8)

木芙蓉

芙蓉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而温州气候温和,木芙蓉生长特别茂盛,古人喜欢将它种在河滨、池畔。

瓯江是浙江省的第二大河。《温州市志·水文》载:“瓯江之名始于明代,晋代称永宁江,又称永嘉江,唐代称温江。至于蜃江、慎江、芙蓉江之名,则为文人雅称。”瓯江“芙蓉江”的雅称,早在唐代就已有记载,今《辞源》也有收录。

清劳大舆《瓯江逸志》称:‘温州芙蓉,高与梧桐等,八月杪即放花,九月特盛,遍地有之……最妙者名醉芙蓉,晨起白色,午后淡红,晚则变为深红,其树宛若梧桐,殊堪赏玩。瓯江又名芙蓉江,盖谓此也。”。

古时温州人喜欢在庭院里种芙蓉。因为“芙”、“蓉”两字与“富”、“荣”谐音,种芙蓉就意味着“富贵荣华”。据宋朝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温州江心寺文信国公祠内有一株芙蓉,高二丈,干围四尺,花几百朵。

温州人对芙蓉的喜爱,还可以从地名中窥见一斑,如乐清雁荡山南麓有芙蓉古镇,永嘉也有芙蓉古村。

温州古城公园路,还曾有开元寺与“芙蓉书院”。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王瓒(1462一1524)寄宿郡城开元寺僧舍苦读,这一年僧舍旁本是八月开放的木芙蓉,居然五月提前献瑞。王瓒为此写下了《芙蓉五月先发》:

开元寺里木芙蓉,八月花开五月红。

欲与碧桃争发达,超然不肯待秋风。

不久,王瓒得中头名解元,并于次年高中榜眼,王瓒后官至礼部左侍郎,钦命追赠礼部尚书,被誉为“学冠一时,四海师模”。

哪个品种的山茶花开得又大又好看(当今世界上树龄最长的山茶花就在温州仙岩)(9)

木芙蓉

争奇斗艳,

奇花异草出温州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名花之外,古时温州花卉种植相当普遍,品种繁多,许多奇花异草为世人所赞。

梅花,宋代中塘、下仙(据杨力人考证,在今黄龙住宅区边箬笠岙一带)成为赏梅胜地,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称赞“中塘梅花天下之盛也”,“上下三塘间,萦带十里余”。明弘治《温州府志》记载:,“冬之梅花……然温地最暖,奇品尤盛”,并罗列了重叶梅、绿萼梅、红梅等11个品种。

温州“瓯兰”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古今文人墨客纷纷为瓯兰著书立说。如明代四大才子之一、著名书画家文徵明,曾随其父文林来温州。他对温州秋兰非常喜爱,不但将其引种到苏州,还在诗中赞叹“灵根珍重自瓯东,绀碧垂香玉两丛”。

哪个品种的山茶花开得又大又好看(当今世界上树龄最长的山茶花就在温州仙岩)(10)

哪个品种的山茶花开得又大又好看(当今世界上树龄最长的山茶花就在温州仙岩)(11)

哪个品种的山茶花开得又大又好看(当今世界上树龄最长的山茶花就在温州仙岩)(12)

哪个品种的山茶花开得又大又好看(当今世界上树龄最长的山茶花就在温州仙岩)(13)

哪个品种的山茶花开得又大又好看(当今世界上树龄最长的山茶花就在温州仙岩)(14)

哪个品种的山茶花开得又大又好看(当今世界上树龄最长的山茶花就在温州仙岩)(15)

文徵明《兰竹图》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左右滑动查看全图)

此外,杜鹃、夹竹桃等也是奇珍异品迭出,如《稗史汇编》提到王顺伯为平阳尉时,“尝以九月诣村墅道间,见杜鹃花一本甚高,花开几数千朵,色如渥丹”。明末布衣诗人何白称夹竹桃“温、台有丛者,一本至二百余千,晨起扫落花盈斗,最为奇品。”

哪个品种的山茶花开得又大又好看(当今世界上树龄最长的山茶花就在温州仙岩)(16)

拦街福老照片

赏花一直是温州人时尚生活的组成部分,并演化为民俗。温州民俗“拦街福”的形成,有一种说法认为也与古人的花祭有关。古代流传“二十四番花信风”,当一年四季从春天开始的时候,温州人就筹敬花神,祈望四季平安。清光绪年间学者郑传笈在《东瓯观花祭记》中提到,瓯俗有迎神品花之盛会,俗名“揽街福”。所到之地,人们争相以名花异卉陈列在祭品之前。

END

参考材料:

《1600年前已种牡丹——花卉之乡数温州》 俞光

《中国牡丹史考》阎双喜

《中国牡丹的起源、培育及其分布的探讨》戴蕃瑨

《仙山石化城洞访古山茶》朱烈

《昔日花满树 国宝诚无价 今朝枝遭折 呵护费思量 千年茶花树濒临绝境》陈成虎 潘建中

《芙蓉江畔话芙蓉》 杨力人

《温州第一街——五马街》鹿城文史资料第二十二辑

《瓯与瓯文化》

编辑:汤琰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