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水煎包才能又软又好吃(自己做的水煎包不软还塌陷)

水煎包是最普通的、最常做的一种家常面食,以往水煎包的制作还停留在小众化,大多数人主要是通过购买,水煎包的烹饪做法也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如今网络通达,各种美食做法再也不曲高和寡,逐渐的普及,于是家庭烹饪成了当下生活重要的一环,而多数人是半路出家,那么在制作上定有所欠缺,做水煎包翻车的大有人在。

怎样做水煎包才能又软又好吃(自己做的水煎包不软还塌陷)(1)

对于我个人来讲,标准的家庭主妇,掌握各种面食技巧也是居家过日子最基础的,只要是得空,我家总会变着花样地捣鼓面食,因此也总结出不少的小窍门,比如说水煎包,要想水煎包蓬松暄软不塌陷,不仅仅是和面要注意,期间的发酵,以及下浆水的手法都至关重要,只要错了一步,就前功尽弃,所以说做面食还是个技术活。

怎样做水煎包才能又软又好吃(自己做的水煎包不软还塌陷)(2)

曦妈前期也分享过多次水煎包制作方法,总有很多朋友有疑问,今天通过所涉及的问题,再系统地讲述水煎包的制作过程,学会关键的几步操作,暄软不塌陷,还有冰花,外表金黄酥脆,圆鼓鼓的,比卖的还好吃,掌握了诀窍,以后在家随吃随做,再也不用出去买了。

怎样做水煎包才能又软又好吃(自己做的水煎包不软还塌陷)(3)

水煎包

材料:面粉300克、温水150克、酵母粉3克、白糖3克、韭菜一把、黑木耳一把、鸡蛋4个、虾皮适量、姜一块、白胡椒粉一勺、五香粉一勺、盐适量、酱油两勺、鸡粉适量、香油适量、食用油适量。

做法:1.先和面。将面粉、白糖、酵母粉放入面盆中拌匀,然后缓缓地倒入温水,用筷子搅拌成棉絮状。水的含量自行增减,只记住和成的面团不能太软,跟蒸馒头差不多的硬度即可,这是暄软不塌陷的重要一步。

怎样做水煎包才能又软又好吃(自己做的水煎包不软还塌陷)(4)

2.揉面团。尽量揉到三光(手光、盆光、面光),这样面团醒发得更均匀,做出来的面食也更加细腻,口感极好。比较懒得,揉得没有干面粉就行了,比如说我。放温暖处发酵2小时,发酵至2倍大即可,发酵程度也要把控好,发酵过头和没发酵完全都会直接影响水煎包的松软程度。

怎样做水煎包才能又软又好吃(自己做的水煎包不软还塌陷)(5)

3.调馅。韭菜切成蒸包子大小的韭菜丁,鸡蛋要先从油锅里煎熟,滑散成鸡蛋碎,黑木耳提前泡发至没有硬块,切成碎丁。将韭菜丁、鸡蛋碎、黑木耳、一把虾皮、姜末、白胡椒粉一勺、五香粉一勺、酱油两勺、鸡粉适量、香油适量,放入料理盆,搅拌均匀后加入少量的食盐调味。食盐最后放可减少韭菜出水。

怎样做水煎包才能又软又好吃(自己做的水煎包不软还塌陷)(6)

4.发酵好的面团要先揉几下排排气,这样面团气孔较小,会比较的细腻光滑。排气后,将面团分成大小均等的小剂子,​擀成稍微有点厚度的面片,要中间厚两边薄哦!

怎样做水煎包才能又软又好吃(自己做的水煎包不软还塌陷)(7)

5.取一个面片放在掌心位置,然后往里面的填馅的时候,注意要每填一次馅就要压实,这样才能放更多的馅料,大概放个4勺左右,右手食指与拇指,沿着逆时针方向捏褶子,直至收口,就是包包子的手法,不明白的可以看视频教程,一清二楚。这一步只要达到馅料不外漏即可,不需要包得多么漂亮。

怎样做水煎包才能又软又好吃(自己做的水煎包不软还塌陷)(8)

6.​平底锅或者是电饼铛、电饭锅,只要是平底的即可。开中火,加入适量的食用油,将收口朝下放入煎锅,煎大概1分半的时间,底部已经定型,而且稍微有点金黄,这时要下浆水了。

怎样做水煎包才能又软又好吃(自己做的水煎包不软还塌陷)(9)

7.这是水煎包制作中最重要的一步。按照一勺淀粉加五勺水的比例,调好浆水,在水煎包互相之间的空处慢慢的倒入浆水,最后水的位置大概在水煎包的三分之一处​,盖盖子开大火,直至熬干水分后关火,再趁2分钟掀锅盖,这也是不塌陷的重要之处。

怎样做水煎包才能又软又好吃(自己做的水煎包不软还塌陷)(10)

水煎包松软不塌陷,一个个白白胖胖,搭配上酥脆的皮,比卖的还好吃。韭菜的鲜香与油煎的香气,令人不自觉的流口水,贼好吃!做水煎包还得这馅才够味,趁着现在韭菜正鲜嫩,赶紧做起来吧。

怎样做水煎包才能又软又好吃(自己做的水煎包不软还塌陷)(11)

小贴士:1.和面时的水量要掌握好,可以跟蒸馒头和面的比例相同。2.第六步中,煎的底部是否成型发黄,可以通过看煎包表面,若是看着比较鼓,这时煎包内部受热均匀,准备下浆水即可。3.水煎包喜欢吃冰花的,要注意调制浆水时,用淀粉,且淀粉少水多。还有浆水的量也要把控好,太少容易不熟,太多容易导致馅过于熟烂。4.下浆水时一定要在空处倒水,不然发好的面容易回缩。5.最后熟了之后不立马掀盖子,趁2分钟再掀盖,这样才不塌陷。

​大家好,我是曦妈,非常的欢迎大家与我共同探讨美食家常做法,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不一般的味道,力争将所有小吃搬进自家厨房,欢迎各位食友在下方留言,提出宝贵建议,互相切磋手艺,互相学习,让我们共同在做美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做得更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