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眼见证历史(都在说见证历史)

最近,受疫情和油价崩盘影响,美股市场十天内一连熔断四次。熔断不仅没有阻挡跌势,还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更有段子手说:“美股还差三个熔断,才能体会到八熔八耻”。(注:美股在1997年10月曾熔断了一次。)

亲眼见证历史(都在说见证历史)(1)

很多人由此联想到中国2016年1月那一次匆匆而来又迅速夭折的中国熔断尝试。当时很多专家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国制度改革不能生搬硬套西方国家的经验。

熔断机制,取的名字非常形象。就像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保险丝,如果电量超负荷,保险丝就会熔断,切断电源,保证用电安全。熔断机制,也是我们股市的“断路器”,设立的目的原本是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给市场多一点冷静的时间,避免恐慌情绪蔓延,防止大规模股价下跌。从最近美股的表现看来,熔断制度似乎在淮南也没有结出好果子。

到底熔断机制有没有用呢?我们先来回忆一下,熔断机制在中国的实施效果。

亲眼见证历史(都在说见证历史)(2)

一、中国的熔断历史

2015年,A股发生了股灾。为了救市,抑制市场过度波动,我国监管层参考美股市场,推出了“熔断机制”,规定:自2016年1月起,大盘只要跌到5%,就暂停交易15分钟,再次开盘以后,如果继续下跌到7%,全天就暂停交易。

结果,2016年1月4日,也即熔断机制实施的第一个交易日,因为人民币汇率下跌、宏观形势乏力,大股东和高管减持锁定期临近等多方面的原因,A股开盘就急挫了4%。大家知道只要跌到5%,就会触及熔断线,交易就会被强制暂停,因此纷纷抢在跌至5%之前卖出。于是,市场就加速下滑,迅速触及熔断。

就像一个屋子里的人正在打群架,吵的天翻地覆。突然停电了,屋子里黑漆漆的,也没有人说话,那是多么诡异的场景?

在这寂静且漫长的15分钟里,每位投资人的内心将是多么的波涛汹涌,百转千回。本来犹豫着要不要抄底买入的人,也决定继续观望。市场上充斥着卖方,却少有人接盘。所以,暂停15分钟之后,市场迅速下滑。仅仅6分钟,沪深300指数就跌至7%,A股市场提前了整整一个半小时收市。

接下来几天,类似的情形重复上演,熔断成了A股新常态。我记得当时同事们开玩笑说:真羡慕国内的同行们,可以只用上半天班。

市场是人的市场,人又受情绪影响。在连续下跌的氛围里,大家会产生“世界末日”的感觉。好在,我国政府反应及时、变化迅速。新政策只实施了4天,就被监管层叫停了。

亲眼见证历史(都在说见证历史)(3)

二、熔断磁吸效应

熔断机制最初由美国在1987年设立。美国的熔断机制比我们定的阈值更高,分别是7%,13%和20%三档,当股票指数较前一天收盘点位下跌7%、13%时,全美证券市场交易将暂停15分钟,当指数较前一天收盘点位下跌20%时,当天交易停止。

在1987年,美国讨论引入熔断机制之初,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尤金·法玛等学者就曾预测过熔断机制会带来“磁吸效应”,恶化市场情绪,具体会有三大表现:

  1. 在接近涨跌停或熔断价格水平时,价格上涨或下跌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2. 当有可能触发涨跌停或熔断时,往往就会触发;
  3. 磁吸效应发生的过程中会伴随成交量的剧烈变化和价格的波动。

也就是说,当股市接近熔断的时候,看空(觉得股市会继续下跌)的投资人担心不能卖出,而比原本计划的提前卖出,看多(觉得股市会上涨)的投资人则为了等待更好的价格,选择等一等,看情况再交易。这样使得证券的价格加速达到熔断界限,就像熔断线是一块磁铁一样。

亲眼见证历史(都在说见证历史)(4)

这种磁吸效应不仅出现在熔断机制上,我们在个股涨跌停时也能找到。一支股票有重大利好,却没办法一次上涨到位,每次开盘就涨停,引起更多人关注加码,本来要卖的人也舍不得卖,股价节节攀升。

同理,原本按照行情只会下跌30%的,持有者两三个跌停卖不出,只好加压抛售,放大了市场恐慌。大家争相卖出,容易造成踩踏外逃的情况,加深市场的恐慌,使得本来没有大问题的股票,也会纷纷受拖累,造成更大面积的跌停,最后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和我国个股和大盘同涨同跌的现象不同,美股个股和大盘的同涨同跌的幅度很小。也因此,出现熔断是极小概率事件。美国自1987年引入熔断制度以后,在本次之前,也只在1997年熔断过一次。本次在十天内熔断了四次,可见市场有多恐慌。

知道了磁吸效应,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以为有涨跌停和熔断的机制,就有安全感错觉,以为最多跌10%(A股跌停线)或20%(美股停止交易线),谨慎投资,避免使用高杠杆。

—END—

作者:艾玛.沈

亲眼见证历史(都在说见证历史)(5)

弘富财商特约理财专栏作家、畅销书《理财就是理生活》&《高财商孩子养成记》作者、简书经管优秀作者、定居香港的金融民工、关注财经时事、投资理财话题,写暖心文字,陈述自己的观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