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海边玩耍被海蜇蜇伤(海边游玩谨防海蜇蜇伤)

炎炎夏日,海边无疑是个纳凉避暑的好去处。暑期正是海蜇浅海繁殖期,海蜇蜇伤情况时有发生。到海边游玩,大家要做好防护,谨防海蜇蜇伤,一旦被蜇伤要正确处理。

近日,我院急诊科接诊了一名患者。患者的双下肢出现数条红色条索状红斑,又痛又痒。经询问,患者在海里游泳时,腿部感到触电样刺痛,他立刻上岸,发现腿部出现了红斑,并伴有明显的痒感,于是迅速来医院就诊。这名患者其实是一例典型的海蜇蜇伤。

01 提高警惕避免蜇伤

海蜇又称水母,是海洋中广泛分布的一种生物,直径在10~100厘米,大小不等,部分种类可分泌毒液。海蜇在海水中无色透明,不易被发现,因此当游人触碰到海蜇的时候容易发生蜇伤。

海蜇是一种趋向淡水的生物,下雨时海蜇会自动向海边靠近。每年7—9月,正值雨季,海蜇较多。在天气突变,大风大浪的时候,海蜇容易被打到海边上来。暴雨可将海蜇的刺细胞冲刷至海水中,同样可导致下海游玩的人被蜇伤。因此,游客应尽量避免雨后下海游泳。

外地游客,特别是儿童,往往出于好奇,经常在浅水区域或岸边捡拾海蜇。殊不知,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即使是已经死亡的海蜇,只要其刺丝囊还处于湿润状态,就有可能刺伤人。因此,家长应看护好儿童,遇到海蜇时,不能用手直接抓或捞取,漂上海滩的海蜇碎片也不能用手触摸、随便拾取。一旦发生海蜇蜇伤,应立即就医。

浴场一般会提前捕捞海蜇或设置防护网,最大限度减少海蜇与游客的接触。因此,游客应在正规开放浴场进行游泳、玩耍,及时查看浴场安全警示,禁止在拦截设施以外区域活动。此外,游客可穿防蜇伤泳衣,如果在游泳时发现海面上有类似塑料袋样的漂浮物也应及时避开。

02 蜇伤后正确处理很关键

海蜇蜇伤是人体通过皮肤接触海蜇后,因急性过敏和中毒反应而引起的皮肤局部或全身反应性疾病。海蜇的触手上有大量刺细胞,刺细胞内含有毒液,其成分主要是类蛋白、多肽和多种有毒的酶类,此外还有强麻醉剂、致痛剂、组胺等。当海蜇的触手触及人体时,从刺细胞中伸出的刺丝刺入皮肤,引起海蜇皮炎。蜇伤部位可见不同程度的红斑、皮疹、肿胀,常伴有刺痛或痒感,部分呈典型鞭痕样改变。儿童因皮肤薄嫩,被海蜇蜇伤更易发生皮炎。严重者可出现红肿热痛、水疱、瘀斑,甚至皮肤坏死。

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有可能转为重症病例:1.过敏体质。2.皮肤表面受损面积大、局部过敏反应程度严重。3.体温≥38摄氏度。4.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如胸闷、气短,以及无其他明显原因的血氧饱和度下降。5.血压下降。6.发病后出现心律失常。7.纳差、恶心、呕吐。8.神经萎靡、意识模糊、烦躁不安。9.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

发生了海蜇蜇伤后,可以进行必要的处置:

1.可用毛巾、衣服、泥沙或其他身边物品擦去黏附在皮肤上的海蜇触手或残留毒液,不可直接用手抓挠被蜇部位,以免加重疼痛。

2.尽快反复用海水冲洗蜇伤的部位。

3.如有条件可用碱性溶液冲洗、冷敷患处,以清除残留在皮肤上尚未放射出毒液的刺细胞,使触手或刺细胞变性失活,从而减轻蜇伤症状。

4.尽快到救护站处理或直接到医院就诊。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用随身带的饮用水、自来水等淡水冲洗患处,因其能加快刺丝囊破裂,释放更多的水母毒素,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女孩海边玩耍被海蜇蜇伤(海边游玩谨防海蜇蜇伤)(1)

文: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科 刘洪伟

编辑:于梦非 刘洋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闫龑

女孩海边玩耍被海蜇蜇伤(海边游玩谨防海蜇蜇伤)(2)

女孩海边玩耍被海蜇蜇伤(海边游玩谨防海蜇蜇伤)(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