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中的江姐于蓝(永远的江姐于蓝逝世)

烈火中的江姐于蓝(永远的江姐于蓝逝世)(1)

20世纪60年代,于蓝风华正茂。(@视觉中国供图)

烈火中的江姐于蓝(永远的江姐于蓝逝世)(2)

于蓝将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电影事业。(@视觉中国供图)

6月27日,著名表演艺术家于蓝去世,享年99岁。

于蓝,原名于佩文,1921年6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1938年10月,年仅17岁的于蓝穿越封锁线从北平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先后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女子大学学习。1939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她调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成为正式演员,开始了长达70多年的革命文艺生涯。

1946年,于蓝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1948年冬,她主演了描写医务工作者在炮火硝烟中锻炼成长的影片《白衣战士》,在片中饰演战地医疗队队长庄毅,这是她出演的第一部电影。

1950年3月,于蓝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在北影厂工作30多年,她拍摄过多部经典影片。于蓝先后主演了《翠岗红旗》《龙须沟》《林家铺子》和《革命家庭》等影片。1962年,于蓝当选文化部推选的“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2019年,她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于蓝逝世后,圈内电影人纷纷表示哀悼。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晓棠发布悼文称于蓝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是“最美奋斗者”。陈数、黄晓明、孙红雷等演员也纷纷在网上表达了悼念之情。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岸

一生感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必须真正走到人民中间去

于蓝一生最经典的银幕形象当属《烈火中永生》的江姐一角。事实上,“江姐”这个形象是于蓝牵头搬上大银幕的。

1961年底,于蓝在检查身体时,看到了《中国青年报》上刊登的小说《红岩》。她看完很受感动,推荐给了自己的电影圈好友。

于蓝起初是剧组的副导演,参与了剧本的创作,后来又找到剧作家夏衍。因为于蓝自己是故事的推荐者,导演水华提议让于蓝在戏中扮演“江姐”,赵丹则在片中饰演许云峰。

为了更好地扮演“江姐”这一角色,于蓝专门到重庆收集素材。电影上映之后,于蓝却不太敢看。她曾回忆说,她觉得自己的形象不太像江姐,而且江姐这么崇高的思想境界似乎也让她无法企及,所以对自己的表演不太自信,后来老了才敢看,看了之后觉得演得还行。

在随后出演的影片《革命家庭》中,于蓝饰演了革命母亲周莲,并凭借该片获得了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戏中,于蓝需要从16岁少女演起,一直到“成为”老太太。由于当时化妆技术有限,要化妆成老太太非常难。对于这段表演,于蓝个人并不算满意,“往脸上贴了好多的纸,那些纸又跟动作不协调,所以我认为老太太那一段并不是很成功。”不过,这一角色获得了周恩来总理的赞赏。1961年,一个有关电影方面的会议在香山举行,周总理一眼就看到了《革命家庭》里的“妈妈”,上前亲切地握住于蓝的手,说:“你演了个好妈妈!”

在《龙须沟》中,于蓝饰演的是一位有着多重性格的北京妇女“程娘子”。当时正怀孕的她走访了好多大杂院,去了天桥一带观摩老百姓的生活,观察卖大饼的小媳妇们说话时的姿态,还去了德胜门晓市,揣摩妇女数票子的神态和使用鸡毛掸子的动作幅度,走得腿都肿了。

于蓝曾深情地说,演了一辈子戏,自己最大的感触是生活就是创作的源泉,唯有真正走到人民中间去,才能创作出让人民满意的作品。

结缘广州

倡议创立“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 2017年永久落户广州

1981年,60岁的于蓝欣然受命,组建“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即后来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担任首任厂长及艺术指导等职务,从此投身儿童电影的发展,先后领导创立了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中国电影童牛奖、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直到80岁,于蓝才从儿童电影制片厂正式退休。

成立之初,儿影厂的条件非常艰苦。当时,北影厂传达室旁一排杨树后面有一排临时建造的极其简陋的平房,儿影厂的厂房就设在这里,一些拍摄设备和办公用具则是于蓝向厂家打欠条赊账借来的。

艰苦的条件阻挡不了于蓝带领儿影厂前进的步伐,在于蓝任厂长期间,儿影厂给全国人民交出了漂亮的答卷——《四个小伙伴》1982年在意大利第12届季福尼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上获得最佳荣誉奖、共和国总统银质奖章;《应声阿哥》获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儿童故事片奖;《少年彭德怀》获1986年第6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

1989年,在时任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厂长于蓝的倡议下,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经国务院批准后设立,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备案。这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主办的唯一大型儿童电影国际交流活动。

2017年,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2019年更名为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正式永久落户广州。在当时的开幕式晚会上,已经96岁高龄的于蓝在儿子田壮壮的陪伴下,不辞辛劳来到广州,与中外影人共同见证现场盛况。当时,于蓝还特别鼓励儿童电影从业者为中国儿童电影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看到现在中国儿童电影发展这么迅速,我十分开心,希望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继续发挥应有的水平,带动行业拍出更多优秀的儿童电影。”

于蓝投身儿童电影40余载,不断为其发展鼓与呼。在她看来,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有拍出更多符合儿童特点的好电影,才能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才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于蓝的老朋友秦怡在她90岁的时候写下了这样的祝寿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于蓝的一生:“红心塑造英雄,真情培育儿童。”

于蓝将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电影事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