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是什么样子的人(萧伯纳的卖花女)

在萧伯纳的经典剧作《卖花女》中,他塑造了两个非常有性格特点的人物,女主人公是贫穷出身的卖花女伊利莎,男主人公是处在上流阶层的语音学教授希金斯。这个剧本在萧伯纳众多的作品中独树一帜,以男女主人公的特殊关系以及性格特点最为众人津津乐道。

萧伯纳是什么样子的人(萧伯纳的卖花女)(1)

在一般的观点中,认为希金斯教授成功地改造了卖花女,让伊利莎从一个底层的粗俗的女子渐渐转化成为高贵的上流阶层淑女形象,希金斯无疑是塑造者,而伊莉莎是被改造者,伊莉莎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成长。而事实上,在六个月塑造与改变中,两个人都得到真实的成长和改变。

01

本来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人,缘分来自深夜伦敦街头的一次偶遇,希金斯教授痴迷于研究不同语音的地域特色,而伊莉莎则操着一口粗陋发音的“考克尼”腔在街头大声向宴会后出来的绅士贵妇们叫卖,这种俚语发音吸引了希金斯的注意,他躲在后面默默记录下来她的各种发音语调……

萧伯纳是什么样子的人(萧伯纳的卖花女)(2)

伊莉莎得知有一位先生正悄悄记下她说的每句话后,她误以为是秘密警探,她先是号啕大哭不知所措,但马上便对希金斯说道:“我和你一样有权利待在这里。”她内心很独立,很快不再恐惧和软弱,她大声强调卖花是自己的权利,穷人也一样拥有生活的权利。这表现出伊利莎性格特点有坚强和追求平等的一面。

虽然伊莉莎认为贵族和穷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她同样也被贵族生活所吸引,自觉地向往和学习。当他听到希金斯和皮克林上校打赌,说可以让她六个月变成淑女时,她真的非常动心。

当然伊莉莎学习标准英语的初衷,也只是为了谋得一份更加体面的工作,但当她真正见识到了贵族的生活,却不由自主地被华丽的衣着和丰盛的美食所诱惑。有些很戏剧化的场景,比如伊莉莎被希金斯手里拿的奶油巧克力糖所吸引,并大口吞下,这时表明她内心迫切渴望改变自己的外在,然后过上标志着上流社会的生活。

萧伯纳是什么样子的人(萧伯纳的卖花女)(3)

这一阶段的伊莉莎用尽全力对上层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模仿,努力成为一位上层社会的淑女。

当伊莉莎从外在服饰礼仪与内在发音谈吐转化后,成功地在大使的舞会上赢得众人的关注与赞誉,在希金斯与皮克林庆祝胜利之时,伊利莎却在那一刻感受到贵族阶层的冷漠,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一个赌注。于是伊利莎愤怒地用拖鞋砸向希金斯,这个结果让她醒悟了。

萧伯纳是什么样子的人(萧伯纳的卖花女)(4)

伊丽莎离开了希金斯教授之后,回到了他从前快乐生活的地方,像个旁观者一样,再去看从前一起讨生活的底层人群,可是她根本无法回到从前,她也不再属于这里了。当她穿越了一个阶层之后,已经无法再融入原来的世界了。

像一场大梦一样,醒了之后回归平民的生活状态不可能了,已经见识过上流社会的生活,做过“公主”的她已不甘心再重回原来的生活状态;如果继续留在希金斯家里,自尊心又不允许她依仗着希金斯的财富,被当成一个附属品颐指气使地生活。伊莉莎的自我逐渐觉醒,她也在这个过程中艰难地寻求出路。

萧伯纳是什么样子的人(萧伯纳的卖花女)(5)

与电影版不同,萧伯纳的戏剧中,却并未交代伊莉莎的去向,她想过嫁给追求者弗雷迪,但是她与弗雷迪并没有很深厚的感情铺垫,或者如剧本所提到的运用从希金斯那里学到的知识,去做一个教师,这也是一种可能性。但有一点可以明确,此时的她既不再是过去的卖花女,也不愿意再做贵族圈中的一个傀儡赌注,她已明确拒绝重新“被踩在脚底下"。

这时的伊莉莎,保留了贵族淑女的端庄大方,也保留了卖花女的自立自强,也正是在《卖花女》的结尾,她真正的成长独立起来,她是一个真实的自我,一个全新的自我,超越了过去。

萧伯纳是什么样子的人(萧伯纳的卖花女)(6)

在经历这一段贵族化的训练之后,她已经成长为一个更完善的人。 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希金斯教授的栽培和影响,他就像希腊神话里的皮格马利翁一样,塑造了一个崭新的伊莉莎。

02

再来说说男主,男主人公希金斯是一个有着杰出学识的语音学教授,他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痴迷研究的精神着实令人钦佩,他身处上流社会阶层的身份而受人尊敬。同时也看得出来他是带着固有的贵族阶层的傲慢和传统观念的男性,他的所有言行和表现看起来更像一个从未从母亲关系中脱离出来的大男孩,这一点使他的行为表现也有些幼稚和可笑。

萧伯纳是什么样子的人(萧伯纳的卖花女)(7)

希金斯身为上层社会的绅士,虽然学识渊博生活富足,却缺少对女性最起码的尊重。这个声称莎士比亚的语言是自己母语的语言学家,却在对伊莉莎的话语中屡爆粗口,“垃圾”“下流”“肮脏”等词更是层出不穷,成为他高贵的身份地位中的不和谐音。希金斯呵斥她“一个说话口音这么难听的女人,在哪都不应该,根本就不该活在世上”时,看得出来说出这些言语,他有一面是无礼和刻薄的个性。

希金斯教授原来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身主义者。而实际上,他对女性存在很天然的偏见,这方面看更像一个大男孩的心态,他沉醉于自己的事业中,对女性的心理缺少关注和了解,带有贬低的刻板认知。

萧伯纳是什么样子的人(萧伯纳的卖花女)(8)

《卖花女》里有一段非常精彩的片段,在伊莉莎感受到了冷漠和无视之后,离开了希金斯教授。这时候,希金斯表现出来强烈的内心冲突。

萧伯纳是什么样子的人(萧伯纳的卖花女)(9)

他喃喃地向皮克林上校讲述了一大段独白,非常传神地表达了希金斯对待女性的态度,和他原本坚持独身主义的理由。他反复地重复发问:“为什么女人不能像男人一样?”这个过程其实他在反思,在反省自己的态度。

萧伯纳是什么样子的人(萧伯纳的卖花女)(10)

萧伯纳是什么样子的人(萧伯纳的卖花女)(11)

03

两个人的变化后的相处,我们在剧本的末尾可以看到。希金斯最后在自己母亲家里找到伊莉莎时,她已经一改往日的屈从,也不同于前一晚的歇斯底里地愤怒,经过了巨大的心理冲撞和认真的思索之后,她明白了自己真正的需求,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该如何表达。

萧伯纳是什么样子的人(萧伯纳的卖花女)(12)

再次和希金斯见面,伊莉莎已经是“和和气气,态度从容,一副自然的姿态”。这种从容的姿态,令皮克林惊讶到忘了站起来打招呼。这种从容的姿态,不卑不亢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可以说是一个贵族淑女气质最好的诠释。

此时的希金斯不得不换一种态度来看待伊莉莎,是伊莉莎教会了他平等地去看待女性,特别是来自贫民窟的女性,也学会渐渐去理解女性的心理,懂得了什么是平等尊重。他对于伊莉莎不得不刮目相看,内心也发觉存有一种依赖的关系。

萧伯纳是什么样子的人(萧伯纳的卖花女)(13)

其实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潜移默化地起作用,伊莉莎被期待的改变慢慢变成现实。然而影响是相互的,在希金斯教授纠正伊莉莎的语音和行为举止的时候,对别人施加影响力的时候,其实伊莉莎也在不知不觉中对他完成了一种改造。

两个人的成长,一个是明线,一个是暗线,在影响与被影响之间,塑造与被塑造之间,悄悄地在转换、在变化。所以他们这两个人分不清、扯不断的关系才是剧本中最大的看点。

萧伯纳是什么样子的人(萧伯纳的卖花女)(14)

我们今天再读《卖花女》这个故事的时候,时间空间虽然都不在一个维度,但是人与人的关系和相处的模式仍然带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人的成长是终生的课题,我们和身边的人相处中,影响力其实也是相互的,都可能会被身边的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希望不断磨合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次阅读,一点收获,喜欢的文章记得点赞分享;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一阅而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