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名相排名 秦四大名相3人惨死

秦国最辉煌的时候,秦始皇纵横驰骋,并六国,废诸侯,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仅仅15年后,大秦国就葬送在二世的手里。

殊不知,秦作为周朝诸侯国,从立国到秦始皇,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实在是一个老牌诸侯国了。

秦国五百年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名相,其中有4位,司马迁为他们作传,史记中有详细记载。

他们能力超群,推动了秦国历史的发展,最后,大部分人不得善终,甚至下场凄惨。

这其中的原因,都是什么呢?

1.变法的商鞅

商鞅生在一个诸侯国——卫国,是卫国国君的儿子,但是庶出,所以不受重视。但他的祖先姓姬,姬在周朝可是国姓。周朝天子都姓姬,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所以商鞅是妥妥的贵族出身。

商鞅年轻的时候,喜欢研究刑法之类的学问,因为在卫国不受重视,就去了更加强大的魏国。不巧的是,魏国国王并没有看出他的才能,也没有给他官做。

此时,恰好秦国正在广纳贤才,商鞅就投奔秦国去了,在这里,遇到他的知音——秦孝公。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了著名的商鞅变法。

秦国名相排名 秦四大名相3人惨死(1)

商鞅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一个外人,在秦国没有威信,而变法必须要树立威信,于是,商鞅想了一个简单而绝妙的主意——徒木为信。

他让人在南城门立了一个木头,贴出告示,把此木搬到北城门去,赏五十金。老百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议论纷纷,觉得官府又来戏弄百姓,没有人上前。

这时,有一个壮汉,站出来说“我愿一试”。于是把木头搬到北城门,商鞅当下给了五十金。

秦国名相排名 秦四大名相3人惨死(2)

这件事一下子传开了,那几天,很多人去南城门蹲守着,看看还有没有木头。

哈哈,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以后所有吃螃蟹的人,只是想吃罢了,但是它促进了这件事的传播,人们都说商鞅是个言而有信的人。

商鞅用这根最贵的木头,拉开了秦朝变法的大幕,上至太子,下至平民,如有犯海者,一律治罪。太子犯了法,在太子师傅的脸上刺字代罚。五年后,秦国国力强大。

十年之后,秦国百姓,路不拾遗、夜不开户,山无盗贼,人人丰衣足食,城市乡村都十分安定,再也无人敢议论新法。

商鞅在秦国当了十年丞相,也得罪了不少王公大臣,但是他此时势力最盛,没有顾及这些。有个人叫赵良,见到商鞅,劝他功成身退,放弃封赏的土地财富,做个山林隐士。

否则,可能大难临头:

“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得。”

秦王一旦死去,秦周想抓您的人,难道还少吗?您的死亡,一翘腿儿的时间就会到来。

商鞅哪里听得进去,五个月后,秦孝公死了,新君即位,旧贵族告他想谋反,秦王下令逮捕。商鞅走投无路,集合自己的追随者,与秦王部队冲突,最后被杀死,又被五马分尸,而全家被杀,惨遭灭门之祸。

秦国名相排名 秦四大名相3人惨死(3)

司马迁说:“商君,其天资刻薄也。”

商鞅天性冷淡,对人刻薄,正因为如此,他对刑法研究非常擅长,严刑峻法强大了秦国,也成就了商鞅。

如果他听从了赵良的话,放弃功名利禄,退隐山林,著书立说,也许能保全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商鞅为秦国奉献一生,同时也赔上一生,甚至全家的性命。古时君主制度,一旦君王更替,旧臣不能及时进退,丢了命的不在少数。

2.名相范雎

范雎是魏国人,起初想在自己的国家效力,但是被上司嫉妒,打断肋骨,扔进茅厕 ,宾客喝醉了,往他身上撒尿。

范雎装死逃过一难,改名换姓来到秦国。

要说能忍者成大事,范雎绝对排得上一号人物,勾践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都抵不上范睢的茅厕之辱,这种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摧残,对范难来说,却成为双重的淬火重造。

秦国名相排名 秦四大名相3人惨死(4)

范雎到了秦国,一路开挂,最终做到丞相的位子,为秦王制定了远交近攻的基本国策。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则王之尺也,今释此而远攻,不亦谬乎。”

那时,诸侯国经常越过邻国,攻打弱小的国家,但是胜利后,往往不能长期占据土地,因为中间还隔着其他国家。所以范雎劝秦王立足本国,向周边一点点蚕食,得到一寸是一寸,得到一尺是一尺、不要嫌慢,自己家门口的,才是自己的。

这个政策最终让秦国的版图一点点扩大,我觉得这深深地影响了,传统的成家立业的想法,一个人成家之后、勤勇肯干,一点点积累家庭财富。在家境殷实的基础之上,培养出几个有才能的人,才能让家族的底子越来越好,家风传承也越来越好,成为名门望族。

范雎还帮助秦王解决贵族争权的问题,范睢劝秦王说:

“夫擅国之谓王,能利害之谓王,制杀生之威之谓王。”

意思是“能独揽国家大权的叫做王,能兴利除害的叫做王,能控制生死之威的叫做王。

当时太后独断专行,大封自己娘家人,以至于他们可以出使其他诸侯国,不向秦王报告。他们任意处罚、甚至任免官员。秦王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范雎的计划下,一步步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

秦王真正有了权力,加速了秦国的霸业,连后来丞相李斯都称赞他。

“强公室,杜私门”,使秦国终成大业。

秦国名相排名 秦四大名相3人惨死(5)

秦王封范雎为应侯,应侯向秦王表明自己的身世,秦王支持他报仇,趁魏国使者到秦国之际,羞辱魏使,并且施压,要了当时迫害范雎的上司——魏齐的人头。

范雎此时,可谓前仇旧恨一起报了,功成名就,风光无限。此时也有一个人,蔡泽劝他归隐,这和赵良劝商鞅何其相似。范想通了,不仅自己辞官归隐,还向秦王举荐了蔡泽。

秦王挽留范雎,他年老称病,最后辞去相位,回到封地,耕田种菜,余生逍遥。而蔡泽被拜为秦相,继续辅佐秦王。

范雎在秦王尚在时,及时告老还乡,推荐新人,不仅留下贤德美名,也保全自己和家人,成为秦国为数不多,得到善终的名相。

3.“仲父”吕不韦

吕不韦在历史上有特别大的争议,最大的传说是秦始皇的生父。

秦始皇的父亲叫子楚,虽然是秦国公子,但是不被秦王看重,很早就被派到赵国做人质。而偏偏此时,秦国经常攻打赵国,所以子楚在赵国的处境很尴尬,也很艰难,经常连饭都吃不饱。

秦国名相排名 秦四大名相3人惨死(6)

此时天降贵人,吕不韦是个大商人,家资千金,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吕不韦不仅有经济头脑,更是个政治天才。

他选中这个爹不亲娘不爱,连生活都困难的秦国质子,资助他的生活,给他吃穿用度,帮助他建立交际圈,还用金银财宝敲开了秦王宫的大门。

他游说子楚的爹,当时还是太子的安国君,联合安国君的宠姬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嫡子,成为名正言顺的秦王嫡孙,为子楚回国继位铺平道路。

后来,他更把自己的爱姬送给子楚,就是这一送,传言纷纷。据记载,这位美人是赵国人,叫做赵姬,此时已有身孕,后来生下儿子,取名政,也成了秦始皇的身世之谜。

秦国名相排名 秦四大名相3人惨死(7)

但是,这并不影响吕不韦的精心策划,子楚最终回到秦国,并望上王位,吕不韦也被封为丞相。

后来,读到某国故事,富商的女儿嫁给穷小子,穷小子又变成银行家,这些在吕不韦先生的面前,简直就是小把戏。

子楚当了3年大王就死了,太子赢政即位,年少不能亲政,吕不韦做为相国,处理国政,号称“仲父”。

后来吕不韦,效法战国四公子,广纳宾客,著书立说,把宾客们写的各诸侯国的故事,集结成册,刻在咸阳城墙上,贴出告示,“有改其中一字者,赏千金。”这大概是“一字千金”的由来吧,这本书就是后来的《吕氏春秋》。

后来,赢政长大亲政后,面对各种谣言,非常愤怒,赢政给了吕不韦一封信,其中14个字,要了吕不韦的性命。

“君何功于秦?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

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你跟秦国有什么亲戚关系?敢称“仲父”?这个仲父仅次于父,相于“二爹”呀。

秦国名相排名 秦四大名相3人惨死(8)

吕不韦意识到自己已经无路可走了,于是喝毒酒自尽了。可以说没有吕不韦,轮不到子楚回国当王,也就没有后来的赢政了。

功成名就,但他却没有及时撤退,最后死在相国的位子上,家人也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即便是生前风光,号称“仲父”又有什么用呢?

4.最惨李斯

李斯是楚国人,出身乡吏,做个小官,管管仓库,下了班和儿子牵着大黄狗,到郊外奔跑,生活应该是十分惬意。

李斯从内心认为自己是个干大事的人,对他的老师荀子说:“悲莫大于卑贱,而哀莫甚于穷困。”与世无争,不是他的作风,于是他离开楚国,到当时最强大的秦国寻找发展机会。

金子到哪都会发光,李斯很快得到机会,上书秦始皇《谏逐客令》,让他一战成名,不仅说服秦王不再逐客,并且官拜延尉。

秦国名相排名 秦四大名相3人惨死(9)

李斯官运亨通20多年,陪伴秦始皇统一六国,颁布了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一系列政治操作,使秦始皇一统天下,九五至尊。

如果到此,李斯堪称千古一相,秦始皇万世基业中,有他一半的功劳,足以让他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但是历史有着许多的不可预测,秦始皇在出巡途中暴毙。赵高胡亥合谋篡位,李斯禁不住赵高的较硬兼施,参与篡位政变,杀死公子扶苏。

二世胡亥即位,没想到二世即位后,半点没有励精图治的样子,排除异己,杀害大臣,自己的32个兄弟姐妹全部被杀,一时间人心惶惶。

秦国名相排名 秦四大名相3人惨死(10)

最终,起高和胡亥合谋,把矛头指向李斯,罗织罪名、投入监状。李斯此时后悔了,但是已经太晚了,陈胜吴广举起反秦大旗,各地起义不断,秦始皇刚刚灭掉的六国,又纷纷复国,天下分裂。

赵高此时还在玩弄阴谋,李斯在狱中受尽折磨,屈打成招,不敢翻供,过去风光无限的一国丞相,成了人人可踩的阶下囚。

后来李斯和儿子被执行死刑,临死前,李斯对儿子说,“我还想牵着大黄狗,和你一起在郊外奔跑,怕是再也不能了吧。”儿子没有言语,已是泣不成声。

秦国名相排名 秦四大名相3人惨死(11)

李斯生前曾说二世愚味,必然会“寇至咸阳,麇鹿游于朝也!”意思是盗寇到了咸阳,麋鹿就会在朝堂上闲游了。即便预言成真又怎样呢?李斯最终被腰斩,夷灭三族。

李斯智慧过人,胆识也过人,成就了他前半生的辉煌,只是临了了,却被赵高蛊惑,为了保住荣华富贵和权力,不惜违背先皇遗言,最终恶果自食,身败名裂。

后记:

老子说,为而不恃,占而不有。

世间的功名富贵,本不属于谁,过分贪图不肯放手,造成了多少人临终悔恨?

“退休”是个现代名词,在古代,对应的是功成身退或者告老还乡,其本质就是要“放下”。

纵观秦朝的四位名相,只有范雎适时“退休”,得以善终。

如果说“得到”是一种当下的能力,“放弃”就是一种长远的智慧。世人都说“得到”难,其实更难的是“放下”。

秦国名相排名 秦四大名相3人惨死(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