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26岁骨质疏松的症状有哪些(50岁以上女性约3个人中就有1人患骨质疏松)

融媒体记者 裘佳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引发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高达19.6%,也就是说5个人里就有1个是骨松患者;而50岁以上女性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达32.1%,也就是说3个人里就有1个患病;在65岁以上的女性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更是超过了50%。

11月21日,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发起“进骨峰会(暨健康中国行·健康促进一带一路行全国高峰论坛)”活动,上海、广州、北京、成都、福州、西安六地专家连线互动,正式发布了《地舒单抗在骨质疏松症中临床合理用药中国专家建议》(以下简称《专家建议》,文章已被《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接受,近期将出版),旨在帮助中国医生群体更好地了解国内外骨松诊疗进展,提高对骨质疏松症最新药物治疗的认知。

女性26岁骨质疏松的症状有哪些(50岁以上女性约3个人中就有1人患骨质疏松)(1)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候任主委、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李梅教授,中国保健医学研究会骨与关节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院骨科薛庆云教授就《专家建议》的要点内容及骨质疏松的诊疗进展带来深入解读。

女性26岁骨质疏松的症状有哪些(50岁以上女性约3个人中就有1人患骨质疏松)(2)

李梅 教授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候任主委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女性26岁骨质疏松的症状有哪些(50岁以上女性约3个人中就有1人患骨质疏松)(3)

薛庆云 教授

中国保健医学研究会骨与关节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院骨科主任

我国约有8000万骨质疏松患者,九成为绝经后女性

骨质疏松症与年龄增加相关。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约有8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绝经后女性占到九成,约7000万。

“雌激素对女性骨骼、软骨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对女性的骨重建平衡有很好的正向作用。女性一旦到了45~50岁绝经后,体内雌激素快速降低,骨骼系统失去了激素的保护,出现大概5年左右的快速骨丢失,骨密度快速降低,一旦降低到比峰值骨量正常值低2.5个标准差,骨折风险就大大增加了,此时就要积极防治骨质疏松症,否则严重影响今后的生活。此外,男性65岁以后也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薛庆云教授介绍。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发病机制是骨重建失衡,即骨吸收超过了骨形成。针对该发病机制,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药物主要为两大类:一类是抑制骨丢失的骨吸收抑制剂,一类是促进骨形成的骨形成促进剂。

“当前已有多种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然而在临床应用中,部分患者在用药后,骨密度改善不理想,继而又发生骨折。其次,部分药物对老年患者有用药限制,例如锶盐类药物可能会增加静脉血栓发生率、肿瘤患者不能用甲状旁腺激素(PTH)类药物。此外,老年患者常合并多器官问题,每多服用一种或几种药物,都会增加老人的用药负担。因此,临床上急需更多新型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薛教授说。

“今年6月,地舒单抗在中国获批用于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治疗,为我国骨质疏松症治疗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武器’。”李梅教授表示,为了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指导医生使用地舒单抗,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夏维波教授和现任主任委员章振林教授组织学会多位专家撰写和发布了这份《地舒单抗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临床合理用药中国专家建议》。该建议既有关于地舒单抗的循证医学证据,也有通过问答形式详细阐述地舒单抗使用过程中各方面的注意事项,非常具有实用价值。

新型抗骨质疏松症药“新”在哪里?

地舒单抗是一个全新的生物制剂。作为一种全人源单克隆抗体(IgG2类),它能特异性地结合人体内的RANKL(一种破骨细胞形成、发挥功能和生存所必需的跨膜或可溶性蛋白),抑制RANKL和破骨细胞表面的RANK结合,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和活化,从而减少骨吸收,减缓骨量丢失,增加患者的骨密度,降低包括椎体、非椎体、髋部等多个部位的骨折风险。因此,地舒单抗是一个新型的生物靶向类药物,通过全新的作用机制,抑制骨丢失,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除了全新的作用机制,地舒单抗的疗效有很好的循证医学证据。FREEDOM 3年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地舒单抗治疗可降低影像学诊断的新发椎体骨折风险68%、髋部骨折风险40%以及非椎体骨折风险20%。在FREEDOM 10年延长研究中, 受试者均接受地舒单抗60 mg 每6个月一次皮下注射治疗。研究完成时,受试者的腰椎和全髋的骨密度与基准线相比平均增加21.7%和9.2%。

“此外,覆盖面广也是地舒单抗的优势,从临床上看,它对椎体、非椎体、皮质骨、松质骨都能起到很好的疗效。而传统药物有的只能对患者脊柱有效,对髋关节等非椎体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没有显示出好的效果。”薛教授介绍。另一方面,每6个月皮下注射一次,用药间隔时间长,优于每天注射或者每周服药等方式,患者用药方便,减少老年人合并用药的负担,依从性更高。

李教授介绍,国外研究显示,地舒单抗可以在10年内持续增加患者的骨密度,且没有平台期。此外,许多老年患者往往伴有肝肾疾病,这是许多抗骨松药物的禁忌症,但由于地舒单抗不经过肝肾代谢,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也无需减量,因此这也是地舒单抗比较独特的优势。

“目前地舒单抗在国内获批的适应症为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治疗,而事实上,地舒单抗已在国外上市10年,不仅可以治疗高骨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也可以治疗高骨折风险的男性骨质疏松症;高骨折风险的男性和女性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也可以用于治疗接受雄激素剥夺疗法的高骨折风险的非转移性前列腺癌男性,以增加骨量;以及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疗法的高骨折风险的乳腺癌女性,以增加骨量。未来地舒单抗可能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国内目前仍需做更多的临床研究。”李教授说。

10年循证医学证据为地舒单抗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为了更好地用好这个抗骨质疏松的新“武器”,应对临床不同患者情况的个体化用药,本次《专家建议》对地舒单抗临床应用的实际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如由于地舒单抗会强有效地抑制骨吸收,因此在很罕见的情况下会引起低钙血症,建议患者在使用前先查血钙,如有低钙,最好给予纠正;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也要监测血钙水平,同时建议使用该药物时联用钙和维生素D,防止出现低钙血症。地舒单抗在肝肾功能损伤患者可以安全应用,无需减量,但要注意的是,对于肾功能不全或透析患者,由于患者本身的维生素D代谢功能有问题,很容易发生低钙,使用地舒单抗后更易出现低钙血症,建议要持续监测血钙水平,同时联合使用钙和维生素D。此外,对地舒单抗活性成份或任何辅料成份过敏者禁用。

高危人群应积极检查骨密度,尽早干预

尽管目前有很好的治疗药物,我国民众对骨质疏松症认知普遍不足,检测率、诊治率过低,存在巨大的诊疗缺口。有调查显示,80%的患者认为骨质疏松症不可避免,是衰老的必经过程;近半数的脆性骨折患者认为摔跤是造成骨折的唯一诱因,而未意识到骨质疏松症与骨折之间的关联。

“过去我们对骨质疏松症不关注,因为它是一个隐藏得很深的病,不像高血压、糖尿病那样症状很明显,许多患者在发生骨折前都没有关注这个问题,因此也称骨质疏松症为‘沉默的杀手’。”薛教授说,“此外,疾病科普做得不到位,许多患者没有意识到,年纪大了腰酸背疼应该去查骨密度;同时真正专门从事骨质疏松症诊疗的专业人才还是相对缺乏,骨松筛查的社区普及仍然不足的。”

李教授表示,女性绝经后建议要做骨密度检测;即使没有到绝经年龄,假如在轻微外力时骨折了,也要检测骨密度;如果身高变矮超过3公分以上,也要做骨密度检测。除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还有许多继发性情况,如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艾滋病、部分肿瘤患者等)、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长期服抗癫痫药等),都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都建议检测骨密度。此外还有正在接受抗骨松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评价治疗疗效,也建议测骨密度。

对此,两位专家呼吁公众加强保护骨骼健康意识,有骨质疏松高危因素的人群积极开展骨密度检查,尽早开展生活方式干预和合理的药物治疗,以降低骨折发生率,减少医疗花费、提高生活质量。

#超能健康团##健康科普排位赛##医师报超能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