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叔敖打死双头蛇的故事(跨界文孙叔敖杀死双头蛇)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令尹(相当于宰相),名叫孙叔敖。
就是中学课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提到的那位孙同志:
01孙叔敖不姓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和先秦很多人名一样,孙叔敖的名字,也有点乱。他其实和芈月一个姓,姓芈,“敖”是名,“孙叔”是字。既然大家都误以为他姓孙,咱们就将错就错吧。是他自找的。
今天要说的,是孙同志小时候的故事。另一个主角,是他妈。
能成一国宰相,而且辅佐楚庄王成为霸主,孙同志的智商,一定很高。
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他是个厚道人。
02人品很重要
当宰相的,一般都很有能力,但能力强,不等于品德好。比如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嫉贤妒能,害死韩非;纵容赵高,养虎遗患,最终自己也被赵高灭了。
唐朝宰相李林甫,也超有水平。安禄山是唐玄宗的红人,藩镇一霸,可在李林甫面前,战战兢兢,不敢大意。
守着李林甫,他觉得自己好像透明的,有什么心思,甭管好的坏的,全能被李林甫知道。
所以,你能说李林甫能力不强?但和他关联的另一个词语,大家也熟悉,叫做“口蜜腹剑”,口有蜜,腹有剑,难怪安禄山怕他。他活着,安禄山不敢反;他死了,杨国忠当了宰相,他才反了。
03名宰相的穷儿子
到了宰相这个级别,品德比能力更重要。
孙叔敖的品德,堪称完美。别人当了大官,就算不贪不腐,多少也能留点家产,他倒好,自己一命归西,儿子穷得差点没去要饭。
迫不得已,儿子想起老爹一句话:“如果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就去找楚国人民的老朋友——优孟吧。”
儿子找优孟,优孟向国君汇报了孙叔敖后人的困境,日子才好过了点儿。
唉,留下一嘴道德遗产,孩子难免受穷。
04好妈妈养出好儿子
孙叔敖的道德感,小时候就表现出来了。
《列女传》记载了他小时候的故事。
有一次,小孙同学出门玩耍,发现了一条长着两个脑袋的蛇。怕倒没怎么怕,可他想起了传说中的一句话。
当地人传说,遇到双头蛇,很不吉利,会死翘翘。
古人本就迷信,何况小孩呢。小孙同学很害怕。转念一想,自己反正是要死了,双头蛇如果被别人看见,还会有人死。他鼓起勇气,把蛇砸死,挖坑埋了。
回到家,越想越伤心,见到老妈,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
他妈问:“咋了,谁欺负你了?”
小孙同学把事情说了一遍:“对不起妈咪,儿子要先走一步,不能尽孝了!”
孩他妈也紧张啊,古人嘛,迷信。又问他:“那条蛇在哪里?”
小孙同学说:“我怕别人看见,就把它打死,埋了。”
孩他妈长出一口气:“没事的孩子,你做了好事,积了阴德,阴德会带来阳报!”
瞧瞧,古人自圆其说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05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孙妈妈对孩子的引导方法,值得学习。
首先,她对孩子“做好事”,是肯定,是鼓励。如果相反,孩子在外面做了好事,家长却抱怨孩子“傻”,孩子以后会怎么做,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向孩子强调“善有善报”的理念,告诉他,“做好事不是纯粹的付出,会有回报”。
很多家长看不到这一点,甚至反其道而行之,生怕孩子在外面吃一点亏。
事实上,你的善举,即便没有物质上的回报,内心也会产生富足感、平静感。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宣称,抑郁症患者在他这里,只要半个月就能解决。
办法很简单:让患者每天去主动帮助别人,做好事、行善举。这种付出会让人极大地收获富足感,内心获得平静与安宁。这是对付抑郁的良药。
第三,孙妈妈的做法,也是在引导孩子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问题。
看到双头蛇,无论如何,在古人眼里都“不吉利”,作为母亲,她没有只看到消极的一面,而是从更加积极的层面去引导,实属难能可贵。
学学孙妈吧。行好事的结果,首先是内心的安宁和富足;当你因为这种富足改变对世界的看法,世界也会改变对你的态度。
这是规律。
高金国,笔名高了高,教育学者,研究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专栏作者,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人生是一场修行》《乔布斯告诉中国》《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23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