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自古多情空余恨(自古多情空余恨)

说起中国古代王朝,唐朝不论是在影视剧中还是在普通民众认知中总是最熟悉的。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又最为引人向往。唐朝诗人杜甫在《忆昔》中曾这样描述开元盛世:忆昔开元全盛世,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不难看出,在这个时期唐朝经济迅猛发展,百姓生活安定,政治清明,周边民族关系稳定发展,不夸张的说,开元年间是唐朝三百年中的一个顶峰。然而我们都没有想到开创盛世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促使它走向灭亡的却也是他。真是成也李隆基败也李隆基啊!

为什么说自古多情空余恨(自古多情空余恨)(1)

一、励精图治,开创盛世

公元712年,27岁的李隆基登上皇位。初为皇子时,朝廷还掌控在武则天手中,于是李隆基便韬光养晦,保存实力。后武则天将政权归还给李氏家族,他前期的磨砺使其在皇室的激烈纷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登上皇位,开始了其长达四十四年之久的统治,史称唐玄宗,后人又称唐明皇。

唐玄宗的统治时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29年为开元时期,后15年为天宝时期。开元年间的唐玄宗励精图治,帝国的朝堂很快就人才济济,王朝经济更加繁荣兴盛,边疆稳定,各国使者来朝络绎不绝,盛唐气象喷薄而出,大唐帝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

二、初遇玉环,耽于享乐

随着大唐盛世的如期而至,唐玄宗也步入晚年,对朝政逐渐没了热情,开始倦于万机。他那潜藏多年的艺术情趣和放浪不羁的文人情怀终于得以释放。一个女人的出现更是使得他一步步沉迷享乐,忘记了初登皇位时的雄心壮志。

为什么说自古多情空余恨(自古多情空余恨)(2)

公元740年十月,五十六岁的唐玄宗在华清宫遇见了杨玉环。二十二岁的杨玉环肤白貌美引得年近花甲的唐玄宗如少年一般春心萌动,顿感六宫粉黛无颜色。但彼时杨玉环还是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但陷入迷恋的唐玄宗哪里还顾得上父子亲情、道德伦常。于是,为了把自己的儿媳妇变成自己的爱妾,在高力士等人的谋划下,李隆基借着给窦太后祈福的机会让杨玉环出家,道号太真。由此,完成了身份的过渡,后来杨玉环进了宫,升为贵妃,成了最得宠的一个妃子。

晚年的唐玄宗安于享乐,沉迷艺术创作,而钟灵毓秀的杨玉环也精通音律,能歌善舞。艺术上的切合也使得二人的感情越来越好。公元742年农历十一月,踌躇满志的唐玄宗改年号为天宝。天宝四年杨玉环被封为贵妃,成了大唐最为尊贵的女人,从此君王不早朝,朝夕陪伴在玄宗身边,得了唐玄宗倾尽天下的荣宠。

三、风波渐起,危机四伏

当唐玄宗沉浸在丝竹之乐中时,朝堂上却是平静之下暗藏刀剑。此时的朝堂由宰相李林甫把控。李林甫为人城府极深,善于以甜言蜜语获取别人的好感,背后伤人却不露声色,所以人们评价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现在人们也常用口蜜腹剑来形容人阴险。朝廷由这样的人掌握实权,可想而知又怎能安生呢。

为什么说自古多情空余恨(自古多情空余恨)(3)

为了固权保位,李林甫便迎合唐玄宗征伐四夷的想法,上奏唐玄宗“文士为将,怯于冲锋陷阵,不如用出身寒族的武人或者是出身外族的胡人,担任边将。胡人勇敢果断,习于战斗;寒族则孤立无党,不会互通关节。”这一建议得到李隆基的首肯,于是开元末年至天宝年间,边境各军区大规模提拔寒族胡人出身的人担任将军,以军功升任节度使,这些人也被称为蕃将。

朝廷重用蕃将,边将握有重兵,这令张九龄感受到了威胁,军事布局外重内轻,一旦边将引兵犯上,中原便会不堪一击。但这一想法并没有引起唐玄宗的警惕,反而遭到唐玄宗的反感。此时的唐玄宗觉得天下太平,自己可以高枕无忧,而张九龄总在一旁危言耸听,不久,唐玄宗便罢免了张九龄,把朝廷政务委托给宰相李林甫。也是这一举动,重用蕃将的策略,不知不觉中唐朝埋下了安史之乱的种子。

在伟大的帝业面前,要时刻保持敬畏是很难的,也正是俗话说的“打江山易 守江山难”,唐玄宗不免陷入这样的轮回。对于唐玄宗这样一位创下丰功伟绩的帝王而言,当他的盛世王朝走向衰落之时,人们总会将矛头指向他身边的女人。红颜祸水似乎是导致王朝衰败的最直接原因。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真的能够把一个王朝的几近覆灭推到一个女人身上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