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陶瓷生产方法(教你快速辨别陶瓷制作年代)

大家好。

大家对古玩都有着青睐的收藏,小编今天教大家快速鉴别陶瓷年代。

一,碳十四断代法

七十年代陶瓷生产方法(教你快速辨别陶瓷制作年代)(1)

宋钧天青标本内

七十年代陶瓷生产方法(教你快速辨别陶瓷制作年代)(2)

宋钧天青标本外

1965年,中国开始应用碳十四方法测定考古年代。碳十四断代技术主要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十四原子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断代,已提供了3000余个数据。如测定河南渑池县仰韶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4514~2460年,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河姆渡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4360~3360年等等。碳十四测定技术,存在着需要使用与消耗的样品数量大的缺点,使得一些微量或珍贵遗物无法用常规技术测定。1992年初,一种加速器质谱碳十四测年装置问世。用它对山东泰安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木炭进行测定,其断代结果与已知年龄相差不超过2%,大大提高了碳十四测年的准确性。

二,热稀光测定陶瓷年代法

是利用前剂量热释光灵敏度对辐照剂量的指数关系而测定瓷器古剂量的一种方法。即运用陶器胎体内的结晶固体通过内部电子的转移或晶体的局部应变,贮存各类辐射所给予结晶固体的能量,在遇到外来热刺激的影响下贮能电子生产复原运动,以光的形式再把能量释放出来的原理。根据发光的多少进行断代。陶瓷的年代越久,贮存的能量越多,热释光亮亦多。陶器热稀光亮越多者烧制年代越久远。2003年以前,使用剂量饱和指数法为上海博物馆及其他收藏机构测定了500多件瓷器的热释光年代,从战国时代的原始瓷器到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其正确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2004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文物保护和科学技术创新奖,一等奖。2005年及2010年,上海市有关研究单位及郑州大学相关机构对钧窑瓷片进行检测,取得了一些新成果。热释光测年代由于存在一些误差,主要应用于古代钧瓷,近代钧瓷较少。

七十年代陶瓷生产方法(教你快速辨别陶瓷制作年代)(3)

宋钧天蓝碗标本

三,元素分析法

即标本取样进行理化分析测定,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周仁先生主持,通过对有价值的陶瓷标本取样,进行胎,釉化学组成的测试和烧成温度及物理性能的测定,为探讨陶瓷烧造地区,研究古陶瓷工艺的发展程,提供科学依据,取得了重大成果。

20世纪80年代,中国瓷器出现时期的研究。就是根据考古工作者提供了出土于浙江上虞小仙坛东汉瓷窑遗址的青釉斜方格印纹鼓腹下部残片进行的科学测定,其化学测试数据表明胎中Fe2O3和TiO2的含量很低,分别为1.64%和0.28%。釉呈青色,透明光亮,厚薄均匀,为石灰釉,胎釉结合好,无剥釉现象。除TiO2含量较高,使瓷胎呈灰白色外,其余均符合近代瓷的标准。

上述测定的结果,表明中国在东汉时发明瓷器,成为世界最先烧制出瓷器,成为世界上最先烧制出瓷器的国家。

七十年代陶瓷生产方法(教你快速辨别陶瓷制作年代)(4)

唐代青瓷标本

四,传统目测法

又称眼学法,即从瓷器的胎质,釉色,器型,装饰手法,工艺技法等诸方面综合进行辨别,鉴定,清明时流行。鉴定古瓷时,要细致观察胎体,釉面色调,光润与致密度,釉内气泡的分布状况,器型特征,装饰特点等,以检测者掌握的各窑产品特征的正确概念进行分辨,印证,是判断被检测品的产地,时代的有效手段。要求鉴定者有大量的残器,实物观察经验,是方便,直接的鉴别方法之一,从民国到当代,一直是古瓷鉴定的常用方法。

七十年代陶瓷生产方法(教你快速辨别陶瓷制作年代)(5)

唐代青瓷标本

五,容重法

容重是指物体单位体积重量,其与密度成正比,密度大容重也大,密度小容重也小。每一种原始物质都有其固定的物理量,包括容重与比重,比重是不变的,而容重表现在生物质上是可变的,一般容重小于比重。瓷器是由高岭土烧制而成,高岭土的比重为2.58~2.60,其烧成品的容重一般在2.40左右。在自然界中,热胀冷缩是一般物体所具有的特征,其尺度用膨胀率衡量,就一天而言,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用年而言,夏天温度高,冬天温度低,天天复始,年年轮回,循环不止,是人力所不能抗拒的。瓷器受上述影响,膨胀收缩,反反复复,容积均有所不同程度的增大,反应在容重值上则是一年年变小。

容重测试法就是利用物体的上述特性,用大量的古瓷器物及残片进行测试,选出古瓷与近现代瓷容重分界线,通过测试,进行比对,从而予以鉴别,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