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五句话的诗(梅尧臣的一首诗)
一首优秀的诗作之所以能打动读者,不仅因为其内容详实、技法高超,更因为充满了意趣。语言文字有趣,就容易感染读者,也会对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百读不厌。比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通俗平易、又极富理趣,读者总是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于是就容易理解和记忆。
严羽曾说,诗者,吟咏情性也。唐代诗人就可以写出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妙品。比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就采用一语双关的手法,令人过目不忘。
北宋也有一位诗人,诗歌成就极高,更被后世极力推崇。下面介绍梅尧臣的一首诗,意新语工,与苏轼的名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淮雨
宋代:梅尧臣
雨脚射淮鸣万镞,跳点起沤鱼乱目。
湿帆远远来未收,云漏斜阳生半幅。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诗人。他年少即能诗,诗歌风格朴实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欧阳修曾经称赞梅尧臣的诗作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这首绝句是宋仁宗庆历八年夏,诗人由汴京返宣城,路经淮河时所作。
首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空中之雨,“雨脚射淮鸣万镞”。骤雨射入淮河,如万箭破空,霎时鸣响。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又是何等惊心动魄的气势。
次句写水上之雨,“跳点起沤鱼乱目”。水珠飞溅,水泡四泛,鱼儿惊恐万状。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渲染出雨落时喧闹又活跃的气氛。
“跳点起沤”,描绘出急雨溅在水面上,如一颗颗珍珠蹦起,也似一个个水泡嵌在水面上,渲染出暴雨的力量和速度。“乱鱼目”,则是一种活泼的想象,在万镞交射中,天地都汇成了白茫茫的一片,令人眼花缭乱。
后两句转而将画面拓宽到整个淮上,“湿帆远远来未收,云漏斜阳生半幅。”船从远方驰来,弄湿的布帆来不及收拢。忽然乌云裂开,云缝中透下光亮,船帆也映照着半幅斜阳。
“湿帆未收”,暗示雨落之急,来不及收帆。而在雨脚急射之际,一抹余晖照在水面,凸显了浮在水面上半幅白帆的轮廓。一个“生”字,表现出归帆远远而来的苍茫感。
夏天的暴雨来得疾、去得快,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曾写道,乌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倒入船。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形象逼真。又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也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而梅尧臣的这首诗构思精妙,意新语工,具有前人所未道的境界。诗人把帆影安排在远远之处,使咫幅之间顿显万里之遥,也増添了一种闲淡深远的诗意。与苏轼《望湖楼醉书》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诗写雨景,妙在句句有雨,而每句的表现手法、以及画面都不同。整首诗就像一幅浓淡相宜的泼墨山水画,前两句描绘清晰细密,后两句展现的背景也是阔大深远。
作者通过一个“雨”字,就把天空、河水、归帆、斜阳融为一个整体,宛如一幅出色的山水画。正因为诗人醉于山水之美,激情澎湃,才能赋成即景佳作,令人如临其境,更觉得饶有情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